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和进程测度概述
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业化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征的出现或者变化[3]。工业份额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外需求的变动、工业生成时中间产品使用量的增长以及生成要素比例变动导致的比较优势的改变,本章将详细阐述国内外关于工业化理论和阶段论的研究。
2.1 国外工业化理论和进程测度概述
1.贝尔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特征说1973 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到把工业化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贝尔认为,①前工业社会主要是以农渔林矿四个产业为主的社会;该时期的主要劳动者为农民、渔民、矿工和手工业者;主要生产要素是原料。②工业社会主要是以建筑、制造、加工等部门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主要依靠机器进行大批量加工生产产品的社会;主要劳动者是半熟练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主要生产要素是能源。③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以信息的搜集、传递、过滤和使用为主;主要劳动者是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科学家;主要生产要素是信息。
2.霍夫曼定理1931 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被视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通过产业结构演化的视角研究工业化,详细分析了工业结构演化的一般模式,并提出了工业化进程的四个阶段方法论。该理论随后被广泛应用于轻、重工业的结构变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测度,并以其名字命名为“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以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为历史背景,根据近 20 个国家工业内部结构的时期序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用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指标,被称为霍夫曼比例。其公式为:
2.2 国内工业化理论和进程测度概述
2.2.1 我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
1.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用 3 年的时间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对经受战争创伤处于崩溃状态的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恢复建设,并着手制定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发展规划[4]。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工业的可能性和艰巨性,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首次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后,我国的政治局势已基本稳定,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这段时间,我国利用集中管理体制,主要采取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把农业、轻工业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积累应用到重工业上。1953 年,全国在制定完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使得我国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农业,而且在工业内部重工业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轻工业。然而,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极低,根本无法承接如此快速发展的重工业,导致后期出现了“大跃进”的“左”的错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苦难。
第 2 章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5
2.1 国外工业化理论.....................................5
2.2 国内工业化理论和进程..................................8
第 3 章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13
3.1 工业化与信息化..............................13
3.2 工业化与科技创新...................................13
3.3 工业化与经济效益...........................14
3.4 工业化与资源环境..............................14
第 4 章 新型工业化指标..............................................17
4.1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17
4.2 新型工业化进程统计...................................18
4.3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20
第 5 章 综合评价指标...................................................22
5.1 指标体系中各指数...........................................22
5.2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29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30
随着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污染排放物总量急剧增加,污染强度加大。2010 年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0.7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说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源产值低。广东省部分经济增长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程缓慢,应加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