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会角色定位之行政管理研究--以浙江省X县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50919522118890
  • 日期:2019-04-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省 X 县实地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重点探讨乡贤会的角色扮演逻辑。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和嵌入治理理论,通过角色扮演过程、角色失调表现和成因、角色矫正的策略选择对 X 县乡贤会角色进行定性分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农村空心化加剧,大量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医疗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最凸显的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除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基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乡贤会示范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至关重要。政治上,中央政策极大地推动乡贤会发展。2015 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号召乡贤文化回归,鼓励乡贤发挥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的作用。
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和公共服务补充供给中,乡贤会运转高效、灵活,
为村民服务特性显著,有着行政部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乡贤会人员众多,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丰富,组织结构扁平化,线上线下交流快捷,对村内大小事情能够及时了解并快速做出相应对策。另一方面,传统差序格局对中国乡村仍有影响,乡贤来源于农村,对村里的风土人情更为熟知,也颇受村民崇敬,凭借自身能力优势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方面较政府和其他组织更具效果。
为了让乡贤更好地发挥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推动乡贤组织规范化发展,把激活乡贤会资源纳入到本工作范围。我国诸多县域村落现已成立了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乡贤协会等乡贤会组织,有力地增强了乡村内生性治理能力。通过强化乡贤会与政府互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规范乡贤会角色道路探索任务艰巨。全国遍地开花的乡贤会虽进入发展快速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互动关系良好的乡村治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乡贤会角色失调现象频频发生,学术界于乡贤会在乡村治理中实际角色行为逻辑的讨论也寥寥无几,此方面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本文结合乡贤会与相关主体互动和实际行为过程,考察乡贤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角色扮演逻辑,归纳角色失调的表现和原因,尝试探究其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嵌入与完善。
........................

第二节 已有文献综述
乡贤历史悠久,但乡贤会组织在我国完整的提法历史却较短,随着乡贤回归、乡贤反哺热潮推动,乡贤会、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近几年在局部农村地区兴起。而关于乡贤会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鲜有专著,考察已有文献,主要从乡贤群体角色、乡村民间组织和乡村治理三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多。
一、乡贤群体角色的相关研究
乡贤内涵宽泛,历史悠久,该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被待以“乡绅”、“士绅”,而近现代拓展为“地方精英”和“新乡贤”,在文化迥别的西方社会相应概念便是“精英阶层”。乡贤群体角色话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热议,此方面的文献如汗牛充栋。对此,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乡贤群体究竟置于何种社会角色,国内学者众说纷纭。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士绅阶层角色定位的探索就已经开启。一种观点认为士绅是政府的代理人。费孝通、吴晗(1988)列举了大量历朝历代皇权与绅权的互动实例证明了士绅已然从元清前的合作者步步沦为皇权的附庸②,周荣德(2000)更是指出士绅即为强大的统治阶级集团遍布各地为数众多的爪牙。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士绅是民众利益的保护者③。张仲礼(1991)认为士绅作为其行政区划内享有特权的社会集团,代表着本地方利益,因此士绅自愿承担起公共事务④。关于士绅角色倾向的争论不绝,亦有著名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2006)视士绅为双规政治体制中皇权与地方自治的中间人,士绅一方面是中央自上而下指令的执行者,另一方面却代表了乡民和地方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故士绅应拥有双重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士绅由于历史身份惨遭批斗,且不再作为国家和民众之间维系互动的中介人,孙立平、王汉生(1994)认为上级党政机关授予的权力精英取而代之①。因此,对乡贤群体角色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村干部实际角色扮演上。张亚丽(2013)认为村干部的角色稍显复杂,兼有谋取自身利益的“守夜人”,大众视角中“弱监护人”和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边际人”等多重角色②。改革开发以来,张贵群、张欣(2018)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崇尚效率与竞争价值观的经济精英脱颖而出,并以超强的资源支配能力在乡村公共治理中取得话语权和绝对权威③。乡贤群体角色研究在这一时期自“皇权——绅权”的二元模式的探讨转向乡贤和地方社会融合的摸索。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从词语组合上来看,“乡村振兴”包含了“乡村”和“振兴”两部分含义。“乡村”称谓历史久远,是“具有血缘关系、互助关系,并形成了共同风俗习惯、文化和价值的地方”,异于“农村”,张孝德、丁立江(2018)认为乡村是“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经济单元”。“振兴”意指“振发兴举,增强活力”,其出现必然以“衰落”为先决条件。
乡村振兴的内涵可分为官方正式表达和学术界非正式阐述两大类。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2017)②五个方面。学术界各学者精心专研,尝试从学理层面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详尽、精准的解读,极大丰富了乡村振兴核心内涵。学者罗心欲(2018)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在关系着手,认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而生活富裕是根本,五大要素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这一复杂的有机整体③。刘晓雪(2018)认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下对以往农村战略系统性的总结,李周(2017)认为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升级、优化⑤。笔者整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内涵对比,详见表1: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起源于戏剧舞台,指的是演员根据剧本所扮演的特定人物。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Biddle(1966)认为米勒率先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并强调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会获得成长,这是对社会角色的初步探索①。随后,林顿对社会角色概念做了首次归纳,即“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青井和夫,2002)②。戈夫曼对角色的理解与林顿大致相同,他认为角色就是“实现与一定地位有联系的权利和义务”(安德列耶娃,1987)③。伯格(1982)将角色定义为“对典型化期望所作的典型性反应,认为角色提供了个人在特定情境内据以行动的行为模式”④。对于社会角色描述的观点颇多,学界至今尚未出现统一、精准的定论,笔者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社会角色为个人依据地位、身份必须做出符合他人期望的一种行为规范。
随着角色概念在不同学科中受到广泛讨论和应用,相关理论研究也接踵而至,Biddle(1986)将主要观点归纳成象征互动论的角色理论、功能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组织角色理论和认识角色理论五大理论⑤。郑杭生(2001)认为象征互动论角色理论发轫于象征互动理论,米勒是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认为人的角色行为是象征互动中可以预知的“他我”和不可预知的“自我”同一,角色就是在这种“同一性”中进化发展的⑥。瓦尔纳(1985)认为这种维持发展正是社会化的目的所在⑦。该理论通过人际符号将自我、心灵和社会联系起来,用于解释角色行为,同时也强调了规范是提供角色产生的一种广泛约束力,为后人了解社会交往中的角色留足了思考空间。遗憾的是,象征互动论角色理论只是用模糊性的语言来阐述基本概念,且缺少适当的实验研究。#p#分页标题#e#
随着角色探析的推进,学者们的关注点从个体间互动转至个体与社会互动关系上。结构角色理论家们就是从静态社会组织结构角度来分析社会角色的,主要分为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特纳(2001)认为个体都有一个自我联系的特点,能够有机地通过经验、反思和他人反馈,逐步增进自我了解,再根据自我能力的高低和独特的扮演方式去遵循他人的期望⑧。郑杭生(1989)认为个体在社会中拥有不同身份、地位,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社会由万千不同且相互联结的身份和地位形成社会网络,因此社会就是一个交织着地位和期望的系统⑨。
...........................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省 X 县乡贤会及其角色分析 ............................ 22
第一节  X 县的乡贤会与乡村振兴战略 ...................... 22
第二节  乡贤会自我角色定位与认知 .......................... 25
第三节  政府、民众对乡贤会的角色期待 ...................... 26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会角色失调的表现 ................................ 38
第一节  行为、人格和亚文化上的角色偏差 .................................. 38
第二节  经济利益博弈驱动下的角色冲突 ............................... 40
第三节  弱独立性和权力依附下的角色模糊 ........................ 42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会角色失调的成因 ............................... 45
第一节  情景设置不足:制度政策、实用建设和管理监督 ...................... 45
第二节  主体互动不佳:地方政府、村两委和村民 ............................ 47
第三节  组织建设不善:成员特征、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 49

第六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会角色矫正策略的选择

第一节 环境嵌入的角色情景布置策略
通过角色情景布置策略,创造一个适合乡贤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化环境。由于乡贤会长期未获得明确的身份地位,现有的制度阻碍了乡贤回流、停驻的脚步,乡贤会遭遇制度困境。对固定场所和资金支持的需求体现出乡贤会在物质工具上的短缺。加之对乡贤会日常管理疏忽,未曾有健全的监督体系。情景的合理布置有利于为乡贤会营造一个制度完备、物质充裕和管理得当的社会环境,有效约束乡贤会在参与村治工作表现出的随意性以及调和乡贤个人利益导向的角色行为矛盾,使得乡贤会能够嵌入到乡村建设发展中。
一、 完善相关制度政策
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就是要确认乡贤会社会团体地位和提高乡村就业创业吸引力,以促进乡贤回流,增强乡贤会人才储备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力量。
(一)确认乡贤会社会团体地位
乡贤会的身份地位长期得不到确认,组织将面临着随时被取缔的风险。县级乡贤总会已于今年上半年成立,人数已经符合成立社会团体的要求。作为主管单位,X 县民政局不能再做名义上的“托管所”,应该尽快督促并同意乡贤会提交筹建社会团体相关文件。民政局社会登记管理机关向乡贤会申请发起人提供完备的社会咨询服务,让其在法规政策、团名拟定、文字材料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在乡贤会发起符合资格的申请后,登记管理机关尽快作出审批决定,以便乡贤会早日获得法定身份。在准入机制设定上,要明确乡贤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省却不必要程序。取消民政局和统战部双头主管单位模式,让乡贤会完全托管在县民政局下,方便申请获得社会团体地位,为乡村建设增添社会组织力量。
(二)提高乡村就业创业吸引
长期实施的乡村政策引发乡村地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均等、就业创业环境不理想等诸多负面影响,乡村对大多数人的吸引力远不及城市,从而造成乡村精英流失严重、回流困难、挽留不足的现实情况,阻碍了乡贤会的组织人才储备。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进行有全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农村人口密集处路面和网络的全覆盖。在农居生态环境方面做好统筹治理,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另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努力同保持城市地区一样的配比,促进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其次,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多元参与主体共同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保事业。社会保障差距悬殊几乎成为每个乡村精英的后顾之忧,所以这也是乡村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内容。具体来说,一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水平;二要根据农村不同群体实际情况,供以不同的保障标准,让乡村精英能够按自身能力自愿选择参保档次;三则是制定城乡社保转移和接续政策,促进乡村精英选择自由。最后,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乡村对乡村精英产生经济吸引力。除了在就业创业上给乡村精英提供完备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支持,引导在乡就业创业。针对乡贤会对乡村环境信息获取不对称问题,搭建择业和投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乡贤会排除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

第七章  结语
本文主要为质性研究,通过对 X 县乡贤会在乡村振兴中角色失调和矫正策略的研究,揭示乡贤会角色扮演以及如何影响乡村治理和建设,分析角色行为产生失调的表现和成因,进一步讨论社会转型中乡贤会对乡贤振兴战略有效作用发挥的策略选择。基于访谈资料分析和研究,本文结论如下:
第一,乡贤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角色失调问题。乡贤会既充当政府治理的协作者又担当村民自治的引领者,在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乡贤会的角色认知与他人期待并非能完全保持一致,并产生与组织角色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实践。乡贤会角色失调表现为在行为、人格和亚文化上的角色偏差,为与政府、民众经济利益博弈的角色冲突,组织独立性较弱和依附其他权力主体的角色模糊,以及中途退出和行为低效的角色失败。角色失调对内引起乡贤角色紧张,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并纵容决策垄断、以权谋私的现象扩张,导致组织权威衰落。对外降低了乡贤会与政府、民众之间的信任度和亲密感,不利于乡村治理主体的协作,从而阻碍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乡贤会角色失调是由情景布置不足、角色主体关系问题和乡贤会组织运作缺陷共同造成的。制度政策的不利倾向、场地和资金的短缺以及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三类情景布置不足导致乡贤会缺乏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地方政府的强依赖性、同村两委和村民极端的不良交往导致乡贤会无法与其他治理主体保持合理的互动关系。组织内部人员选拨和培育不善、组织管理和运作不佳导致乡贤会内部权力垄断和组织治理水平低下。
第三,矫正角色完成政府对社会的嵌入和乡贤会对乡村的嵌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改进角色情景布置促进乡贤会环境嵌入:完善相关制度政策,让乡贤会有合理的组织依据;解决场地问题,拓宽资金渠道,化解乡贤会实物难题;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监督体系,推动乡贤会良性运作。优化角色主体互动促进乡贤会关系嵌入:乡贤会发挥辅助作用,与政府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乡贤会有效参与乡村自治,与村两委保持畅通交流关系;乡贤会推动乡村自治发展,与村民维持信任互动关系。调整角色内部建设促进乡贤会自我嵌入:优化人员配备,合理吸纳乡贤人才;规范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增进内部交流、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专业能力和法律储备、借鉴其他乡贤组织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