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21420222418066
  • 日期:2018-10-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社会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 导言
 
1.1 研究缘起
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首先,它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其次它关系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富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①因此,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贫困问题的解决。仅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就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兴边富民等一系列旨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举措,且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主要扶贫阶段,也都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坚决打赢当前这场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艰苦奋战,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地区。仅就贫困问题来看,按照 2300 元的贫困线标准,截止 2016 年末,民族八省(区)仍有1411 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相应比重 32.5%,贫困发生率虽从 2015 年的 12.1%下降到 9.4%,但仍比全国水平高出 4.9 个百分点,且剩下的 1411 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处于深度贫困状态。③因此,仍需加大力度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解决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新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几年来,根据党中央和国家的部署,各级党政部门和其他社会相关单位抓紧制定和实施了多种具体的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扶贫成效,但根据实践经验和当前相关研究来看,具体政策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 2015 年广西马山县的违规认定扶贫对象事件,2016 年甘肃康乐县的杨改兰事件,④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不良影响,也反映了当前精准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综上,具体研究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及其成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2 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文章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尽可能深入地涉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个扶贫相关群体,结合基层治理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贫困问题转型、乡土社会逻辑、政策自身缺陷、压力型体制等多种解释精准扶贫困境成因的理论视角,探讨精准扶贫政策在识别、帮扶和退出阶段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使得文章在方法、资料来源、理论视角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有助于深入地把握精准扶贫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问题,丰富扶贫理论。在实践上,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而提供蕴含丰富内容的理论和经验素材,有助于政策决策者、政策执行者和其他社会扶贫主体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精准扶贫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进而有助于政策决策者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优化相关政策,政策执行者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其他社会扶贫主体更加有效地参与扶贫工作,进而有助于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的解决和民族事业的发展。
.......
 
2 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关于精准扶贫的定义。国开发办〔2014〕30 号文件指出,精准扶贫的含义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①贺东航和牛宗岭则认为精准扶贫是指,坚持分类施策,根据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和致贫原因等因素,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措施,做到“谁贫困就扶持谁”,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②此外,莫光辉、汪三贵和刘未以及庄天慧等人也分别对精准扶贫的定义进行了探讨。③关于精准识别的定义。国开发办〔2014〕30 号文件指出,“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④首先,由此可见官方的定义认为识别的内容主要是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但有学者认为,致贫原因,⑤以及帮扶内容也是识别的内容。⑥其次,在识别程序上,除了官方给出的上述程序之外,各地的具体实践也有所差异。⑦再次,檀学文和李静认为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贫困人口的识别问题。关于精准帮扶的定义。国开发办〔2014〕30 号文件指出,“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⑨可见,官方的这一定义强调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以及深入挖掘致贫原因的基础之上,对不同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致贫原因集中力量实行有针对性的和差异化的帮扶措施。也即“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①此外,葛志军和邢成举认为精准扶贫的这种针对性和差异化针对的是以往反贫困工作忽视个体的不足。
.........
 
2.2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
关于精准识别的困境。邓维杰较早地指出了精准识别不精准的问题,⑥虽然其在文中并没有告知是否是基于实地调查而得出的结论,但他的这一看法很快在后来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如张翼基于甘肃、江西和安徽等地的调查发现某些村庄的假贫困户数量达到三分之一左右;⑦汪三贵和郭子豪基于乌蒙片区 60个村的调查,认为有 4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假贫困户。⑧而这种识别不精准的问题在非贫困的地区也存在。⑨此外,这种不精准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⑩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①综上,当前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关于精准帮扶的困境。总结当前研究,产业扶贫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参与不足。如胡振光和向德平基于鄂西南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扶贫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不足,部分主体被动参与等问题。②第二,贫困群体的扶贫利益遭剥夺。如邢成举指出当前产业扶贫实践存在扶贫“产业化”的问题,即各扶贫参与主体将产业扶贫资源视为谋取自身利益的资本,致使资源利用和项目执行目标偏离,且利益一致的主体还可能形成合谋,进而加剧问题的严重性。③第三,项目执行困难。如许汉泽和李小云认为,当前产业扶贫面临因“政策性负担”而引致执行困难,以及“弱势吸纳”和后期缺少维护等困境。④第四,其他困境。陈聪和程李梅基于广西民族地区某村庄的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扶贫存在产业发育和贫困户从产业中增收等方面的困难。⑤莫光辉认为,当前产业扶贫存在产业趋同、贫困户同产业项目利益联结不紧密、抗风险能力低、效益欠佳等问题。
.........
 
3 桂南 X 村精准扶贫概况及其政策实践困境 ......... 16
3.1 桂南 X 村简介 ....... 16
3.2 研究基本数据 ........ 16
3.3 精准扶贫政策实践概况 ............ 18
3.4 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 ............ 20
3.5 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衍生的问题 .......... 25
4 桂南 X 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的成因 ............. 27
4.1 贫困人口识别困境的成因 ........ 27
4.2 精准帮扶困境的成因 ...... 28
4.3 贫困人口退出困境的成因 ........ 35
5 桂南 X 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的应对策略 ..... 38
5.1 健全识别体系 ........ 38
5.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38
5.3 优化培训方案 ........ 39
5.4 完善退出政策 ........ 40
 
5 桂南 X 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的应对策略
 
5.1 健全识别体系
针对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一是要确保严格按照规定的识别方法和识别程序进行识别,加大识别宣传,增进识别过程的公开性,增进村民在识别中的参与,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同一村民小组中的村民相熟相知的特点,做好村民小组评议。二是完善识别指标,特别是完善关于家庭财产方面的识别指标,要明确家庭财产的产权归属,建议在识别过程中不应只将财产的所有权作为识别标准,而应将财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等方面的权利也作为识别标准。三是继续加强现有的动态管理,联合各地方公安、国土、房产和工商等部门加大财产审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较为难以识别的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和财产的审查,将不符合条件的虚假贫困户剔除出扶贫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四是删除部分对于区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帮助不大甚至与识别目标相背离的识别指标。五是继续加强扶贫问题反映渠道的建设,并重点抓好对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疑似虚假贫困户进行审查,并及时反馈审查结果。六是建立对虚假贫困户及其相关责任人的合理追责机制,对虚假贫困户进行合理的惩罚,对部分企图假冒贫困户的人员形成威慑作用,对帮助他人假冒贫困户的人员给予追责。七是加强帮扶措施对非贫困人口的排斥作用,降低识别阶段的基础性压力,降低扶贫资源因识别不精准而浪费的比例。八是要认识到扶贫资源的实际投入偏差是导致识别不精准成为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要在现有贫困户分类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简单地将扶贫资金直接发放到一般贫困户手上,而是应精准地发放到其相应的困难事项或发展事项上,比如可以考虑在税收、职业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给予其一定的倾斜。#p#分页标题#e#
.........
 
总结
 
文章基于桂南 X 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状况的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在扶贫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相关政策在实践中仍面临不少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传统产业衰落、新兴产业发育困难、职业技能培训成效不佳、部分脱贫结果有违实际、脱贫标准不适用和返贫风险较高等。而这些困境的成因归结起来大多与扶贫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乡土社会文化、结构性贫困问题突出、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策或政策执行缺陷等因素有关。在识别阶段。首先,由于识别程序未能严格按规定执行,致使识别信息公开性和村民参与不足。其次,由于识别指标的不完善,致使其难以应对如村民家庭财产不明确、外出务工人员经济情况难以查明等复杂的乡土社会经济问题,进而使得识别出现偏差;此外,某些识别指标还可能产生与识别目标相背离的负面作用。再次,也正因识别指标的不完善和乡土社会经济的复杂性,使得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同下派的识别干部相比具有识别信息优势,进而使得村干部具备利用该优势偏袒自身亲友,而偏袒之后又可避免体制机制追责的条件,而普通村民也可用此投机取巧,隐瞒实情。最后,由于政府未能及时将某些虚假贫困户剔除出扶贫体系,致使这些虚假贫困户长期享受着各种扶贫待遇,进而加剧了识别不精准问题的严重性。凡此种种共同促成了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困境的形成,而识别不精准还可能衍生出如新的社会不公平感以及基层组织权威性下降等问题。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