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社会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大龄单身男青年群体的特点在于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涉及到的职业以及各自所处的社会角色也非常广泛。农村人口多,经济不发达,大龄单身男青年(以下简称大龄剩男)自然就多。农村大龄剩男群体虽然没有大龄单身女青年(下面简称剩女)群体那么引人注目,却也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与“剩女”相比,剩男人口多,主要集中在农村。如果说,剩女是主动剩下来的,而剩男则是被动剩下来的。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可能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风险,比如加剧农村贫困风险,欠发达农村社会安定风险,增加农村养老风险与家庭伦理风险等。所以,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的婚配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2015》,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大多在农村,同时报告显示,由于我国的人口流动大,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也较大。社会生活中女性择偶往往是与自己的各项条件平行或向上选择,从而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婚姻梯度挤压,婚姻匹配的矛盾也将进行不同程度的转移。婚姻梯度挤压现象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婚女性的缺少,男性不得已就会从低年龄女性和较少的高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等现象出现;随着婚姻梯度挤压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会向临近的其他地区扩展,例如城镇男性青年开始找农村女性青年结婚的现象增多。这样一来,在一些偏远地区,各项条件较差的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往往成为婚姻挤压的最终受害者,致使经济较差的农村地区很多大龄男性择偶面临更多的困难。本文湖南某镇 A 村为调查地点,在深入调查了解 A 村剩男的婚恋情况基础上,探究 A 村剩男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逐步走出择偶困境。
..........
1.2 研究意义
恋爱和婚姻是一个事关重大的课题,如何处理婚恋关系的问题,对个人的人生幸福和社会的健康、和谐与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龄剩男的婚配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对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解决婚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 A 村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及其群体的特点和造成该群体大龄未婚的成因进行分析描述,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不同角度研究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失婚现象,分析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婚配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都为研究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婚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务经验。第二,对落后地区的发展以及人口性别和地域结构的优化具有现实意义。落后农村地区剩男的出现,相当程度上是经济的落后,加上该地区男女比例失调,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的婚配问题与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的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本文的研究既是对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婚恋问题的研究也是对我国落后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问题的研究,从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对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的婚恋问题不但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顺利。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的婚恋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关系到区域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的失婚现象是我们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个情况反映了我国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社会和相关部门加深对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婚姻问题的认识,为从实际上解决大龄青年失婚问题提供思路,从而促进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剩男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内的众多学者已经对这一问题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地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借鉴现有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2.1 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大龄剩男的婚配问题,因而本文涉及的概念主要是“农村大龄剩男”、“婚配”以及“婚姻市场”。“剩男剩女”是近两年新兴起来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那些过了法定年龄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不得结婚的一群男女的统称。“剩男”是相对于“剩女”来说的,是指那些超过某个年龄段却仍然无法结婚的男性,特点是大龄,单身。受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目前婚姻市场上的男性资源要远远多于女性资源,总的说来男性在婚姻市场上处于劣势,受婚姻挤压的影响,剩男一般指的是农村的“低学历、低能力、低收入”的“三低”大龄未婚男性。全国妇联综合全国情况将剩男剩女的标准划定为女性 27 岁,男性 30 岁①。结合调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A 村的男性的学历普遍不高,一般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了,也 就是说 A 村的男性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了。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因此 A 村的男性普遍早婚,男性一般满了 20岁,无论家里条件如何,哪怕是借钱凑钱,家里人就要忙着给他找媳妇,大多数人认为农村人就得早成家,过了 26 岁还不找媳妇就很难了。鉴于此,本文将农村剩男界定为,年龄在 26 岁以上(包含 26 岁)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不能解决自己婚配问题的“三低”男性。
............
2.2 相关理论
人际关系是一种需求交换的过程。我们从彼此身上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也给出了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段关系才得以维系。在这当中,我们依赖彼此的部分变多了、我们需要频繁的联络彼此、寻求安慰和协助──换言之,当这层依赖渐渐消失,关系也一步一步走向崩离。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赢。这种理论同样适合于婚姻市场。在婚姻市场中,适婚男女双方凭借自己的资源来换取对方的资源。刘鑫馨、蓝洋在《社会交换视角理论下的女性婚姻观》中谈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婚姻中的交换现象。在传统社会的女性牺牲自己的人身自由、受教育等权利来换取在男性主权下卑微的生存;但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性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配偶③。张云喜张云喜认为社会交换使得每个人都在交换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减少代价,在《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婚姻与择偶》中除了提到传统社会女性和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交换,更进一步归纳出婚姻市场和其他市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在婚姻市场上交换的个人本身的优势,比如男性的经济实力,家庭威望,女性的温柔,身材等,可以说是对上一篇文章的补充,也是对资源交换理论在婚姻市场上的总结①。在 A 村,女性往往凭借自己的外貌,身材等本身的优势想办法移婚到城市,脱离农村;而对于男性来说,在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大背景下,随着当地结婚费用的的不断增加,就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以便在婚姻市场上具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
3 A 村大龄剩男基本情况........21
3.1 调查地点基本情况......21
3.2 A 村大龄剩男现状.....22
3.2.1 A 村大龄剩男较多...........22
3.2.2 A 村剩男比重高......24
3.2.3 A 村剩男婚恋成功率低.....24
3.3 A 村剩男难以婚配的影响...........25
4 A 村剩男婚配难的原因分析...........29
4.1 落后的经济状况...........29
4.2 失衡的男女性别比.......31
4.2.1 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影响......31
4.2.2 姻市场女性资源外流.........32
4.3 居高不下的婚姻成本............34
5 解决农村大龄剩男婚配问题的途径探讨........37
5.1 政府政策引导......37
5.2 社会力量帮扶......39
5.3 剩男努力提升自身能力........40
5 解决农村大龄剩男婚配问题的途径探讨
农村剩男婚配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探索出适合解决农村大龄剩男的婚配问题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从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推动引导;农村大龄剩男提升自身能力三大方面对农村剩男的婚配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p#分页标题#e#
5.1 政府政策引导
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每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提到“三农问题”并且会出台相应的农村帮扶政策,面对农村剩男问题,政府应加大农村的扶贫力度,加强农村扶贫政策的落实。当前城乡差距相对还是比较大,政府政策还需引导城乡统筹建设并且逐步改善农村落后地区的养老保障政策。
5.1.1 欠发达地区农村扶贫政策
2016 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先突破 1000 亿,中央财政资金 667亿,同比增长 43.4%,省级财政超过 400 亿同比增长 50%以上。2017 年同样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之年,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首先,农村的扶贫政策要引导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农村环境。政府政策要把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作为首要任务,夯实发展基础。交通、水利、通讯等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扶贫的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水泥公路,改善水利设施,打破通讯障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其次,政府要引导农村发展产业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加人均收入。很多剩男出现婚配问题,与其落后的村庄经济和较低的家庭人均收入有关,政府通过政策指引,开发和扶持当地的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剩男的婚配失败率。当前国家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开发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家乡就业创业,同时也有利于村里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最后,政府可以购买服务,引导相关社会组织进入服务。社会组织活动方式相对灵活,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公共服务的数量与供给方式。同时着眼于特定目标人群的社会组织,根据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公巧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皮为,在某些领域可以成为政府的有效补充。如果有专口服务于农村剩男群体的社会组织的加入,可以给予这-一弱势群体更细致全面的帮助。农村剩男之所以剩下,归根结底是文化水平低以及收入不高。首先,社会组织可以尽量为农村剩男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提髙农村男青年个人素质和经济能力;其次,注重引导农村剩男正确的婚恋观,在择偶过程中,对年龄、婚姻经历以及其他方面降低标准,同时辅导农村剩男的也理,减少因无法成婚而出现的排斥社会的也理问题;再次,可以联系相关企业团体,研究创建一些符合农村特色的服务业,以及为女生提供劳动场所的制造业,让年轻女青年在农村也能找到发展之路。此外,由于剩男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政府也应在财政上适当支持服务于农村剩男的社会组织,使其能够长远高效的发展下去。
...........
结论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农村剩男问题的形成也与剩男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剩男不懂得如何与女性交往,缺乏合适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技巧,这些都给他们的婚配造成了障碍。农村剩男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他们可以阅读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知识技巧,同时也可以多观看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视和节目,增强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多出去与他们接触,特别是适婚女性,增加与她们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获得她们的认同感。通过这些努力,剩男在与适合的女性交往时就更加容易成功了。所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身的交往水平,对自身婚配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农村地区比较注重“男娶女嫁”的思想观念,一些剩男家庭条件不好,同时也有可能兄弟比较多,这种状况导致自身的婚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坚持固有的思想观念,很难改变自身剩男的状况。所以,改变自己的观念,找到合适的女方家里,在双方家庭都同意的情况下,安家到女方家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的婚配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里的婚配负担,于自身和家里都有益。所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与精神也是农村剩男需要学习的,为了自身的婚配问题,转变下思路也未尝不可。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