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的社会学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1
  • 论文字数:35801
  • 论文编号:el2021082207040023044
  • 日期:2021-08-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社会学论文,本研究以社会学视角、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社会行动理论为支撑研究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以女性居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宗教认同和行为特点做社会学研究,这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主要考察和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接触佛教信仰的动机和心理特点来看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从接触宗教的途径分析,由环境影响或某种契机(如僧尼宣化或者寺院旅游)的接触可能被触动或达到某种程度的接受。其次,女性居士的宗教认同是长期性的,是以认同对象为行为目标,以达到自身行为上的变化,她们的认同在自我改变和生活方面显现。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居士对其行为目标具有不同表现特点。文化程度低的女性侧重实际表现,期盼以宗教行为获得“福报”,而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居士从思想层面的角度出发追求思想上的提升获得智慧。值得一提的是,女性一开始接触佛教的功利目的随着成长和教义的内化逐渐减少,宗教理念逐渐成为行为的准则,成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最后,从宗教功能的角度分析,宗教功能的两重性表明,宗教对个体和社会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佛学哲理将慢慢融入到居士的人生观当中。皈依以后维持五戒十善,认真对待戒律制度,开始积累佛教知识,从而行为上出现区别于信仰初期的提升,可以圆通地看待事情。对居士而言,受菩萨戒就是戒律的顶点,是信仰的内化阶段,一切靠自己切实的修行,努力在生活中实践,这是作为一位居士要做的一辈子的事情。

.......

 

绪论

 

笔者发现,女性佛教徒更倾向于以在家修行的方式参与佛教。“女性在家佛教徒”即女性佛教居士。按佛教的称谓一般称之为“优婆夷”或“清信女”,是尊守三皈五戒的女性在家佛教徒。其中,“在家”是相对于“出家”而言的,指那些信奉佛教而没有受过正式的具足戒而成为僧尼的世俗信众,即“居士”。①她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选择信仰佛教是为满足对身心健康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景仰和提高道德文化素质补充。本文以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和拥有着不同信教目的的女性佛教居士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信仰产生原因,分析其宗教认同的发生和行为发展,总结社会功能,对女性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符合中华优秀文化的阐释。③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和运转,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获得研究资料,笔者参与了4位资历较深的女居士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场所。观察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行为和社会行动,更多的是自由地交流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得到一手可参考资料。

.....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信仰基础及宗教认同过程

 

(一)女性佛教居士信教的内在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于以往,她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劳作和智慧来获取基本的物质需求,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启发潜在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求,最后达到理想的状态。研究发现,D居士和E居士很大程度上因为年事已高,经常被身边人忽视,这使自己很受伤,为了寻找心理依靠而信奉佛教融入另一个共同体,从宗教群体获得安全感、荣辱感、责任感。正因为佛教倡导人人平等的思想给予女性心理平衡,成为心灵寄托。在信徒群体中,她们通过一些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作为一种担当负责奉献到底,这不仅为她们获得一些存在感,更是让生活变得充实有目标。佛教要求信众不以自我为中心,相反,以自利利他来实现自我价值。宗教学家说,宗教为人们提供了直接又单纯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许多年轻女性被佛教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为佛教思想为个体的社会化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恶化,社会上许多不道德不仁义的行为现象相继出现,而宗教戒律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以其特有的方式向信众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并且为那些没办法在校园学习的普通民众提供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资源。①例如,对文化程度较低或者中等的女性来说,通过接触佛教,学习佛教思想,起到知识补充的作用,从而获得一些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完善自身道德素养和本质精神来实现自我。对一些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来说,宗教信仰显然能够成为完善自身需求的精神和道德的补充。社会化解决人的发展或开发问题,宗教补充了个体的再社会化与自我完善。

 

(二)女性佛教居士信教的外在原因
皈依是宗教入教仪式,表示全心全意的归顺。每一位宗教徒从间断性接触宗教到制度化皈依的经历有所差异。在认同阶段,有接触、了解和学习经历。出于不同的动机、看法和思索,使用时长有所不同。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低的女居士皈依的时间历程较短,文化程度较高的女居士则用时较长;年纪轻的女居士皈依时间历程较长,年长的女居士皈依时间历程较短。如C居士40岁出头,高中学历,接触佛教的第六年皈依。出于对自己有无益处,到底世界上有无佛菩萨存在的反复考虑后做出的选择。她认为学佛很舒心,能够自律,特别适合自己的。D居士七十岁,小学文化水平,接触佛教的第一年皈依。她对佛菩萨及超自然事件深信不疑,认为极乐世界真实存在。在已皈依佛教的家庭成员进行劝化以后通过关系人介绍皈依了。一般来说,每一位宗教徒宗教认同时长不同,皈依时间历程较长的经历五至十年,短则一至两年。文化程度较低的信徒更多的是属于情感上的皈依,她们对宗教的认同是感性的,更多的是情感的依附。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经过深思熟虑,是理性层次的思考,发现佛教是适合自己的,在自我感悟中完成皈依。信仰确立后,诸佛菩萨是居士们的认同对象,佛是觉悟,代表无边的智慧,无尽的慈悲。菩萨救苦救难,点醒人们早日开悟。佛弟子认同教义,以教义内容修行是信仰的深化阶段。从信仰确立到内化需要经过漫长的阶段。从信仰初期开始居士们渐渐能察觉出发生在自身的各种变化。居士们开始虔诚修行,在行为思想上严格节制自己遵守纪律,对佛友恭敬、尊重一切佛事、对佛教知识有浅层的了解。
社会学论文格式
基本资料

.........

 

三、女性佛教居士在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扮演.............................................25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家庭形象变化..........................................................................25
1.女性佛教居士的家庭地位发生转变........................................................................25
2.女性佛教居士扮演的家庭角色................................................................................26
(二)社会层面的型塑与呈现.....................................................................................27
1.舍己利他的社交原则................................................................................................27
2.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奉献社会....................................................................................28
四、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31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31
1.女性佛教居士的积极功能........................................................................................31
2.女性佛教居士的消极影响........................................................................................32
(二)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支持..................................................................................33
1.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支持因素................................................................................33
2.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支持态度................................................................................35
结语................................................................................................................37

......

 

四、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
纵观居士发展历程,是佛教入世的主要力量。从佛教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居士的功劳深不可没。居士的行为思想基于“慈悲利事、普度众生”的理念,佛教通过把出家修行变成朴实简单的在家修习的现实生活,积极推广居士佛教的传播,弥合出世与入世间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经典的流传对居士入世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肯定了居士和居士佛教的地位,以居士为核心讲述对象阐明教义。在特定意义上,居士是佛教的纽带,居士的命运几乎代表了佛教的命运。②居士是佛教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世俗社会与佛教的中间桥梁,处于两者中间,承上启下,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居士对佛教起着羽翼的作用,居士与僧众相互依辅,共同发展、协调繁荣,从而构成稳定佛教的文化共同体。居士遵守的“五戒、十善”是佛教思想道德的基础,这体现出佛教入世的伦理准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回看居士佛教的发展历史,历代居士在维护国家、发扬佛教、稳定社会等方面都有贡献,尤其以士大夫为首的居士在政治上破旧立新、救贫救灾、兼任护国;在护教上宣教讲学、修建庙宇、翻译佛经,延续佛法慧命;在社会思潮上要求三教(儒、释、道)融汇,进一步促进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弘一大师提倡念佛不忘爱国,佛教要顺应时代要求,佛教徒应爱国护国。除了开展弘法活动外,居士积极参与民生奉献社会,实践佛教入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功能”的作用。如上文所述,居士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活动。缓解了受助者的困难,使得“慈悲济世”的精神深入人心。

 

(二)女性佛教居士的的社会支持
从社会层面分析,时代为女性的更多选择做好条件基础。首先,国家给予女性参与政治获取自身解放的机会,这使得女性地位提升。衡量女性解放和女性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女性参与政治,对女性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权益。女性的政治地位与女性经济地位、文化教育地位、家庭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政治地位不平等,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其他地位,女性得不到自身解放。女性参议政治对女性利益保障,提高女性的政治意识和认知、增强政治学习动力都有利,更利于女性建立社会主角地位。这说明,确保了女性话语权和选择权。其次,法律地位是女性地位的保障。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以此提高女性发展的环境条件。衡量女性社会地位最显著的标志是法律地位,法律地位更是确保了女性社会地位,在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因素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国家注重妇女权益保障,相继颁布了的保一系列的障妇女权益和推进妇女发展的法律体系,与此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再次,女性的劳动者角色推进了女性地位,是衡量和评价女性社会地位显现的物质基础。经济地位问题往往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核心问题,在女性等同于男性取得生产资料的同等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情况下,女性经济地位主要取决于为获得在广泛领域就业权的劳动参与率,是否体现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等原则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收入支配权。没有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就没有家庭经济地位。
社会学论文范文
社会学论文范文

......

 

结语

 

女性居士尊守教义道德对女性自身重塑与社会化发生作用,她们在家庭和社会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积极影响,例如在家相夫教子,在社会发挥重要的女性力量,在佛教团体中实现佛教入世的重要桥梁。但不得不说宗教的消极影响往往会阻碍个体与社会的有序发展,例如减少社会竞争力,让个体失去思辨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站在科学地角度,支持发挥宗教对社会的有利因素,制止消极影响衍生,辩证看待信仰问题。因此,本文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为研究背景,探析佛教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与社会的交融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女性佛教居士信教原因、行为、社会功能等对促进女性发展、提高性别平等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参与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一种,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进入观察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场所,在参与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研究对象的各种行为变化及发展,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女性教育提升不仅标志着女性的发展速度,更说明了文明的进步程度,女性教育关系到女性自身生存和地位提升的根本的需求,女性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良性运行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育改变人生观念,教育程度直接给予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条件。调查分析,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女性与家庭经济地位乃至整体地位关系成正比。①最后,女性的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就会获相应的社会地位。我国教育体质确保妇女的受教育权,妇女的受教育权利是得到法律保护的。经过不懈的努力的和整顿,我国不存在歧视女性受教育问题,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女性在各方面遭遇不公平的现象。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