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环境法学论文的文献综述,以“论我国环保“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环保“三同时”制度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产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为我国首创。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求环保项目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的结合,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该制度依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显露出来。因此,论文从“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该制度的具体实施及其完善。整篇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法学界对该制度的理论争议进行阐述,并对主流观点“改良论”予以论证,进而又从环境问题外部性和环境法预防原则两个方面探讨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企业未能充分落实该制度的原因,深究制约环保部门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的根因,并就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三同时”制度具体实施的影响一并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主要对“三同时”制度自身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制度本身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环境行政管理权的依赖性过高;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未能充分落实“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经常出现“未批先建”等情况,地方政府面对发展当地经济和保障地方环境质量的冲突时,往往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并通过对环保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要求环保部门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以使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而环保部门惧于地方人民政府的压力,对于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常常不了了之。由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存在问题,使得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环境行为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这进一步放纵了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环境违法行为。
第四部分针对上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完善措施。首先,针对环保项目成本较高、环保效益性差、对行政权的依赖性强等制度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并结合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等新环保思想和理念灵活实施“三同时”制度。其次,引入环境多元治理模式,并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实施“三同时”制度时的配合和监督,缓解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调动企业落实环保项目的主动性、发挥社会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环境行为的监督。最后,针对环保部门未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引入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打破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增强环保部门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环境法中的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环境。①由此可见,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各种物质所构成的自然条件,如空气、水、阳光、绿地等诸多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要素。而绝大多数的自然环境要素具有公益性,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有享用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比如,每个人都有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通过对经济学原理中的经济外部性理论的研究,环境问题同样具有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人类在活动过程中对其他人或者事物产生的影响,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②简单地说,正外部性是指对其他人或者事物带来的有益影响,负外部性是指对其他人或者组织产生的不利后果且不利后果行为人无需为此承担责任。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在环境资源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环境的外部性具有非市场性的特点,市场在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中常常发挥失灵,市场主体利用环境及其问题的这一特点肆无忌惮地利用环境及环境资源,甚至把产生的环境问题转移给其他企业或者社会公众,让社会负担自己行为的不利后果,且往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也是环境法中经常提到的“公地悲剧”。③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时候,污染者产生的环境污染很难及时发现,既使及时发现了问题,也很难找到充分的证据确定具体的污染者,既使确定了具体的污染者也不太容易确定污染者具体应承担多大的责任,这就使得绝大多数时候污染者承担的成本远远小于其给社会带来的损害,也很容易使其他污染行为主体产生“搭便车”的思想。④这个时候市场往往就会失灵,无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能动性,政府及环保相关部门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公平公正地分配各污染主体应承担的环境防治责任,弥补市场在环境问题中的不足,及时纠正环境问题负外部性对社会其他主体的影响。
政府为了预防环境问题,弥补市场失灵需采用相应的环境法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就是“三同时”制度。该制度是运用行政强制手段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建设相配套的环保项目,根据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规定其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防治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将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内化吸收,尽量将环境问题对外界的影响限制在企业自身,避免对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同时,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这往往导致其忽视环境问题,甚至以损害环境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政府及其环保部门的行政监督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三同时”制度是运用行政手段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能够弥补市场主体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尽最大可能减少环境问题负外部性的影响。
四、论文结论
环保“三同时”制度在我国发展了 40 多年,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有效防治了诸多环境问题。该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符合当时环境问题解决的需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制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三同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限制。因此,论文围绕“三同时”制度本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实施、环保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公民行使环境监督权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发现“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可行性方案。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引入环境多元治理模式,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在解决环境问题时的配合和监督,充分发挥三方各自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最大优势。引入第三方治理、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为“三同时”制度提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就政府对环保部门工作的干预,笔者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实施扫除政治制度方面的障碍。
五、参考文献
[1]孙明烈、肖彦山:《污染防治法基本制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2]吕忠梅:《环境法学》,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方富贵、栗晓勉:《环境行政执法经典案例精编与解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7 版。
[4]朱国华:《我国政府环境治理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2017 版。
[5]邓可祝:《政府环境责任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 版。
[6]汪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7]徐祥民:《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
[8]隋卫东、马凤玲、刘晓宏:《建设工程环保节能法规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年版。
[9]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7版。
[10]王莉:《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11]徐祥民:《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
[12]吕忠梅:《环境法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13]张淑玲、唐柏平:《环境资源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4]常纪文:《市场经济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15]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环境法典注释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 年版。
以上是环境法学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