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数据分析发现,研究设计的体育游戏对 3-6 岁幼儿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守规行为、同情行为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3-6 岁儿童的合作行为与帮助行为,相较于其他“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程度较低。研究数据中,实验组儿童的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守规行为、同情行为在实验前后体现出较显著的差异,有十分明显的提升,然而帮助行为与合作行为的差异显著性程度较低。
1.引言
1.3.4 研究评述
研究取得的成绩。一方面,现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一是现有研究为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设计体育游戏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这其中蕴含的前提是,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本次研究的问题就无法成立。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到,很多学者通过理论推演或是实证研究的方式都证明了,体育游戏的确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例如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等。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前提性基础。二是现有研究提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框架,这为未来研究观察幼儿的具体行为找到了基本的依据。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幼儿在参加体育游戏前后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来检测体育游戏设计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需要研究必须界定出哪些行为表现是亲社会行为。当前,现有的研究已经将亲社会行为划分出了具体的类型以及表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框架。三是现有研究已经尝试通过体育游戏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通过对文献的发展梳理可以发现,近些年来有关幼儿体育游戏的研究的育人指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体育游戏之于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在这其中,有研究已经开始探讨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体育游戏组织发展策略,这些策略中包括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多种策略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3. 3-6 岁幼儿“亲社会性”体育游戏设计
3.1 3-6 岁幼儿“亲社会性”体育游戏现实问题考察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 3-6 岁幼儿体育教育正在逐步发展,并且体育游戏活动的展开也越来越呈现出种类丰富、设计科学的良好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幼儿体育游戏不仅承载着提升幼儿身体健康素质的单一职能,体育游戏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样来看,当前幼儿体育游戏在推动幼儿“亲社会性”人格发展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现实教育活动中体现出以下两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3.1.1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亲社会性”价值指向性不清
通过对幼儿园当前体育游戏展开具体状况的观察,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展十分注重对幼儿注意力、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然而,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当前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设计中对于幼儿“亲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指向并不清晰。实际上看,有些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已经认识到提升幼儿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重“亲社会性”人格的具体能力,但是这种功能与作用多是一种附带性的,随机性的,而并没有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中,将提升幼儿“亲社会性”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样一个问题的深层矛盾在于,幼儿教师更多的注重“教化式”的人格培养,而忽略了游戏这种与儿童性格养成十分契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教化式”人格培养模式不是十分适应 3-6 岁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当前理论界对儿童“亲社会性”培养的研究也的确不够充分。文献检索发现,国外先有专门针对幼儿完整人格的培养研究,少量研究提到幼儿人格培养,但也主要从道德教育的角度进行探讨。国内对于幼儿人格教育还处于对各个人格特质干预的探索上,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诸如自信心、好奇心、责任心、同情心、自我控制等。但对幼儿完整人格的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还非常少见,从体育游戏视角出发的研究就更少之又少。这是这些原因共同导致当前幼儿体育游戏开展“亲社会性”价值指向不清的问题。
.....................................
4. 3-6 岁幼儿“亲社会性”体育游戏的实施与反馈
4.1 游戏实施过程记录
4.1.1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实施过程记录
为更好的检验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实施的效果,研究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随机在幼儿园儿童中选取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70 人,对照组 59 人。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实施共分为四次:第一次游戏实施的时间为 2020 年 7 月 7 日,游戏实施地点为幼儿园操场,共进行合作类游戏意向“拯救城堡里的公主”,与体验类游戏一项“看看我们的默契”,历时约 30 分钟;第二次游戏实施时间为 2020 年 7 月 21日,游戏实施地点为幼儿园操场,共进行合作类游戏一项“保护小鸡大作战”,与体验类游戏一项“我是模仿达人”,历时约 30 分钟;第三次游戏实施时间为 2020 年 8月 7 日,游戏实施地点为幼儿园操场,共进行合作类游戏意向“两个和尚挑水喝”,与体验类游戏一项“能量满满”,历时约 30 分钟;第四次游戏实施时间为 2020 年 8月 21 日,游戏实施地点为幼儿园操场,共进行合作类游戏意向“我们一起选食材”,与体验类游戏一项“这个冬天不再冷”,历时约 30 分钟。具体实验情况如表 3-1-1:
社会学论文参考
..............................
4.2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在同情行为、安慰行为、帮助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这五个维度的幼儿“亲社会性”行为中展开,按照研究需要,分别在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运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 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基本方式为“独立样本 T 检验”。选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数据对象为各年龄阶段在实验干预后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亲社会性”水平的显著性差异,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被试对象不存在关联关系,固此处按照两组被试对象为独立样本来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量化研究中对显著性的划分标准分为三个差异等级,三个差异等级从弱到强分别为 0.1\0.05\0.01,研究以此为依据,通过实验结果的显著性数据分析来进一步确认研究所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是否对儿童的“亲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4.2.1 体育游戏对幼儿同情行为影响分析
《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同情行为的考察题项共设计两道题目,题目一为“看到其他小朋友哭他或她也会跟着哭”;题目二为“他或她会同情受伤的小动物”,题目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按照里克特式 5 分法记分。以下是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上述两项同情行为变化发展的具体分析。
..................................
5. 研究结论
5.1 应注重幼儿体育游戏设计小班儿童的接受度与适应度
数据分析发现,研究设计的体育游戏对于中班、大班幼儿“亲社会性”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而小班儿童在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帮助行为、合作行为这四个维度上所产生的变化差异显著性不稳定,甚至在帮助行为中,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的数据甚至说明实验组幼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在平均值等同性检验的双尾显著性检验中,通过双侧检验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数据,证明实验前后的帮助行为水平差异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年龄层次中,这种情况不存在,多种检测方式得到的显著性系数都能够证明实验游戏对幼儿“亲社会性”水平促进的显著性特征。通过讨论发现,可能由于研究者对小班儿童的认知方式理解不够准确,游戏设计还无法完全适应小班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以致所开展的体育游戏实验无法更为有效的促进小班儿童的“亲社会性”发展。由此可见,在 3-6 岁幼儿的体育游戏设计中要重点关注小班儿童的接受度与适应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