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扶贫开发视角下贫困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管理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12719450418565
  • 日期:2019-01-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行政学所研究的是狭义的行政组织。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依一定法律程序建立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机构实体。(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行政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各项事业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明确战略部署到 2020 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社会。而贫困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困问题、消除贫困人口,成为战略实现的必然要求。纵观中国在扶贫道路上的历程,不断尝试、不断完善的扶贫建设工作切实解决了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和人口的难题,无论是从救济式扶贫还是开发式扶贫,或者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还是十八大以来大力提倡的精准扶贫,在扶贫投入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国家统计局发布官方数据明确提出我国目前的贫困率从 10.4%下降到了 3.1%,这都离不开中国政府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将扶贫开发与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扶贫开发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在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扶贫工作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近年来扶贫成就总体巨大,我国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政府给予大量资金扶持基本公共服务,但在当前我国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类相关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城乡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致贫原因多样化等问题凸显,社会公平正义受到质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阻碍。因此,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显出来,社会公平正义和服务型政府受到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在此方面的成果斐然,可相对于全世界众多的学术研究来说仍然只是冰山一角,系统化研究体系还有待完善,国内学者的在此方面的研究只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的研究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国内学者有各不相同的阐述,进行整理归纳我国学者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界定,分别为权利均等、机会均等、结果均等、结构均等。第一方面是权利均等。田侃、陈海威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成员能够自主选择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拥有同等的选择机会,最终得到的服务结果和利益也大致相同。[1]任宗哲,李振海认为是指国家不管是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什么领域都要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相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第二个方面是机会均等。[2]常修泽等认为应从机会情况等方面来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全体成员应该享受机会均等、结果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也需要体现在其中。[3]第三个方面是结果均等。迟福林认为是一个全程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全国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应当享受到包括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就业等方面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4]第四个方面是结构均等。孙庆国认为应从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客体以及标准三个角度来理解。[5]刘吉德认为应从主体、客体和内涵来分析。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渊源,更多起源于西方的经济学,学界普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实行主要得益于公共产品理论、公平正义理论以及财政均等化等理论。国内很多学者如郭小聪等人也一致认为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学和社会公平正义两大理论体系是我国发展的理论渊源,他们为日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来源。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扶贫开发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扶贫工作应当与之相适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集体对扶贫的战略、模式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扶贫开发的定义有多种理解,而国际上对扶贫开发的定义就是反贫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产品生产,帮助他们缓解生活上的贫困状况,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后续的个人发展和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结合我国贫困的特殊情况,中国称这种反贫困为扶贫开发。它具备长期规划性和目标明确性、解决治根本问题与现象相统一性、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出力的特征。扶贫开发的宗旨是大力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发展经济,生产人民群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使全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裕充实的日子,从此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历经了救济式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大扶贫”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阶段,从以解决温饱为只要目标转入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任务。
.........
 
2.2 理论依据
 
2.2.1 公平正义理论
公平正义理论从个体视角出发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支持。罗尔斯是公平正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正义论》里体现里两种经典的正义原则,第一种是平等自由原则,第二种是差别原则,分别被称为第一正义原则和第二正义原则,其中第一原则优于第二原则。[35]而这两个原则虽然讲究是能够允许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时要完全平等分配各种权利和义务。所谓的第一正义原则主要是指社会所有成员能够平等享受基本权利和自由,每个人都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权利。第二原则主要内涵是机会平等和差异。机会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在社会地位和职位选择具有相等的机会,差异原则则要求弱势群体在社会的不平等条件下更有优势。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存在已久的缘由,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上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贫困地区。这要求我们要更加以公平正义作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确保在程序公正正当情况下,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合理的供给机制,逐步提高水平,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36]
........
 
第 3 章 扶贫开发视角下贫困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6
3.1 扶贫开发现状 .....16
3.2 扶贫开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成效 .........18
3.2.1 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 .....18
3.2.2 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质量 .......19
3.2.3 加速了义务教育发展 .....20
3.2.4 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20
3.3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的差距 ........21
第 4 章 扶贫开发过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及原因分析......25
4.1 贫困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 ....25
4.2 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29
第 5 章 扶贫开发视角下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32
5.1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32
5.2 转变政府职能 .....33
5.3 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33
5.3.1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3
5.3.2 合理优化公共资源 .........34
5.3.3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34
5.4 实现筹资供给主体多元化 ....35
5.4.1 探索多种筹资渠道 .........35
5.4.2 实现筹资供给主体多元化 .......35
5.5 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35
 
第 5 章 扶贫开发视角下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自《“十三五”脱贫规划》发布以来,国务院致力于“6 个精准”来打赢脱贫攻坚的硬战,旨在通过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培养专业人才,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服务成本,有效缓解解决致贫返贫现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曾说,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总贫困人口有 12.8 万,如此可看出,基本公共服务依然是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p#分页标题#e#
 
5.1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贫困地区想要按期脱帽,扶贫开发机制还需不断完善。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对改善贫困状况有直接推动意义,资金到位可直接作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缓解贫困压力,同时做好监督管理是扶贫资金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监测平台及时公布扶贫开发事业中涉及到的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方向,另一方面,加强审计在资金使用方面的追踪作用,对出现问题的情况绝不容忍予以严肃处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其提出宝贵的意见。二是形成动态目标瞄准机制。主要通过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对以往的扶贫情况如实记载,由专人负责管理,随时做好检查验收的准备,增加扶贫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严格进入与退出机制,经过公平评选出贫困地区和人口,根据他们的贫困程度和脱贫进度实施奖罚政策,对脱贫和返贫的对象及时登记,规范动态管理。同时,巩固扶贫的建设成果,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支持脱贫的群体,再确保他们不再返贫的前提下提高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各部门各主体间的分工协作。扶贫从上到下需要较强的体制协调能力来整合资源促进发展,因此,不管是在项目还是资金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明确各自的职能,对扶贫政策、贫困状况以及扶贫结果需要有清晰的把握,尽量减少因部门之间的政策对贫困人口的不利影响。扶贫开发工作不能忽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整体扶贫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可以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管,对项目进行评估,对扶贫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显得尤其必要。虽说贫困人口是处于“被扶”位置,但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作为贫困人口自身也需做出努力,比如说改变传统的观念,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自身能力,争取在扶贫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早日脱贫,绝不返贫。
........
 
结 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经有目共睹,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阻碍也是不容忽视,贫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综合性规划体系,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诸多内容互联互通。改革开发以来,从救济式扶贫、大规模扶贫、八七攻坚扶贫、大扶贫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我国的扶贫模式一直在不断的改变,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到扶贫开发纲要,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多年扶贫政策的实施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减贫脱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质量,加速了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虽然整体发展形势趋好,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资源、筹资供给、制度、机制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还剩余 3046 万,要实现到 2020 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年度减贫 1000 万人口的速度进行,这显然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但确实是一个造福民生福祉,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举措,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重要原因。通过梳理发现学术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较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从扶贫开发的视角分析贫困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期为推进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贡献自己的些许力量。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选取扶贫开发的视角来研究贫困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目的是通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满足贫困地区的生活需求,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缓解我国的贫困状况,为实现减贫脱贫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选取公平正义理论、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研究也紧紧围绕着这些理论展开。
(3)本文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扶贫开发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后状态是贫困地区贫困的重要体现和原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途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衡量扶贫开发成效的重要指标。描述了两者的联系,突出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在目标和内容项目上具有相同性,扶贫开发的实现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和扶贫开发又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