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行政学硕士点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行政学硕士点21个※,分别分布在华北(6个)、东北(2个)、中南(5个)、西北(1个)、华东(6个)、西南(1个)等地区。此外,1999年全国新设博士点3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开始招生。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已具备,招生在即。同时还成立了国家行政学院和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部分行政学院也正在积极争取申报新的行政学硕士学位点。可以说,我国行政学硕士点建设已初具规模。 这些硕士点的源起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从政治学专业分设行政学专业,如北京大学;二是从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转为行政学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是从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分设行政学专业;四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新建立起来,如清华大学等。各个院校的行政学硕士点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清华大学的行政学硕士点着重经济管理的研究,北京大学的行政学硕士点以行政学理论和公共政策作为研究重点,中山大学以港澳行政为研究中心。但由于我国行政学自身发展的原因以及其他种种因素,行政学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这些问题与我国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行政学硕士点设立的地域分布不均。行政学硕士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华东和中南等政治、经济和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相对而言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则偏少。在已有的21个行政学硕士点中,华北地区现有6个点,(其中北京占5个),占总数的1/4强,华东地区也由6个,同为全国之冠;其次是中南地区,为5个。3个行政学博士点则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大城市。整个西北、西南地区只有西北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高校拥有行政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还没有零的突破。可见,行政学硕士点在我国的分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是我国行政学硕士点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缺陷。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善,西部地区行政管理人才的缺口将进一步拉大,最终会影响到西部地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行政学硕士点设立的审批不严。虽然行政学在我国恢复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行政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行政学在短期内即成为热门专业之一,每年报考人数不断攀升。一些高校为了吸引考生、增加生源纷纷申请成立行政学硕士点,或在相近专业中开设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甚至把一些“冷”门专业强行转型为行政学专业。从一个专业研究转为另一个专业或对本专业进行细分开辟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无可厚非,但一些高校在没有积累起一定的学科基础的条件下不负责任的要求批点招生,在转变过程中手法过于粗糙、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东拼西凑上报材料或虚报材料。主管部门一时难辨真假,也只好放行。结果行政学硕士点“遍地开花”,行政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却因此受到损害,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缺乏鲜明特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各院校的行政学硕士点建设已形成自己一定的特色,但特色仍然不够,尤其是在如何与实际结合,如何将理论科学转化为应用科学方面缺乏特色。行政学作为一门强实践性的学科,应当突出其“实践性”。即行政学的研究必须与实践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行政学硕士点建设中的运用特色。在美国,各院校的行政学硕士点都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如密西西比大学的公共行政学专业侧重于农业地区的行政管理研究,而密苏里大学的公共行政学专业侧重于学科交叉与渗透,还有些大学的公共行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差异很大。如西北、西南地区不仅经济欠发达,而且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些地区的行政学硕士点应注重研究具有当地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与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治、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是否要把城市公共行政管理作为研究重点,抑或各点各自有所侧重,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问题。 缺乏特色的另一个表现是行政学硕士点的建设囿于“政治学”与“管理学”两个取向的纠缠,或是折中主义取向,两者兼而有之,造成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单一、雷同。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政治学类课程与管理学类课程各自参半,各个院校之间缺乏自己独特的特色。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这种取向纠缠实际反映了目前中国行政学在学科基本范畴上的模糊不清(张成福,1996)。实际上,无论是政治学取向还是管理学取向应该依据学位点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决定,而不应一刀切。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搞争论”一样,我们也主张不纠缠,可以各自搞自已的,政治学取向、经济学取向、管理学取向或其他取向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行政学硕士点建设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服务方向没有明确的思路。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及其新的进展的高级科研和教学人才;二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行政学具有独特的“实践性”,不论培养哪一类人才都应该具有洞察实际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具体分析、处理某一方面管理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各院校在设立行政学硕士点并没有确定“服务”的对象,也就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培养目标。究竟是要培养为社区行政管理服务、为农村行政管理服务、为市政行政服务还是为解决其他问题服务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行政学硕士点在高校中设立的面过“窄”。在已有的21个行政学硕士点和3个博士点中,一般都是设在综合性的大学内,并且以文科倾向为主。这与综合性大学强大的师资队伍、宽厚的学科支撑点固然分不开。但从实际出发,我们显然忽视了应该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尤其是理科类院校设立行政学硕士点,培养复合型的、实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 (五)行政学硕士点,包括博士点过少,与行政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不匹配。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只有21个行政学硕士点,而行政学博士学位只有三所综合性大学才有授予权,行政管理专业发展上限的“带宽”无疑是太窄了。新成立的国家行政学院是专门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基地,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至今还没有取得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如何加快发展,提高行政学硕士和博士点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
二、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目标及对策
在操作层面上,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如社会或政府咨询机构、参谋机构的人才;从学科角度来讲就是壮大师资和研究队伍,促进学科的发展。1997年原国家教委对此又作了阐述,指出行政学硕士生应该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及其新的进展;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公共管理事业的新的要求;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胜任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为了达到此目的,行政学硕士点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应按照有关条件严格审批。我国行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的地方。尤其是审批的不严格造成了行政学硕士点设立的操之过急和“滥竽充数”。笔者认为,行政学要获得良性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建立一套严格的行政学硕士点申请程序、评估办法和审查制度。一般来讲,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应具备如下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1)具备一定的历史积淀。一所高校是否符合设立行政学硕士点的要求,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如是否拥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至少有1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正教授和不少于3名相关专业的副教授);教师在年龄结构上是否呈老、中、青的合理分布;是否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资料。此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还要求有本专业的本科教育作为支撑点。笔者建议,拟申请硕士学位点的学校必须先行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 (2)有相关专业的上下游学科支撑。行政学作为一门在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它的跨学科性不仅体现在研究内容涉及到多门社会科学的内容,而且体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因此,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应该具有上游学科,如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学科作为支撑。往下应具有组织行为学、社会调查与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等可为行政学硕士点发展提供基本技能类的学科。具备了上下游学科的学位点或相关学科力量,行政学硕士点的发展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才能茁壮地成长。
(二)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要考虑到地域的合理分布。研究生本身即是社会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行政学硕士更是管理人才的当然来源。在现有的行政学硕士点中,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这些地方高校的行政学研究生毕业后,一般在该地就业或附近城市就业。如北京地区的行政学硕士生毕业后大多数留在北京,只有极少数到西北、西南地区就业的。因此,行政学硕士点设立应考虑到的地域的合理分布,否则将造成人才配置的区域性不均衡,最终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天,西部大开发号角已经吹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向该地倾斜。但西部的开发不仅是财力的投入,从长远来看更为关键的是人才的投入。目前西北、西南地区行政学硕士点偏少,不利于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人才。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加快西北、西南地区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但加快行政学硕士设立的速度并不等放松对其资格的审批,而是在符合或基本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酌情考虑放宽限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放宽招生限制、抽调一部分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教师支援西部高校的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等手段予以扶持。建立和加强东西部高校间行政学硕士专业的相互联系,加强彼此的合作与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西部行政学硕士点建设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行政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
(三)各院校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突出各自特色。我国国土广袤,国情复杂,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差异巨大。行政学硕士点的建设应依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经济条件进行定位,确立自身的培养方向,切忌一刀切,忽视自身特色的塑造。如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政学硕士点研究应以少数民族事务管理为重心,注重培养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习惯的行政管理人才,帮助当地政府更好的开展工作。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治、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行政学研究也要有所侧重,并不是都把城市公共行政管理作为研究重点。北京地区的行政学研究单位可以注重中央政府政策制定的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以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华东地区的行政学研究单位应该侧重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研究;华南地区的行政学硕士点可以充分发挥邻近港澳的优势,重点港澳行政,吸收其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和技术。研究大陆与港澳台关系方面的政策,为中央政府决策的提供参照。
在多种院校中设立行政学硕士点,培养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行政管理人才,行政学硕士点的设立必须突破文科取向的局限。不仅综合性大学可以设立行政学硕士点,而且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院校也可以设立行政学硕士点,培养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如农业大专院校内设立农业行政管理硕士专业,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但有关农业行政管理的人才却相当缺乏。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设立农业行政学硕士点,专门研究农业政策、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以及农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等,为中央政府或当地政府的农业决策提供参谋。在商业、电子等大专院校也可设立与该行业有关的行政管理学硕士点,甚至由行政学院制定与其他院系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如与法律、城市和地区规划、社会保障专业等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
加强各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行政学的发展。目前,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多个地方行政学院;有20多家高等院校建立了行政学系或专业。科研组织协调机构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近30个地方行政学会。可见,行政学的科研和组织机构已初步形成规模。但在相互联系上还不够紧密,尤其是行政学院与综合性大学行政学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很不够。综合性大学注重于理论型行政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或有加强实践培养之意却缺乏相应的实习基础。而许多行政学院从党校转过来或与党校联合办学。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进修和培训的基地,它们与政府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它们的学员拥有更多到政府部门实践的机会,但它们缺乏深厚的理论底蕴。因此加强两者间的联系与交流,可以起到取长补短之功效,可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最终推动中国行政学的整体发展。
加强政府与行政学硕士点之间的合作,提高行政学的实际运用。行政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最终价值在于“实践”,此因行政学要解放自己,走出象牙塔,走进政府,深入实际,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否则空谈理论而缺乏实践,最终只能走入“经院”学派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