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表现按照保护反应与脆弱反应两维度进行描述;后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从优势与风险两维度做出解释;并为提升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促进社会融入提供有效路径。
第一章 绪论
1.3 创新点
笔者在查阅关于困境儿童的文献时,发现多是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残障儿童等群体进行研究,而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群体因随父母迁入到新城市,却因缺乏居住地的户籍而无法享受一定的救助保障,处于不利境地。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在政策上不受重视,且在学术研究上同样不受重视。故本研究聚焦于城市流动困境儿童这一种类的特殊群体,探讨关于提高他们的家庭抗逆力的路径,帮助他们抵抗风险。
在开展本研究前,笔者开展了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干预研究的系统综述,共检索489篇文章,最终对符合研究标准的12的文章进行综述发展,现有困境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多是针对儿童个体进行的,缺少对困境儿童家庭的关注[14]。家庭是困境儿童保护的一道重要屏障,家庭抗逆力对家庭中个体的健全成长和自我达成存在一定的决定作用。当家庭遭遇外界的重大压力时,家庭的保护功能有助于儿童尽快调动家庭资源,发掘其家庭潜力以自如应对危机,并促进其家庭再生资源的产生。故本研究将尝试以家庭抗逆力的角度还原城市流动困劲儿童“乘风破浪”的过程,并对其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进行解析,为提升家庭抗逆力水平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此外,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策略,不仅做到保持定量研究的客观性,也继承了质性研究的深入调查,将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劣势互补,以便更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
第三章 研究方法、对象及数据分析策略
3.1 理论基础
本文将以家庭抗逆力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因前文已在文献综述部分系统论述过家庭抗逆力理论,故不在此赘述,只做简单陈述。
3.1.1 家庭抗逆力理论
家庭抗逆力是家庭整体在应对风险时的抗逆力,亦或是单个家庭成员在应对风险时的抗逆力。Walsh将家庭抗逆力定义为家庭整体面临不良境地时的应对与调适能力,并变得更为坚强、更善于应变的能力;包括自我恢复能力、积极应对能力及挑战困难的勇气。家庭抗逆力的源头在于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组织系统及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系统的“三系统说”。
3.1.2 生态系统理论
儿童个体处于情境中,儿童的生活中不仅有家庭,还有学校、社区等其他系统,不同系统间还会产生交互作用,进而影响儿童的抗逆力水平。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源于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克尔提出的,他将生态学定义为对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后由英国科学家坦斯勒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创新概念,他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他认为有机个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且不可分割的[72]。
第五章 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
5.1 微系统:坚定的个人信念
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信念,包括价值观、信念、态度等,组成一个整体,以激发情绪反应,并为个体提供行动指南。个人信念是家庭成员看待与解释事件及行为的方式,是通过个体与外界之间的长期互动而建构出来的。信念是孕育抗逆力的源泉,它会影响个体对于困难的认知与评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独特的信念与经信念塑造而成的问题解决方式。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家庭并不像传统的非流动家庭那样是固定化的组织,他们需要不断应对内部与外部的变化,进而完成实践。城市流动困境家庭成员的信念便是在其流动过程中通过对新环境不断调适后形成的。本章将深入探讨个人信念及其与抗逆力的关联。
5.1.1 对逆境的再定义
当城市流动困境家庭在迁入过程中,并非都会一帆风顺,多数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生存困难,这些困难便可称为逆境。而家庭对生活中的逆境是如何认知定义的,并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这些因素对家庭抗逆力的水平会产生较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如果能从消极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个体、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益处,那么这种对逆境产生的正向认知和行为,便是在逆境中发现意义[118]。个体对逆境的正向认知可以使逆境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最大化发挥对个体适应能力与成长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借此解析抗逆力中的保护性因子,将研究视角由“问题视角”转为“优势视角”,对人的内部力量与资源潜能更为关注。
第七章 讨论与建议
7.1 研究发现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被访家庭抗逆力的量表评估和访谈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未出现较大缺陷,而出众的沟通能力、强大问题解决能力、较高的自我观感、坚决的目标订定能力、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明确的情感表达能力是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正常发挥的表现。而经济能力有待提升、社会性好奇心有待激发两个能力的不足也是部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家庭抗逆力表现不佳的主要特征。
为何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即使在面对危机、压力甚至是多重困境时,仍能表现出不错的家庭抗逆力水平?究其原因,在于不同社会生态系统对于家庭抗逆力的支持作用,微系统是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家庭抗逆力的核心,中系统是其近端缓冲机制,宏系统是其远端保护机制。
第一,微系统中坚定的个人信念支撑着城市流动困境儿童走过一次次困境;紧密又富有弹性的家庭组织是维持家庭功能正常运行的架构;业缘与乡缘的双重支持为羸弱的社会资本支持带来了重要且及时的补充。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举家迁移,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拼搏。当他们面临挫折时,坚定的信念成为他们战胜逆境的精神支柱,给予对方满满的信任,他们咬牙坚持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到“笑看风雨”。同时,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及家庭的自身资本还有待建设,主要提升个人效能因素与物质基础,牢固的物质基础可以为逆境中的他们提供大力的经济支持与援助,使他们可以不被一些微小的风险所打击,而代际亲密感与学习需求的提升与满足则可以增加家庭成员间的粘合度,提高凝聚力并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去实现阶级跨越。
结论
本研究将天津市南开区X社区内的8户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及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半结构式访谈与量表测量的定性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在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境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与具有的力量进行探究。本研究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表现按照保护反应与脆弱反应两维度进行描述;后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从优势与风险两维度做出解释;并为提升流动困境儿童的家庭抗逆力、促进社会融入提供有效路径。
虽然近年来困境儿童群体逐渐被众人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在社会流动加快的当下,城市流动困境儿童群体还未被公众重视。该群体呈现家庭化迁移趋势,父代怀抱美好的未来憧憬来到新的城市打拼,并希望能给予子代更优质的成长资源与环境,然而却因缺少当地城市的户籍,无法享有一定的福利服务,在面临困境时,境地会变得更为艰难。
本研究通过对该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访谈发现,即使是身处多重困境中,他们依然展现出不错的家庭抗逆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自我修复能力、积极的应对能力与强大的勇气。究其原因在于,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家庭内部的成员拥有坚定的个人信念,不仅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抵抗逆境的勇气,更能在逆境中互相信任。在此基础上,家庭具备充满弹性的家庭结构与紧密的家庭联结感,以保证他们在逆境中依然能正常发挥家庭功能。家庭与外部的关系构建和外部对家庭的支持,沟通组成了城市流动困境儿童家庭的社会资源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