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以国家级高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视角下,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共生度的相关理论,采用共生度测算模型、熵值法、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
第1章 绪论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有关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于2004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生态的概念,其认为创新已经由线性或机械的过程转变为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Iansiti和Levin(2004)基于生态位视角,将创新生态系统定义为:位于不同生态位但紧密连接的企业通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2]。Ander(2006)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具有相同核心价值主张的企业,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下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其认为参与者在不同的组成结构下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3]。Kapoor(2010)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由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共同构成,其中核心企业是指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结构,而配套企业是指供应商、客户等互补的创新者[4]。Ritala和Almpanopoulou(2017)认为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将众多参与者的创新活动进行协同整合,目的是更好的提供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5]。Boyer(2020)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自组织系统,其特征是一组不同参与者具有的复杂(正式,非正式,有机或机构)关系,这些参与者执行不同的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具有各种动机和能力,从而有助于创新工艺或技术发展[6]。
第3章 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提出
3.1.1 共生单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假设
国家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研发的动力源泉,其创新资源的扩散主要是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传导。Lavie认为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资源价值创造效应[64]。罗琳认为创新主体之间的异质性对创新具有积极影响[65]。在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资源高度集中,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中介机构等多种共生单元紧密合作。高新区内的技术流、知识流、人才流等通过这种紧密合作,使得创新活动更加高效。具体体现在,企业通过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科研经费以及提供当前市场的前沿需求信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创新方向,同时将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快速应用到生产中去,为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中介机构,例如金融机构或技术服务机构等则是为创新主体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让创新主体的重心聚焦于创新活动之中,为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和调整政府政策、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优化配置、调整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等方式,从短期来看可以使得高新区创新活动的重点放在能够迅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技术上,以提高创新产出,从长期而言有利于高新区聚焦未来产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创新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共生单元间的异质性程度能够促使创新主体间相互依赖,通过分工协同提升各自的创新绩效。
第5章 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及创新绩效的提升策略
5.1 依托高新区良性共生提升创新绩效
5.1.1 增强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动力
由前文共生演化分析和实证结果,可知提升共生租金的获取能力和更好地发挥共生效应能够提升共生单元的创新绩效。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主体进行共生活动,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创新租金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共生租金主要来源于共生基质优势、共生平台优势和共生环境优势。因此就提升共生租金获取能力而言,首先,应当提升高新区内创新资源的丰富程度,保证创新主体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充足的创新资源。其次,在丰富创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高新区内创新主体之间的一切共生活动都离不开创新资源的交流和互动,因此需要在高新区现有孵化器、产业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帮助创新主体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互,其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创新主体分享和获取创新资源的障碍,使得高新区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增加高新区内创新活力。最后,各个高新区应当积极打造适配自身发展的特色创新环境,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完善的保障措施,激励创新主体敢于创新,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高新区创新绩效。
5.2 充分发挥高新区共生要素集聚效应
5.2.1 促进共生单元的内聚和诞生
就实证结果而言,共生单元的异质性对于高新区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高新区本身出发,高新区应该大力培养优势创新种群,利用自身产业集聚的优势,实现创新主体的内聚和诞生。首先,高新区拥有众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基地等众多创新平台,应充分利用这些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和培育科技企业,大力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助力这些企业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其次,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与企业展开充分合作,获取最为前沿的科技市场信息,加快科技产出与成果转化。同时应当依托自身的重点优势学科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为培养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生态系统知识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基础。最后,应当聚焦高新区的特色高技术产业集群,借鉴“中关村”、“中国光谷”等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先进研发机构建设,提高区内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创新主体入驻高新区。
5.2.2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从共生基质方面而言,高新区在增加创新资源禀赋的同时,应考虑到自身对创新资源的管理和配置能力,避免因为资源管理配置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首先,对于创新资源不足的高新区,如海口、乌鲁木齐等,需要加快创新资源的快速聚集,快速营造资源充足的创新环境,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对于共生基质充足度较高的高新区,应当加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要适配共生基质充足度的提高,避免因为冗余和浪费造成创新成本增加。
结论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助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级高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视角下,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共生度的相关理论,采用共生度测算模型、熵值法、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界定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高新区创新绩效的相关概念。系统性分析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动力和共生演化规律,进而阐述共生度的测量维度。并探究出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揭示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2)设计并选取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和创新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对于共生度的测量而言,从共生度测量维度出发,基于复杂系统协同思想,采用共生度测算模型测度共生度。对于创新绩效的测量而言,从知识生产、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度利润水平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分析。
(3)依托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设计理论模型和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4)基于共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测度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依托高新区良性共生提升创新绩效、发挥共生要素集聚效应、推进共生要素协调发展、增强创新系统空间联动四个方面给出提升共生度和创新绩效的具体建议。为我国国家高新区实现“生态化、共生式”创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