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探讨——以J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356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12-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本文介绍了残疾学生相关背景,概念,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深度访谈法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社会适应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残疾学生社会适应。最后针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章 绪论

1.3.1国外文献研究

针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国外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例如Kariuki等人调查发现,很多残疾人有自闭、情绪化和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残疾人在一般情况下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示不自信,经常感觉赶不上别人,自卑感强烈,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残疾人甚至对自身存在的个人价值产生质疑,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3]Gaylord 与 Harden 通过社会支持理论全面地研究自尊、焦虑及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失去自尊对社会支持和焦虑都有很大影响,高自尊一般来说需要起到缓解压力、焦虑和保持精神健康的功能,但同时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也可以促进高自尊的加速发展,三者是相互之间影响的。[4]多尔(Doll)指出社会适应能力包含:个体普通自理、如何穿衣服、吃饭喝水、走路、自身定位、交流、社会化和就业。[5] 在促进残疾儿童职业教育方面,根据2001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显示,对于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儿童,政府应该提供适当的职业生涯教育,以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发展。[6]西密歇根大学学者保拉·科勒(Paula D.Kohler)和韦恩州立大学教授,莎伦· 菲尔德(Sharon Field)认为,在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学生的能力、需求、兴趣和爱好,然后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同时依据学生的就业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7]针对残疾人的就业保障有些国家也有明确规定,例如1944年英国颁布了《残疾人就业法案》,这部法案就规定了拥有20个人或者超过20个人以上店员的店主必须雇佣至少3%左右的残疾人。在1995年颁布的《反残疾歧视法案》,首次反对社会各界歧视各行各业的残疾人以法律的形式,反对用非正常的角度和眼光对待残疾人。明确规定残障人的教育、就业、财产、公共服务等方面,受歧视的残疾人可获得高达100万英镑的补偿,并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监督和执行。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3.1生理缺陷导致残疾学生消极情绪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被调查者年龄在14岁-26岁之间,所以后天残疾大多数发生在小时候,比如车祸,疾病致残,身体受损便伴随了整个童年,肢体缺陷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性格变得孤僻、自卑、脆弱、敏感、暴躁、敌意、不愿与人交往,很难适应社会。由于残疾学生自身条件的缺陷,极其缺乏自信心,自我认知模糊,挖掘不到自己的优势,自我评价偏低,看不起自己,同时也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当笔者想了解学生在来J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时的情况,YB,HRH等同学表示那段回忆并不愿提及。

YB-01,女,患有脑瘫,今年22岁,19级学生,父母照顾,有一个弟弟,生活在C市E区,父母没有正式工作,依靠打工为生。 笔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偏见或者不公平的对待,您怎么办?”

YB-01:“我是脑瘫患者,这么多年从上小学开始直到初中结束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也一直都遭受异样眼光,这么多年也过来了习惯了,当遇到偏见或者不公平待遇我一般不会争辩或者有时会和朋友说,他们会替我出面,遇到困难,我第一个想法就是逃避,之后会自己安慰自己,重新做,也就这么过去了,都无所谓了。”

残疾学生从患病开始注定与常人不同,社会身份有所转变,生活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遭遇他人不同程度地“另眼相看”,这样长时间处于“另类”“非正常”状态,久而久之会对残疾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残疾学生也常处在次要地位,无法与正常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社会参与,逐渐将自己孤立起来,慢慢变得自暴自弃,不愿面对现实,逃避问题,不愿进入社会环境适应社会。

社会学论文参考

第四章 残疾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策

4.1残疾学生自身能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残疾人群体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始终重视残疾人的价值。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希望所有自强模范再接再厉,希望广大残疾人能够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敢于担当,克服困难,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推动我国残疾事业发展。”

残疾学生作为特殊弱势群体,主要从残疾学生心理健康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两个主要方面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一方面,残疾学生应有正确价值观念,拥有积极正能量的学习态度。针对学习的动机残疾学生应改变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的想法。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就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明确自己发展目标和方向,自立自强,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良好习惯,开阔眼界,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2家庭成员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关于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他认为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以每个个体为中心,像是石子被扔进水里随即会产生的波纹,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就像水波纹一样。每个人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他的圈子也不同。这个石子象征着我们每个人有联系的血缘关系,残疾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无法独立或者生活需要照顾,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比较依赖,更多的是家庭成员对残疾学生单向付出。

家庭在残疾学生生活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精神和物质上都依赖家庭的支持,家庭对残疾学生主要是经济帮助,服务照顾和情感安慰等方面。家庭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家庭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服务照顾方面,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学习残疾康复相关的知识,向专业人员请教或者有经验者互相交流,为残疾子女在情感和康复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对残疾学生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并且进行教育培养和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的服务。在精神安慰方面,家庭成员向残疾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满足自尊自信和幸福感的需求。家庭成员应尽可能地加强和残疾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了解残疾学生的需求,理解他们,避免他们出现自卑,暴躁等极端情绪。

结论

本研究以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展开,并以J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肢体残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残疾学生相关背景,概念,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深度访谈法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社会适应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残疾学生社会适应。最后针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经过研究发现,虽然现在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学生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身体缺陷导致心理问题孤僻、封闭和极端情绪。社会交往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面对困难和矛盾也习惯消极面对。其次,学习动机程度过低,盲目选择学习专业,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再次,社会参与度欠缺,由于身体原因很少参与社会活动,选择社区活动作为参考对象,调查表现残疾学生社区参与度欠缺,参与意愿消极,课余活动范围主要在家里或者宿舍,课余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最后,就业信息获得不及时不全面,就业渠道不畅通。残疾学生就业主要依靠家里亲朋好友介绍和学校招聘这两种途径,残疾学生较一般残疾人更具有优势,他们接受过教育有一定的学历,而且有过集体生活和校园生活,更容易接触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