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砀山县孝道扶贫行政管理实践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71219223317339
  • 日期:2018-07-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行政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精准扶贫在砀山县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扶贫工程相继上马,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伴随着增量贫困人口的逐渐减少,存量贫困人口逐渐成为主要的扶贫对象,而存量贫困人口中,老人于其中占据绝大多数。老年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已经成为砀山县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2016 年砀山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总共 66979 人,其中老年的人数为 41411 人,占比为 62.27%,老年人的占比较大,而且脱贫难度大,返贫率较高。经过砀山县各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子女不赡养老人是导致老人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当前的老人贫困户收入核算标准,老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老年人的劳动所得,二是老年人子女所提供的经济支持,三是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子女的所提供的经济支持也是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砀山县的老人的子女基本都不会给予老人赡养费,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以砀山县玄庙镇和官庄坝镇为例,两个镇的几乎所有老人的子女,特别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老人的子女,常常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而不给抚养费或是给予抚养费较少,老人自己的年收入较低,支撑自己生活支出已经比较勉强,再加上要照顾孙子或则孙女,往往容易陷入贫困,而在家的子女基本不给老人赡养费,漠视老人的贫困问题,更有甚者将政府发放给老人的扶贫补助私自挪用,加剧了贫困老人的贫困程度,砀山县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倡导并建构了孝道扶贫工程,缓解了当前农村老年人脱贫难的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分析砀山县孝道扶贫活动的实施背景、具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贫困的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首先是阿玛蒂亚....森是较早从多维的角度看待贫困问题,并提出能力贫困的概念,他将贫困看作是对人的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①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员,其基本的可行能力包含较广,包括公平地获得教育、健康、饮用水、住房、卫生设施、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多维贫困理论认为对贫困的测量不应该只限于经济收入,还应从教育、医疗、获得信息和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贫困衡量。Nurkse 的贫困循环陷阱论、Nelson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Schultz 的人力资本论等。其次是空间贫困理论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左右,贫困人口呈现空间聚集的客观现实引起众多学者对贫困与空间之间关系的重视。空间贫困理论是以空间经济学为基础,其研究的重心既是贫困与空间地理因素的关系。比如雅兰和瑞福林,他们在对中国的四个省份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由一系列指标所合成的地理资本对农村家庭消费增长有显著影响,他们认为农民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其有较大影响,地理位置的禀赋越差,农户自身资本的生产力也就可能越低,从而导致其陷入所谓的“空间贫困陷阱”。再次,即是贫困的治理理论发源于公共管理领域,贫困的治理理论认为贫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消除贫困或则减轻贫困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治理的过程。国家的治理贫困的能力,是反贫困过程的关键因素。治理的多中心理论认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需要多主体的参与,政府只是一种一个,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和公民个人等。贫困的治理理论认为,应该发挥多元主体在反贫困中的作用,形成不同主体的协同合作,应对贫困问题。而有关贫困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贫困的内涵和发生的原因的研究,二是有关反贫困的路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Rowntree(1901)认为,贫困原因是家庭收入不能满足需求所导致的,他认为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家庭陷入贫困。②Ragnar Nurkse(1953)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Harvey Leibenstein(1957)都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的积累和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要使得发展中国家摆脱收入低和贫困间的恶性循环,就必须保证够高的资本投资率。
........
 
第二章 皖北农村社会不尽孝道的社会流弊
 
第一节 皖北不尽孝道流俗形成的背景
孝道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然而皖北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状况,形成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社会流俗,成为当下皖北农村老年人贫困的主要因素。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的之间,横跨豫、皖、苏、鲁四省,孕育了具有多重过渡性的淮河文化,中国淮河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 20 世纪 80 年代的考古学者所提出的“苏鲁豫皖考古问题”的研究,是当下淮河文化讨论的起点,在近几十年间,淮河文化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关于淮河文化的概念也讨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首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上, 曹天生教授就曾发布了《关于淮河流域文化定义问题的探讨》,他提出淮河流域文化是域内各种文化样态的总和, 是以流域文化为特质的、以水利文化为核心、以淮河干流区域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定义。随后关于淮河文化的概念的讨论较多,系统的研究较少。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对研究淮河流域人民的行为和当地的风俗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古代,由于淮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统治者的实施的政策方针,导致淮河主河道一度丧失,被黄河和长江分解,尤其元、明、清三个朝代实施的分黄导淮的政策,导致淮河流域水灾频繁,使得皖北人民生活比较富庶的局面不复存在,同时对淮河流域的本地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连年的水灾导致皖北农民囤积的粮食都被冲走,颗粒不剩下,于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情况,农民逐渐不再屯粮,寡于积聚,有钱就去吃吃喝喝,导致人们更加贫困。经历前后数百年的变迁,逐渐成为了一种地方陋习,农民变得比较懒惰,不重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有钱就花光,穷就少吃,不思变通,不重视财富的积累,导致人们贫困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形成了皖北的特殊的“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又会反向影响皖北农村人们的观念,加剧了皖北地区的贫困程度。不但降低了子女的行孝能力,也削弱了传统的孝道观念,以致家庭孝道的行为的缺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所以,这种淮河文化的负面效应间接引发了皖北农村地区人口的贫困,是导致皖北农村地区人口贫困的文化背景。
.........
 
第二节 皖北农村不尽孝道习俗的表现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皖北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家庭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皖北农村地区老人子女的孝道观念淡化,行孝意识淡薄,将对老人的行孝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行为,虽然我国的在 2015 年颁布了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而老人也有向子女索要赡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等权利。但是在皖北农村地区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而且在这种乡土社会中也没有形成明确赡养标准,赡养老人成了一种良心债,对老人怎么样全都依赖子女的主观意识,外界没有强制的约束,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老人的子女并不重视对父母的赡养,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微弱,特别是对于婚后即分家的家庭,子女一年不曾给父母赡养费,仅仅过年过节送些吃的穿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将不尽孝道视为一种常态,反将这种不定期的供给老人吃穿的行为看作孝顺的表现,形成了孝道的“乡土标准”,所谓“孝道的乡土标准”特指皖北农村地区,将赡养老人看作是简单的给吃给喝,而不管老人贫困与否,不给于应付的赡养费或是只支付很少的赡养费的情况。正如砀山县玄庙镇张王庄村的胡主任所说,“老人贫困在村里十分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大多数都没有赡养老人的意识,甚至有些子女长期和父母不说话,对父母的生活贫困的情况不管不顾,农村老年人又普遍缺乏维权的意识,对子女的不奉养自己往往也无可奈何,还有一些老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宁愿自己日子过得苦一点,也不去索要赡养费,但是根据我们的摸排情况看,很多老人的子女如果按照法律要求的标准给予老人赡养费,老人就不至于陷入贫困”,以玄庙镇张王庄村后郭的范进升老人,老人说自己有四个儿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68 岁,老伴 70 岁,老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家属冠心病、气管炎、土地一亩半,自己一年到头的到手的钱也人均纯收入只有两千多,子女并没有赡养老人的意识,只是过年过节象征性的给老人送些吃的、喝的,但是从没有给过老人钱,老人自己的纯收入又比较低,因此老人人均收入一直在 3100 元以下,被村里纳为低保户。村委会王主任说尽管村里已经按标准为其申请了低保,351,180 政策的实施使得老人看病基本不花钱,给予老人一定的帮扶,也贯彻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政策精神,但是并不能保证老人绝对脱贫,就比如范进升老人,脑梗进一次医院就要花去不止两三万,除去可以报销的部分,对老人来说依然是一笔大数目,而子女又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出院以后护理的花销又是一个难题,导致老人往往刚脱贫又返贫,如果子女承担起应付的赡养费,给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顾和护理,老人的贫困问题自然解决。特别是高价彩礼婚姻家庭,丈夫出外打工以后,儿媳和父母的关系就愈加紧张,往往容易导致家庭矛盾激化,从而致使儿媳拒绝赡养公婆。总而言之,皖北农村地区的子女对老人的贫困大都置之不理,忽视了子女应负的赡养义务,将父母的贫困的责任全部推给政府,缺乏赡养父母的责任意识,在皖北的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的实践流程和成效..........16
第一节 砀山县实施孝道扶贫工程的实践背景 ...... 16
一、贫困人口的老龄化...... 16
二、不尽孝道习俗成为导致老人贫困的主要因素 ......... 16
第二节 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 ......... 17
一、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实施的具体流程 ......... 17
二、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实施的具体运作 ......... 19
第三节 砀山县孝道扶贫活动实施的成效 ............ 21
一、助力农村贫困老人的脱贫...... 21
二、形成了养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21
第四章 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
第一节 孝道扶贫工程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动态管理不力 ............ 23
一、缺乏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针对性的识别分类 ......... 23
二、缺乏农村贫困老年人的脱贫动态监测机制 ............ 24
第二节 孝道扶贫工程的实施过程过于依赖德治 ............ 24
一、孝道扶贫工程开展中期基本靠村委会的说服和劝导 ......... 24
二、孝道扶贫工程开展后期基本靠子女的自觉 ............ 25
第三节 各部门权责不匹配且镇村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管理 ...... 26
一、实施孝道扶贫工程的部门权责不匹配 ......... 26
二、镇村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管理 ...... 26
第四节 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的机制有待健全 ...... 27
一、缺乏孝道扶贫的法律约束机制 ......... 27
二、缺乏孝道扶贫工程的联动机制 ......... 27
三、缺乏孝道扶贫工程的返贫预防机制 ............ 28
第五章 完善孝道扶贫工程的对策建议........29
第一节 强化孝道扶贫工程贫困老人信息的动态管理机制 ......... 29
第二节 建立行之有效的孝道扶贫的工作机制..........30
一、在镇一级成立孝道扶贫的专门小组.......30
二、在执行环节赋予基层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力.......31
第三节 构建孝道扶贫工程的法律约束机制....31
一、加大农村地区法制宣传力度.......31
二、孝道扶贫工程的法律约束机制....32
第四节 建立孝道扶贫工程的联动机制和返贫预防机制.......33
 
第五章 完善孝道扶贫工程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孝道扶贫工程贫困老人信息的动态管理机制
一、科学设计孝道扶贫的贫困量化指标体系
仅以砀山县孝道扶贫工程的实施为例,在其过程中完全依赖既有的建档立卡的指标,难以为镇以及村的孝道扶贫的实施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影响了对农村贫困老人的识别分类,导致村一级在执行孝道扶贫工程时,难以瞄准重点贫困户,不能突出工作的中心。鉴于此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根据孝道扶贫工程的标准和条件,设计科学的孝道扶贫的贫困量化指标体系,以助力孝道扶贫工程的推行,所谓孝道扶贫的贫困量化指标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硬指标,二是软指标,硬指标是能够直接用数据表明的指标,如收入、年龄、就业、性别、子女的数量等指标,软指标是不能量化,但能够通过实际观察、求证获得的指标,如劳动力水平、生活水平、子女的赡养情况等。通过对各村贫困老人的子女数量、子女的生活水平、子女的赡养意愿和赡养情况等进行摸排和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非贫困户的关注,及时发现新的贫困老人的出现,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孝道扶贫工程的数据指标,上报镇扶贫工作站,形成记录。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孝道扶贫工程的贫困量化指标对孝道扶贫工程的实施对象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县政府能够对各镇各村上报的贫困老人的基本信息进行自动汇总、审核、查重、比对,对符合标准和条件的贫困老人,纳入孝道扶贫工程的帮扶范围,建立扶贫对象名录。通过孝道扶贫工程的贫困量化指标的建立,一来可以对各行政村贫困老人的情况有具体的了解,二来也可以及时的监测孝道扶贫工程的实施情况,对孝道扶贫工程在镇和村里的具体工作安排提供了参考,使得各村在执行时能够发现重点工作的对象,提高村干部的办事效率,从而推进孝道扶贫工程在各镇以及村的进度。
.........
 
结 论
 
通过对砀山县的深入调研和了解,近年来,砀山县农村的贫困的面貌有所改变,省里也认可了砀山扶贫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存量贫困逐渐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农村扶贫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存量贫困人口中,老人于其中占据绝大多数,由于农村贫困老人具有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等特点,因此,加重了砀山县脱贫任务的难度,制约了扶贫效力的发挥,影响了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在对砀山县的深入调研基础上发现,虽然老人贫困的因素众多,但是皖北地区由来已久的不尽孝道社会流弊是引发了老人的生活贫困,导致老人难以实现脱贫的主要原因。根据当地的独特的背景,砀山县实施了孝道扶贫工程。砀山县在 2016 年实施孝道扶贫工程以后,仅玄庙镇一个镇,到 2016 年年底总脱贫人口为 1401 户,2565人,子女总共缴纳的赡养费总额为 207.875 万,助力 582 户,899 名老人脱贫,占总脱贫人口的 35.1%,减贫效果明显,因此,孝道扶贫工程对当前皖北农村地区减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皖北地区应因地制宜,在实践孝道扶贫的同时,完善孝道扶贫工程,并将各种相关扶贫政策、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孝道扶贫工程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皖北农村老人的脱贫,有效的减少贫困总量,推进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