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发展历程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71021222320450
  • 日期:2020-07-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社会学论文,本文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为田野调查点,以四个结构变迁期的演变为脉络,以新制度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对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演变进行考察,首先从制度环境着手搭建一个制度环境一一作用机制一一行动逻辑的分析框架,然后通过访谈法与文献法收集材料,横向剖析与纵向识别和比较不同结构变迁期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及其对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型构,进而梳理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演变脉络。具体来讲,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主要有:第一,社区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的演变:集体主义逻辑一一政治意识逻辑一一经济导向逻辑一一合法性逻辑不同制度变迁期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呈现了独特的样态。群众动员和集体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共指导实践的制胜法宝,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初均彰显巨大效应,这种理念随执政合法性的认可和政治动员的鼓动得到夯实并形成一种“惯习”植根于群众思想中。

......

 

第一章导论

 

经由文献梳理可以清晰看到,自社区建设提出以来,社区治理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治理场域的关键组织受到重视,积累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看,学界主要从国家治理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组织与环境关系、社区权力互动关系、组织运行理性行为等角度进行社区居委会运行机制及行动逻辑的探讨,概括出社区居委会运行展现的“权宜性”、应付性”、“依赖性”、“行政化”、“人情化”、“合法性”、“理性”等特点,比较准确勾画了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多重样态。尽管如此,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时间维度上,缺乏历时性梳理。当前学界主要着眼于共时性研究,即以某单一制度环境为研宄背景一一社区制情境下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主要看到的只是静态结构下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状态;但缺乏历时性梳理,无法观察、比较不同制度环境下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演变及其内在机制,难以从结构变迁的视角中提炼出产生此种运行机制背后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第二,在研究视野上,微观有余而宏观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界重视从微观上以某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场域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进而窥探社区居委会的运行机制,鲜有从宏观制度层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区居委会的行动逻辑(1949一1955)

 

2.1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基本脉络
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新桂系越来越背离所制定的政策纲领,且追随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注定其与国民党反动派同遭覆灭的命运,而弊端显著的保甲组织也伴随政权更替渐渐走下历史舞台。从南宁市来看,中共解放南宁后,立即在城市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整治,如肃清匪特、禁赌禁毒禁帽、打击小偷扒手等一系列社会治安治理以及对基层社会的保甲人员进行整治,然而刚刚接手政权的中共对城市管理并无经验可寻,为实现稳定城市基层社会并动员群众组织生产,仍需借助长期深扎于城市基层社会的保甲力量,故当时中共并没能立即废除旧政权遗留下的保甲组织,而是采取了“先用后换”的瓦解策略,即暂时利用保甲人员推行工作,并对其进行思想重塑,这为城市基层社会的稳定和新管理体制的设立争取了时间。

 

2.2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形成:国家统合机制、社区配合机制与制度自治机制
表面上看,社区场域中并行的三种作用机制存在矛盾,体现在国家统合机制和制度自治机制之间.国家统合机制要求居委会积极配合上级街道的中心工作,而制度自治机制要求居委会积极履行辖区内的居民事务,而这两种机制在实践中会彼此侵占空间。但仔细解读,看似矛盾的两种运行机制其实并不矛盾,这恰恰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策略。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机制都是国家所形塑的,国家寄希望于居委会能作为“中间人”来协调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要求.一般而言,中间人在关系结构上处于一种有弹性的中间地位,需要依据交往交换的另外两方的地位和力量的变化,调整自已以保障实现双方交换的同时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居委会需要满足政府、组织自身和居民三方面的要求。至此,居委会必然需要形塑相应的运行策略以履行双重角色和满足三大行动主体的需求。从当时的制度环境考量,国家当务之急是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鉴于公安部门有能力维护居民区的日常治安,并且当时大部分的人员已归入单位制的管辖范围,以及综合考量成本以及必要性、合适性等因素,国家认为行政力量不应伸到居民区层级

......

 

第三章从大跃进到文革: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调适(1958—1976).........26
3.1历史基本脉络.........26
3.2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政治化:意识管控的政治机制与政治动员的集体机制.........29
3.3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政治性:意识管控的政治逻辑与集体主义逻辑.........29
3.4小结:“攫取之手”抑或“援助之手”:随声附和的附庸者.........30
第四章双轨制时期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迷乱(1977—1992).........32
4.1历史基本脉络.........32
4.2社区场域作用机制混乱性:市场嵌入的经济机制与单位溢出的管理机制.........34
4.3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趋利性:振兴辖区的经济逻辑和角色迷乱的管理逻辑.........34
4.4小结:初显“职能超载”:功能无法匹配结构的需要.........35
第五章新时代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重塑(1993—)..............37
5.1历史基本脉络.........37
5.2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制衡性:制度安排的服务机制与资源依赖的行政机制.........38
5.3居委会主导行动逻辑合法性:治理导向的服务逻辑与关系依附的行政逻辑.........39
5.4小结:去行政化悖论与内卷化困境:社区居委会改革样态.........43

.......

 

第五章新时代城市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重塑(1993—)

 

5.1历史基本脉络
随之单位社会瓦解,标志之一是国企改革建立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方向,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导致国企职工下岗的剧增急需新的庇护场所;二是199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之后,国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逐渐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引发林林总总的建立在异质性、多元化、区隔化基础上的城市小区拔地而起,因之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社区居委会的管辖范围、管理职能等日趋扩大。三是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城市私有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牵引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总体言之,基层社会越来越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社会利益的交织处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给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带来新的负担和挑战,街居事务急剧膨胀,远远超出其权限、资源所能承受的限度,街居组织越来越无法承接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社会冲突势必愈演愈烈,执政合法性将受到威胁,制度创新成为了必然。

 

5.2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制衡性:制度安排的服务机制与资源依赖的行政机制
社区制制度创新情境下社区场域作用机制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是国家统合机制出现合法性困境.主要体现在当前国家既试图归还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合法性,如各种减负、去行政化的实践,但同时又通过某些制度安排有意无意地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行政依赖,如加强财政依赖与考核责任制约束.二是社区配合机制的身份趋利性。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在政治信仰与集体主义精神、双轨制时期经济导向的动机不同,该时期社区配合机制体现在社区居委会带来的种种利好,如准“公务员”角色所带来的稳定、地位与机会等。三是制度自治机制的理性回归。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实践模式充分体现了政府致力于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的回归,从本质上反映了国家调整与市场、城市基层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论文范文

..

 

第六章结语
本文从结构变迁视角出发,探寻伴随制度环境转变型构社区场域的变化,进而把握居委会的组织制度、属性以及职能任务等方面呈现的演变样态,在此基础上揭示社区场域作用机制的演变来勾勒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演变。从总体上讲,国家统合机制上国家和社区居委会一直存在依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社区居委会作为政权代理人整合社区资源以降低统治风险和治理成本;社区配合机制上社区人员由集体主义精神转向经济趋利性:由价值理性转向工具理性.现代化造成社会互动的异质性和价值评判的多元化,冲击了传统集体主义和情感联结的互动形式而愈发彰显行为逻辑的个体化与趋利性;制度自治机制更像一幅“抽象画”,虚实结合体现行政和自治二元性。以上勾画了国家治理逻辑、社区场域空间、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与逻辑、社会思想观念等的演变,引发了有关当前社区居委会改革以及重塑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思考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