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会资本、生活满意度与公众的政府评价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73019072217491
  • 日期:2018-07-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行政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政府评价在西方称之为政府绩效评估,许多研究也将政府评价的主要视角集中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长期以来,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由政府内部评估主体主导,对上级政府负责。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政府评价强调政府工作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并且积极回应公众需求,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中作为服务接受者的第三方参与评估,评估重点是政府服务及服务质量,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的选择中皆突出公众的地位,评估结果追求公众满意,直接对服务对象负责。因此,公众作为区别于政府部门的外部评估主体,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必不可少的评估主体,他在整个评估体系中的地位独特、不可替代。然而,有研究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在“有限参与”阶段,缺乏民主意识以及政府对绩效评估的主控优势会削弱公众的主动性参与(张廷君,2012),[1]且有限的参与还集中在机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基层社区的居委会主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吉鹏,2007),[2]政府评价的主动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公民素质、对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参与能力不足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参与。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政府想要精准把握基层民众的真实看法相当困难,致使政府难以担当广泛民意的代理,被动成为少数群体的代表。因此,政府如何克服社会环境与个体感知等因素的影响,扩大公众在政府评价中的发言权,仍是政府管理研究中意义重大的选题。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沿着“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研究建议”脉络展开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推理,建立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总结本文的观点,并结合研究结论,为政府管理提供研究建议,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方向。具体来说,先逐一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等,其次界定社会资本、生活满意度和公众的政府评价三个主要变量,并提出本文的两大理论基础,紧接着回顾文献,就三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并运用实证分析法验证假设,最后在实证结果的支持下,为提升公众对政府好评度提出政策建议。图 1 给出了本文的技术路线。
 
1.2.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文献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既有丰富的二手数据,也会收集第一手调查数据,结合最新的政府管理理论,探讨社会资本、生活满意度对公众的政府评价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以多角度、不同关键词搜索和阅读有关期刊、书籍、论文等,了解以往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已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找到本文的研究思路。借助有关概念,如公众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公众评议政府、政府绩效评中的公众参与估等,来界定社会资本、生活满意度、公众的政府评价。并且在众多文献的支持下,推演出本文的观点,以研究假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主成份分析、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等展开实证分析,以支撑研究结论,并为后续研究建议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
 
第 3 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4
3.1 文献回顾............14
3.1.1 公众的政府评价相关研究 ............14
3.1.2 社会资本相关研究 ........17
3.1.3 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20
3.2 研究假设............22
第 4 章 研究设计...........29
4.1 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29
4.2 数据分析............32
第 5 章 总结与讨论........40
5.1 结论......40
5.1.1 研究结论 ......40
5.1.2 理论贡献......43
5.2 政策建议............44
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46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
4.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 2009~2011 年南开大学“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项目所获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部分数据。研究对象涵盖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 10个省市 24 个乡镇,样本总量(村民和乡镇工作人员)达 2565,本研究适用的村民数据样本总量为 2221。问卷内容涉及政治信任、社会信任、社会资本、腐败感知、政府工作满意度等。本文研究的是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对公众的政府评价影响,因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再次分析和整理,先挑出了研究需要的数据,后剔除了无效值(缺失值等),最终有效样本量为 1113。另外,2017 年 6 月至 2017年 8 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安徽、广西、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200 份有效问卷,将用于稳健性检验。公众的政府评价测量。我国实行单一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五个层级的国家政权。基层政府在农村就是乡镇政府,它直接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基层政府负责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贯彻落实,肩负地方经济建设、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村镇公共设施建设,责任重大。“公众满意”自新公共管理改革以来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蔡立辉,2003)。[1]已有研究表明,乡镇居民对不同层级地方政府的评价存在差异(吕书鹏、肖唐镖,2015),[2]且因农村地区较大城市,其官员素质更低,不满评价于基层政府更多一些(卫龙宝、张菲,2012)。[3]在中国,村民是最广泛的公众代表,基层政府与公众接触最为频繁,公众评价基层政府其操作性也是最强的,因此研究用乡镇居民对基层政府的评价来测量公众的政府评价极具代表性。表 4-1 用原问卷中的 15 个题目来测量公众的政府评价。
......
 
结论
 
信任对公众的政府评价正向影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农村的信任存量对其基层政府评价有显著影响,肯定了信任对于提高基层政府评价的重要作用。社会信任能够促成村庄成员间更深入的合作和凝聚力,村民更愿意扩宽自己的网络结构,接受周围环境,进而对政府信任产生溢出效应(雷叙川、赵海堂,2017),[1]调节农村居民与基层政府的关系,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基层政府评价。这样的结果具有普遍性意义,对于公众而言,他对政府的信任并非空穴来风,一定是建立在政府为公众提供了良好服务基础之上,只要政府真心为民,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公众亦会给予好评回应。对比社会网络和信任的各自的贡献,信任对公众的政府评价的影响较社会网络更显著。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好评是相互依存的,公众对政府各方面的评价好自然会相信它,相应的,如果公众相信政府,就会在评价中维护政府,可以说值得信任的政府一般也是广受好评政府。社会网络仅对综合性政府工作评价正向影响显著,但对基础性政府工作评价的影响不显著,这并不妨碍社会资本对公众的政府评价有正向影响。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随着村民社会网络扩容,他们对基层政府在推动地区民主进程,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等综合性政府工作方面有较高的评价,也肯定政府在增强自身回应力、政策执行力与政务透明化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社会网络的存在也会对基础性政府工作评价产生负影响(B=-0.48),尽管并不显著,却足以引人注意。中国人用人际关系统领事由,而不是通过事由建立人际关系(肖冬平、顾新,2007),[2]裙带关系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是政府管理中难以避免的问题。社会网络为其成员在更大的社会结构中创造出了隔离性的界线,也就是中国人所言的“圈子”,它虽能在短期内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节约内部成本,但从长久来看,也会限制竞争,造成组织效率受损以及监督成本上升,这就使得社会资本的消极面凸显出来。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