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社会学论文,基于青少年独特的社会属性,由于崇拜明星而带来的失范现象、偏差行为和负面效应对其产生的影响意义亦最为深刻。因此,本研究首先依据问卷调查宏观地呈现了当今中国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现状与新的特点,再通过访谈等方法来归纳出青少年偶像崇拜中的失范问题,并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路径重构尝试调试失范现象与行为,构建健康、正能量的流行文化,进而解决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及其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对青少年群体的偶像崇拜观的调查,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当代一些青少年的精神追求导向。纵观历史的发展,偶像崇拜一直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原始宗教时期,人们将精神信仰寄托给了未知的神灵,而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加之传播技术的崛起使得人们将精神追求从虚幻的神明转为现实的精神。
....
第1章绪论
通过资料收集和文献整理,对于“青少年”作为一个概念及其具体年龄区间的界定上,无论是在现实领域还是学术界都比较繁多复杂,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操作化的定义,他常常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是一个历史生成与演变的概念。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界定范围,往往从生理发育程度、心理发育程度、国际工作标准、法律制度界定、学术研究领域界定等几种情况,包括了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视角。一方面自我认知实际上处于“半成熟”状态,但青少年将此阶段自我定义为“成熟”,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独立、自由和私密空间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的强烈认同,体现出对于成人主流文化的敌意与对抗,是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一种对外界盲目的反抗与冲突性。这一过程一般从12岁左右开始直到18岁前后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结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
第2章中国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演变
2.1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历程
在这一时期,在流行服饰上,大众从关注服装的款式与价格转向为更看重的是服装品牌,于是各种服装品牌专卖店成为流行服饰的主要选购地,而通过各种流行服饰的品牌,大众也在服装业的商业运作下彰显着自己的品味与流行度。青少年的装束上流行非主流,杀马特的发型配上黑框眼镜再来一个反向剪刀手的手势成为青少年自拍的经典造型与动作。而在日常生活中,手机技术的发展与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手机从2G逐渐进入3G时代,而手机用户、手机销量也是逐年增多,仅2008年10月,国内手机市场销售的机型就有8150款之多,各种不同款式的手机成为时尚青年个性的代表。同时,“无厘头文化”、手机短信催生的“拇指文化”、《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带出的“恶搞文化”、北京奥运“志愿者文化”、“山寨文化”等轮番登场,都曾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社会流行的重要热点事件与文化形式。
2.2中国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和许多古老文明一样,偶像崇拜现象也是早已有之。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信仰和崇拜过黄帝、炎帝、孔子、关公以及观音菩萨、玉皇大帝、财神、门神、土地神等等,而这些形象都早已上升到神明的地位,仍然带着原始的宗教性偶像崇拜的浓厚意味,由“佛教”、“道教”的神灵偶像崇拜和儒家的祖先崇拜为主体。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同时代的活人偶像开始涌现出来,历史上潘安的“掷果盈车”、卫玠的“看杀卫玠”讲的都是偶像崇拜的故事。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宋代的词人柳永、苏东坡都不乏追随的崇拜者。李白的粉丝为了能够见李白一面,曾长途跋涉,经过了半年时间,走了三千里矢志不渝。而白居易的一个粉丝更是疯狂,是一个街卒,自称“好白诗”,“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而且连后背也刻上了他的诗句,并且还有图画加以配合,这些古代粉丝们的疯狂举动和如今粉丝们的追星行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清朝时期,八旗子弟因喜爱戏曲,凭借清朝政府所发的“龙票”进行不为生计的表演戏曲被称为“票戏”,而演员与观众们被称为“票友”,其活动的场所被称为“票房”,发展到后来“票房”就指戏剧、电影等因卖票而获得的经济效益。
第3章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81
3.1青少年偶像崇拜基本现状.......................................81
3.2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比较研究.....................................95
3.3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新特征....................................111
第4章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表征.............................121
4.1符号异化、消费与拜金主义....................................121
4.2自我的丧失..................................................136
4.3狭隘性......................................................149
第5章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与解析.............................175
5.1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175
5.2明星偶像崇拜及失范的解析....................................182
.....
第6章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重构路径
6.1政府层面
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如通过观看明星偶像的访谈、影视作品、新闻评论等,共同讨论与文本分析,让青少年学生能够从多元视角投射下更为立体和客观的角度了解与判断偶像,从偶像相关事件的真实性与自身的理性判断等方面综合形成健康、合理的偶像崇拜行为、心理及价值观。通过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状与失范的分析,为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亚文化构建与青少年精神追求导向提供了方向。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亚文化应该以精神信仰、崇高价值为内核,强调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交流与输出;教育体系、大众媒介、社会群体等多元社会化主体在明星偶像崇拜亚文化学习与传播中恪守规范并协调发展;塑造的流行偶像具有受众吸引力、榜样学习力、思想引导力和价值创造力;青少年拥有健康、理性的粉丝形象与行为;通过明星偶像崇拜文化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因素,克制明星偶像崇拜的消极因素,满足青少年对精神和情感关怀的需求,发挥文化引导与教育功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良性过度,减少失范现象与行为的发生。
6.2多元社会层面
迪尔凯姆认为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完成社会价值观在代际间的传递,从而维护社会团结。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设立的学习机构,它有更强的指导性,在社会学功能主义观点看来,学校教育不但通过传授科学文化达成知识的传递,还可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和政治融合、维护社会控制以及推动社会变迁等方面也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通过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对媒介世界中明星偶像的认知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一方面,学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作为媒介文本的偶像是如何被媒介建构出来并产生意义的,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揭开明星偶像虚幻的面纱,清晰的了解偶像的建构过程。
.....
第7章结语
于是,浅层的偶像崇拜现象迅速的发展开来。在中国,偶像崇拜是从宗教性的偶像崇拜转化为政治崇拜,又从政治崇拜转化为文化崇拜,而文化崇拜又从最为表层的追星文化崇拜开始。费孝通认为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以及社会角色相互配合的社会结构先于人的存在,青少年在生活与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学习、教育,完成社会化,并形成一定的信仰理念。而人的信仰一旦确立,自然而然的推及其对于世界的观念与看法,并树立起一套与之相对应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资料,由于研究内容和本人掌握研究方法的有限,仅对问卷所反映出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与总结,许多深层次的关系与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与阐释,作为探索式的研究模式,在未来需要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问题做出更深入的探究。同时,本研究所选择的访谈样本大部分是通过网络和问卷调查建立联系,下一步有必要以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明星偶像崇拜行为互动方式等检验研究的准确性。不同的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样态与问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对于偶像崇拜的研究也应该不断的更新,从而展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