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外研究显示[1-3]: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及医院效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根据医院护理管理学[41卫生部文件[78]卫医字第1689号文件,定编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 0.4。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尤其是2010年卫生部出台一系列文件[5-6]要求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以后,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及患者的需求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护理工作量也随之明显增加。而且我国护士缺编情况严重且人员流失较大,以该方法配置护理人力没有考虑到不同科室之间工作量的差异、床位使用率、患者病情程度等的变化,易造成各科室护理人员忙闲不均,因而已不再适应目前医院护理需求的新局面。
卫生部在2000年下发的《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改革中加强护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在医疗机构改革中积极推进整体护理。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要根据整体护理的要求,按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进行配置,按需设岗。"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关键是按需设岗,而按需设岗的核心则是科学的测定护理工作量。
护理工作量又称护理工作时间,是各级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即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多少及比例[7]。护理工作量可以通过护理时数(即护理时间)的测定来计算。目前在我国各综合性医院一般将护理时间分为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即护士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间接护理时间是指不直接为病人服务或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项目以及沟通、协调工作所需要的护理时间,内容包括文书处理、物资管理、清洁消毒、药品管理、交接班等项目。护理工作量的测定是决定护士人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有效地测量护理工作量能够真实反映科室工作情况及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为科学分配护士和有效控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8];并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更科学地实施绩效考评,体现劳动与技术价值,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
如应用护理分类系统测量工作量以病人观察的频率分类测量护理工作量使用评分量表描述护理工作量及利用医院临床数据库计算护理工作量等。国内对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应用于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方法有计数法、计时法、分类法及赋分法等。由于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影响护理工作量的有关变量各不相同,因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以准确反映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且由于护理工作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已有的方法已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实际护理工作量。具体如下:
第一,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及患者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丰富了护理实践的内涵,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满足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已纳入护士的工作曰程。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有普遍需求[14]。 2010年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15]要求责任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已成为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工作量在现有的测量方法中并未得到明确体现。
第二章护理工作量测量相关........................9
第三章 研究方法.....................................11
1研究类型.....................................11
2研究对象与方法.....................................11
3研究步骤.....................................12
4统计方法 165技术.....................................17
第四章研究结果.....................................19
1间接护理时间测定.....................................19
2各项直接护理项目操作.....................................20
3不同护理依赖程度等级病人24小时...............27
4各班次直接护理时间所占.....................................28
第五章讨论.....................................31
1病人分类的方法及研究.....................................31
2间接护理时间.....................................33
3直接护理时间.....................................34
第六章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1结论
(1)目前大多数医院执行的分级护理缺乏具体的分级依据且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的护理。依据病人对护理的依赖度和曰常生活自理能力将病人进行分类的方法能够真正从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细化#"理分级,为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根据不同的护理依赖程度等级及入院、出院、转科和手术护理时间构建的计算病区护理工作量的数学模型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具有全面、客观、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为管理者科学、合理地调配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2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1)由于本次研究只涉及1个综合性医院,因此所选样本量较小,个别组别中样本量不足。医院是个特定的环境,目前轻病人偏多,因为经济等原因,病人做完手术后很快出院,有些病人只有到了病情危重时才住院治疗,因此病人病情轻重的分布不可能呈现正态分布,虽然随机抽取方法得到的样本是自然状态,对于目前医院情况有很好的代表性,但是对于均衡的研究不同护理依赖程度等级对于病人护理时间的影响有欠缺。因此建议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开展多家医院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确定每类病人所需的平均护理时间,以验证结果。
(2)本研究选取的是普通成年住院病人,不包括手术室、急诊室、ICU及血液净化室的病人,因此这种方法局限于普通病区使用,特殊科室(手术室、急诊室、ICU及血液净化室)工作量的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本研究在测定护理搡作项目时间时,由于研究时间及实际条件等的限制,某些护理操作项目的样本量较小,测得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建议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