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行政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过去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新阶段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包括与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在旧的体制尚未被打破而新的体制急需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基层存在较大的制度缺口。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广泛推广,农村过去的“三级管理模式”逐渐被瓦解,这一时期,基层治理进入制度“真空”期,广大农村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合理的治理制度来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80 年 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合寨村村民为解决村务无人管理、村庄运转陷入瘫痪的现状,村民召开了全村村民会议。共同协商制定了 14 条村民公约,并通过一户一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 5 名村委会委员,组成“村民委员会”来管理村级事务[1],从而拉开了我国村民民主自治的序幕。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探索到 90 年代普遍推行的发展过程中,村民自治逐步从自发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同时民主自治的观念深入民心,逐渐内化为数亿农民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民主权利[2]。因为村民自治自身的优越性,保证了广大农民依法参与农村政治生活,扩大了基层民主的范围,逐渐发展为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实践证明,村委会选举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能调动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热情的良性制度。村民民主选举的投票凝结了村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诉求,由村民选票自下而上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干部改变了过去对上负责的行政模式,当村民选举的投票成为公共权力的来源,村干部在村治中更多的选择符合村民利益、村民意志的行为方式。村委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很好地将民主和自治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环节[3]。因其具有更大的社会轰动效应获得更多关注并被大力推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村委会选举领域样本大数据的深度处理和挖掘,形成综合视角下的科学知识图谱,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演化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描述和分析,对村委会选举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景式回顾与展望。大数据时代,科学地捕捉、管理和处理村委会选举研究的信息集合,在确保文献选取的本身客观性和科学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样本文献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能使我们更好地从体量大、内容多、联系复杂的文献大数据中提取研究价值较高的学术信息、挖掘村委会选举领域潜在的知识体系;对村委会选举研究的样本文献大数据的研究,更好地深入挖掘近些年来该领域的理论热点、了解各研究主题的全貌、发现各研究间客观联系等,把握其研究动态的同时了解其研究进程,并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同时发现当前村委会选举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村委会选举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村委会选举
当前学界对村委会选举的研究非常深入,且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鲜有学者对村委会选举的概念予以明确界定。莫连旺(2005)认为村民委员会选举指村民依据《宪法》、《村委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制度[29]。这种观点侧重从法律的角度强调村委会的制度属性,但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村委会选举的主体范围,因为并不是所有村民享有选举权。梨欣雨(2016)认为村委会选举指的是本村村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投票的方式,自愿自由地直接选举产生本村村干部的活动[30]。这一观点阐述了村委会选举中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和村委会选举的主要内容,同样对村委会选举的主体的界定有扩大化倾向,且没有指出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本文认为村委会选举指为了更好的实现村民民主自治,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力,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过程。其中该定义包含了四层含义,首先: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村民民主自治,村委会选举是为实现良性自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其次村委会选举的对象是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因为法律规定选举和被选举的对象为本村年满十八周岁,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而非所有村民;再次,村民的选举权利是国家赋予的,其中宪法和法律是国家赋予其权利的依据,且必须遵循法律法规;最后村委会选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含选举委员会的产生、选举宣传、选举的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投票、选举后续工作以及村委会成员的罢免和补选等,直接选举只是中间的某一个环节。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早期文献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对文献的量化研究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J.科尔和 N.B.伊尔斯在 1917 年最早开展文献的定量研究,通过分析 1543 年至 1860 年这 300 多年里比较解剖学相关的图书和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后,将文献按照作者所在的国家进行分门别类地统计,是对文献计量较早的探索;“文献统计学”这一概念由 E.W.休姆于 1923 年最早提出,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对书面交流的统计及对其他方面的分析,以观察书面交流的过程,及某个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献计量研究体系的雏形此后也逐渐形成;1969 年 A.普里查德进一步提出文献计量学这一概念,并主张将文献计量的研究对象扩展到所有的书刊文献资料,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期刊文献。在大批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文献计量学最终成为情报学和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本文研究中,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开展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构成本文研究方法的根基即构成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本文研究方法的展开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洛特卡定律、布拉福德定律和齐普夫定律。
.........
第三章 数据整理和样本文献统计概况 ...........21
3.1 数据整理............21
3.1.1 数据来源...........21
3.1.2 数据清洗...........21
3.2 样本文献统计概况......21
第四章 研究过程.............26
4.1 高频关键词及共词矩阵构建..........26
4.2 聚类分析............28
4.3 多维尺度分析....29
4.4 社会网络分析....31
4.5 综合分析............33
第五章 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36
5.1 党的领导与村委会选举........36
5.2 村委会选举规程..........38
5.3 宗族势力与村委会选举........40
5.4 妇女和农民工与村委会选举..........41
5.5 村委会选举与村庄治理.........43
第五章 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
通过以上方法对文献大样本的处理和严密的研究论证,归纳了村委会选举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热点主题的全貌及和各热点主题间的相互关系,下文将围绕综合视角下的知识图谱对热点主题进行“视觉化思考”。在对知识图谱中热点主题的处理上从以下两个维度上展开,来挖掘知识图谱背后蕴含的知识体系:首先,根据该主题内各关键词的含义和相互联系确定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寻找该主题中学术共同体认可度较高即被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从而更好地识别该主题下的主流观点。学术共同体是学术研究过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学术研究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是学术共同体形成的直接基础。某一学科的发展是该领域学术共同体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而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是在“专家评议”确保论文学术价值并予以发表后,同行通过引用的再次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能较好地反映一个时期内某一学科或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在对文献选取时,笔者认为,各领域的所有研究文献是该领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对新知识的贡献程度上来说,可以将各领域文献分为经典文献、关键节点的文献和昙花一现的文献。其中经典文献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被学术共同体广泛认可,其引用次数也较多,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而关键节点的文献,虽然引用率并不高,但属于较早关注领域这个问题的文献,在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昙花一现的文献相对前两者来说数量比较大,占据了各领域科学文献的绝大多数,这类文献往往较快的被学术共同体所遗忘,对所在研究领域新知识贡献的力度相对较小。本文在热点主题研究和后续的研究演化路径分析中,更多的侧重村委会选举领域学术共同体研究逻辑推理和演绎过程,给予经典文献和关键节点文献更多的关注。这里具体借助文献计量工具 CiteSpace,根据引文分析原理来识别个各主题下的经典文献和关键节点文献,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p#分页标题#e#
...........
总结
本文在对村委会选举领域已有研究基于文献大数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研究在系统、科学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全貌,提炼文献背后隐性的知识体系,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动态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开放后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 5458 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样本文献统计1985~2016 年村委会选举领域的研究文献量从 1985 年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在 2009 年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回落,但该领域仍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力度与国家政策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贺雪峰、仝志辉 、沈延生、徐勇、郭正林、金太军、徐增阳、肖唐镖、胡荣等人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对该领域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刊发的村委会选举研究的期刊,既有来自注重实践偏实务的期刊,也有来自学界侧重学理探究的期刊,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村委会选举的研究。
(2)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对样本文献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综合分析严谨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得出当前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五个热点主题,具体如下:党的领导与村委会选举方面,主要围绕党如何有效领导村委会而展开,包括探讨两者关系是如何确立?在现实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村委会选举来更好的实现积极贯彻党的领导与充分释放基层民主自治张力结合等问题;村委会选举规程方面,包括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探讨过去和当前村委会选举的规程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有效的防治这些弊端?从而从选举规程上完善村委会选举;宗族势力与村委会选举方面,主要探讨宗族势力在村委会选举中以何种形式出现?如何在实际选举操作中影响村委会选举?在未来如何有效的抑制宗族势力消极作用的同时发挥其积极效应?进而促进村委会选举的良性发展;妇女和农民工与村委会选举方面,主要研究妇女和农民工两个选举主体为什么在村委会选举中多以消极的形式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有效的引导这两个主体积极参与村庄政治等;村委会选举与村庄治理方面,侧重探讨村委会选举与村庄治理的关系,为什么当前通过村委会选举来实现村庄“善治”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借助村委会选举来提高村庄治理的实效。
(3)研究的演化路径和潜在的热点主题通过动态分析方法对专家、学者研究注意力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研究得出当前村委选举研究领域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试行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各阶段研究的主题深受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结合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和当前中央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导向认为,未来村委会选举与村民代表会议、新农村建设、乡村关系等相关问题将备受关注,且在研究中会更注重研究的问题导向和法律的参照。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村委会选举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回归与展望,说明当前村委会选举领域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在未来该研究领域作为乡村政治的重要部分将继续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