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广东省农业农村信息建设提高路径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12301653415884
  • 日期:2013-12-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逐渐进入普通家庭,这也标志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脱离了农业,国民经济将受到极大影响。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仍然处于弱势。为了使农业在经济建设中提供坚实的基础,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农业经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向,使农业真正走向现代化。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多位农业部决策层领导在众多场合均表示,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以发力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2011年,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重申了农业信息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要求国内整体农业信息化水平在2015年要努力提高为35%,从而基本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局面。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强化了未来与世界经济合作的联系,同时,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信息技术,使其普遍应用于农业领域,将使我国农业发展得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H市的地理位置所限,农业在H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同时,H市除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较为发达,这也为H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选择农业农村信息化之路,是加快科技促进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村农业信息化的转变,减缩城乡差距,进而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城乡差别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和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反应灵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机构完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新形势下的城市化发展,应针对不同地方的区域优势,积极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精神文明、专业技术、市场信息、人力资源、基层卫生医疗、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缩减城乡差距,将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大有改观,最近的数据表明,国内农村居民电脑的拥有数量已经达到了 8台每百户,广播电视已经完全实现村村通。另外,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不断推进。据统计,我国涉农网站数量已逾4万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就有6000多家,特别是包括农业部推出的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人才培养等70多个专业数据库。这些由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立的农业网站群,从国家层面链接到各地(市)、县,一些地方已延伸到镇、村一级,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农民需求,对地方农业进行宏观指导,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需和实用技术等各类相关信息。除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也发展迅猛。农业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农业无线传感网络与自动化监控、呼叫中心、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不断地深入推广,得到了广泛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有关管理组织的积极配合、维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立足于公共管理层面,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以及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广东省H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现实需求及信息化现状,借鉴国内或国外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好的经验做法,探讨提升广东省H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政府部门实施领域内信息化建设时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价值。


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理论


(一)研究综述
1、公共管理研究概述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归属于政府部门公共管理的范畴。国外对公共管理学模式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公共管理的实质内涵定义为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对外关系。也有人把公共管理界定为政治管理、资源管理与方案管理。OECD公共管理委员会对“公共管理”的看法是:它更倾向于从效率、有效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关注结果;高度集权的科层结构已为分权式的管理环境所取代,在分权体制下,不仅关于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决策更强调后者,而且也为民众和利益集团的反馈限定了范围;它能灵活地获得替代直接管制的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带来以低成本为基础的更有效的政策结果;它极大地关注由公共部门所直接提供的服务效率,包括在公共部门内部和公共部门之间营建竞争性环境;它强化了公共核心部门的战略能力,以指导政府的变革,并允许政府自动地、有弹性地、以最低成本对外部变化和各种利益需求作出反应。农业农村在国内是个永恒的话题。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内做过很多努力,例如工业反哺农业,免除农民税收,补贴稻种,“三支一扶”工程,大学生村官等。努力的付出使得农村农业领域成绩斐然。农业农村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但是根本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发展,缩短贫富差距,使人民真正地富起来,使农民真正地富起来。农民在国内人口结构中占据了大头,农村农业发展了,国家才是真正地强大起来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带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提高,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经济收益的增值空间。


三、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做法.......... 21
(一)国内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 21
(二)国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 21
(三)国内外经验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启示.......... 24
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26
(一)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目标.......... 26
(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27
(三)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8
(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4
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路径分析.......... 36
(一)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  36
(二)农业信息化人才及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培养.......... 38
(三)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变革及创新 ..........38
(四)建设经费管理视角提升路径 ..........42
(五)信息化建设提升路径实施的保障措施.......... 43


结论


通过对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H市的农村经济在全市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但是H市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小农经济特性非常明显,生产利润空间被压缩,相关配套的农业经济服务发展不对称。总的来说,H市在提升县域经济的步伐中,发展农村经济重点存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对农业经济配套的基础设施资源投入过弱,在资源配比上过于倾斜其他产业,使得农村商品流通性减弱,造成买卖双方交易的难度提高;二是农业生产中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大部分原料生产量过度依赖自然条件,难以形成有效的抵御动态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优势产业与产品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优势产业的后续价值链不能有效衔接,造成优势产业的产品缺乏专业性,质量跟不上,缺乏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就目前而言,H市农村商品经济的战略性发展亟需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农业信息化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 H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H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需提高至战略高度。
第二,就目前而言,尽管H市农村信息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其某些同类指标在全省同等规模的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等,从整体来看,H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总的来说,H市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伐较慢,难以适应H市快速的经济发展趋势;二是H市不同村域的信息化发展进度差异过大,导致村域经济差距日益明显。
第三,许多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积极性不够。不仅如此,涉农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问题由于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已存在较为严重的瓶颈,导致H市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展应有的作用。#p#分页标题#e#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H市尝试从多个方面以解决上述农村信息化问题,如尝试建立村域信息示范工程;强化统一管理和规划,以突破信息化整合瓶颈;建立农村信息化持续化管理运营的长效机制;协调、均衡发展村域信息化,实现村域经济持续性发展。尽管本文中为解决H市农业信息化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对策,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H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解决和完成。


参考文献
[1]黄荣护.公共管理[M].台湾: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
[2]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张良,何云峰,法商学院教授等.公共管理导论[M].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
[5]张兴.北京市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
[6]白万平.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7]高广生.构建完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J].前沿,2006.
[8]余斌,李崇光,赵正洲.对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初步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
[9]赵静,王玉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7.
[10]贾科利,常庆瑞,张俊华等.信息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