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将政府职能和市场资源的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项制度创新,发挥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推动城市化发展、配置资源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重要作用,致使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不断增多,地方举债规模也不断扩大。从国内来看,全国大大小小的省份债务情况虽然不明朗,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举债行为,表现为规模不同、举债形式异样。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省级和乡级地方政府所占债务总量比重比较低,市、县两级中间地方政府所占债务总量比重较高。从审计署统计结果可知,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十万亿,部分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超过了 100%。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不透明,其债务风险也无形中被隐藏了,很容易被低估它会带来的危险甚至被忽略,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导致了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恶性循环中。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及现行的土地和财政政策下,即便是信用度至上的债务人,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没有办法清偿所有债务,结果只能是地方政府的这种透支信用行为最终还是由中央政府来收场,这不仅对地方政府、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信用评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使中央政府的信用也受到影响,威胁国家的财政安全。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的控制没有节制,缺乏监管,使寻租行为成为可能。从国际上来看,世界上各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也是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一剂良方,完成中央下达的四万亿配套资金任务的经济刺激计划来保持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信贷结构调整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 号文件,提出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通过组建投融资平台来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拓宽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1]。据证券时报网报道,截至 2011 年 9 月底,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 1 万家,平台贷款的余额达到 9 万多亿元。虽然我国在表面上看,经济的恢复速度要相对于世界其它国家快,但是政府的债务规模占 GDP 的比例要低于其它的国家,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经济复苏在情理之中呢?据相关统计,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政府 2008 年末宣布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配套资金过程中,实际各地政府已经超出投资计划的将近 25 万亿。这些巨额资金来源不是别处,正是全国各地这 1万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什么地方融资平台能够如此高效地进行融资,除了地方政府把实物拿来质押,关键在于政府信用的担保使之更有“动力”。总的来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在短期内使预算内财政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导致的政府债务规模扩大以及潜伏的举债危机。为此,研究我国地方债务的相关问题,并探索举债行为带来风险的应对办法是现实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伴随世界各国债务危机的频繁发生,公共债务问题也日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核心议题。公共部门参与经济活动的热情不减,并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角色,但就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财政支出以及地方财政的管理体制等经济行为的探究情况来讲,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从中国知网统计来看,1997 年到 2012 年的成果,涉及“公债”方面学术论文有900多篇;“国债”方面研究的有1700多篇;“地方债务”问题研究的有19600 多篇。近年来,有一部分学者开始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进行讨论,建言献策,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这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由于学者在研究的时候缺乏地方政府债务的数据,致使认识也不一致,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探索研究。在近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一度成为中央政府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关于政府的干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模式下,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看得见的手”的理论,随着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化,产生了将市场自身调节和政府职能发挥相互配合的理论。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发现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得出的关于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成果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定位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职能,我们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新理论进行解释。因此,加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在吸收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使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理论体系得以丰盈和发展,还为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提供学术参考。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1、债务规模
审计署公布的 2011 年第 35 号审计公告数据显示,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达到了十万多亿,其中包括的债务有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达到67101.61 占到债务总额的 62.61%,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达到 23379.77 占债务总额的 21.88%,还有其他相关债务达 16694.67 占债务总额的 15.51%。而这一数据的公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2]。从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的余额增长来看,自 1997 年始,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增长速度是直线上升,年均增速在 22%以上。从 1998 开始到 2008 年,在我国经济软着陆措施的措施影响下,债务余额下降到了 2008 年的 23.48%;从2008 年开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大力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到了2009 年末,债务余额同比增长 61.92%,那么,随着我国政策的变动,自 2009 年底又实施了有关债务的管理和清算,将地方平台的问题逐渐解决,我国在 2010年债务余额的增长率又下降到 18.86%。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15
(一)理论假设....15
(二)数理模型....16
(三)模型结论....24
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建议......25
(一)加大融资平台管理的力度......25
(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26
(三)合理界定政府之间的事权.........27
(四)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转移支付制度....27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预算硬性管理.....29
(六)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29
结论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不科学的官员考核机制,把地方经济 GDP 增长放在首要的衡量指标,并且本届政府存在任期内负责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大规模的举债。从根本上来讲,除了用政绩来衡量之外,把经济结构、基尼系数和投融资效率等因素也可虑纳入到整个的考核体系中,落实责任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理智的举债融资。另外,在进行基础设施或项目投资时,政府对自身进行清楚的定位,其作用主要是在弥补市场失灵,在进行投资与融资行为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参与有市场的竞争性领域,从“全能型政府”回归到“服务型政府”,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市场化行为,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多元化的项目融资。在政府投资方面,主要在市场不能对资源起到基础性的配置作用的经济领域以及关系国家、地区安全的领域。在公共产品层面,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政府投融资的压力,保证政府的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督机制,执行地方预算硬性约束。2010 年 6 月份,财政部发出通知,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到预算管理,把收入的全额都上缴到国库中来,这说明中央已经开始了积极的行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也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进行了执行。但是,当前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管理还没有真正的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并且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系统性管理。所以必须从中央政策方面建立债务能力及风险评价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中国不会爆发地方债务危机[J].中国企业家,2010(9).
[2] 布坎南,马斯雷格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陈抗.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摧毁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10).
[4] 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65-77.
[5] 陈均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35-145.
[6] 陈健.财政联邦制、非正式财政与政府债务[J].财经研究,2007(3).
[7] 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01-252.#p#分页标题#e#
[8] 胡翠,许召元.对外负债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2).
[9] 贾康.地方财政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2-48.
[10]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