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析及策略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21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11-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农学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计算分析天水市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指标、与不同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城市对比及现状判读,最终得出:天水市各区域城乡关系已达到城乡分离前期。部分区域,如秦州、麦积两区以及三阳川新区到达城乡分离后期,秦安、甘谷两县处于城乡分离前期,规划区整体城乡关系由城乡分离前期至后期发展阶段。

第一章  引言

1.2.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城乡统筹方面的具体研究较少,但在很多文献中以城乡关系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城乡统筹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西方对城乡统筹的初步认识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主要以圣西门的“城乡社会平等观”,法国的理论家傅里叶的“法郎吉”以及英国的欧文提出的“理性的社会制度”和“共产主义新村”,这些理论研究从各种层面展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构想,是城乡发展的雏形[6]。他们认为城市要接近农村,城市的发展不能过大,要和周边的乡村进行有效的结合,城乡关系要与社会经济制度进行联系,坚固各层面的利益需求,这些西方学者希望通过他们提出的这种新模式,来解决当时社会发展的各种城乡问题。早期的城乡理论主要是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该理论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认为在城市的周边要保存有大量的绿地,他对城乡关系方面的土地管理与分配、城市的经营管理、财政收支、人口密度等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城市本身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能力,应该从城市和乡村结合的角度来管理土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7]。1932年,美国的伟大建筑师赖特提出了著名的“广亩城”理论,他提出城市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主张取消大城市,认为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时代已经终结,分散住所是未来的发展趋势[8],但赖特的广亩城设想具有片面性,不能具体实现。

第三章  天水市规划区城乡关系判读

3.1 城乡关系理论分析

3.1.1 城乡关系发展趋势与阶段特征

城市的出现开启了城乡关系的序幕。城乡关系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乡育城市、城乡分离以及城乡融合,其中城乡分离过程较长,通常还可以分为城乡分离前期以及城乡分离后期两个阶段[33]。

农学论文怎么写

乡育城市阶段,土地是核心生产要素。社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基础,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仅作为农业的补充。同时,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依附于乡村,城市兴衰更替都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中,城乡关系表现为“乡育城市”。 

城乡分离阶段,资本和技术成为主导要素。工业化阶段处于工业化前期,工业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部门。“城市—工业”、“乡村—农业”的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巨大差异,乡土社会与城市文明并存,城乡关系表现为“城乡分离”。 

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核心。农业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现代化大农业转型,传统意义的农民走向终结,转向以营利和市场交换为目的的农业劳动者[34]。乡村景观逐步改善,城乡空间界限趋于模糊。城乡关系表现为“城乡融合”[35]。

第五章  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策略研究

5.1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通过前面城乡统筹战略背景剖析,确定研究范围及技术路线,结合天水市规划区的现状特征分析和问题研究以及城乡关系理论和现状研究,以兰州城乡体系构建与产业耦合、陕西西咸新区的新田园城市模式及浙江省域特色小镇为借鉴,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本次城乡统筹主要围绕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空间体系提出“以生态为本底、产业为动力、城乡体系为承载”的三位一体统筹目标。

以生态为本底—生态环境是地区发展根本。天水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并且与西秦岭山脉相结合,属于丘陵沟壑区,该区域沟壑纵横,植被相对稀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4]。规划区内秦州区、麦积区城区的南北部均存在部分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因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天水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在生态条件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青山绿水形成的自然景观,都是城市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经济增长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地区更应该重视对自身生态条件的合理开发,形成以保护凸显优势,以优势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良性循环。

以产业为动力—城乡统筹需要以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为终极目标,顺应主动型“就地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主动”指的是乡村人口自主自愿地探索和推进的城镇化;“就地”指的是乡村人口可离土不离乡,无需远离故土谋生。

农学论文参考

5.2 城乡统筹策略研究

城乡统筹的策略研究是基于天水城乡现状特征和问题、城乡关系分析、理论研究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对症研究,围绕前文分析提出的以生态为本底、产业为动力、城乡体系为承载的统筹目标,天水市城乡统筹的发展策略主要从资源环境、产业统筹、城乡体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置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5.2.1 资源环境策略

通过前文对天水市规划区区位与交通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农林特产、生态环境等资源环境现状的分析,天水市城乡统筹的资源环境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基于各乡镇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以及目前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尚未有效开发的现状,运用城乡统筹的有关理论,借鉴兰州、陕西西咸地区等地的成功经验,天水市资源统筹的关键在于树立以生态和产业结合为核心的资源空间发展观,即建立有效的开发和必要的保护相结合的思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维护,通过生态环境维护促进地区持续发展。从资源条件方面出发,天水市要特别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要合理搭配城区、城郊及乡村资源要素,并且进行循环利用;从资源的空间策略来看,就是要界定资源开发的边界和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主体,做到“责任到人”,才能把统筹策略落到实处[43].

2.以城郊镇和重点镇(如关子镇、麦积镇、磐安镇等)为基点和纽带,构建城乡资源整合的开发体系。根据城乡体系统筹规划,以城乡体系的过渡地带—城郊镇与重点镇作为资源空间开发的基点和纽带,联系主城区、县城与一般乡镇、中心村,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资源流动体系。主城区和县城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通过重要交通干线流向城郊镇和重点镇,集聚形成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的片区中心,一般乡镇和中心村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农林资源、劳动力资源通过城郊镇、重点镇的初步加工或提升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县城和主城区,成为主城区和县城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料。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城乡统筹是新形势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均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甚至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通过对国家、省级城乡统筹政策,国内外研究概况的分析,深入剖析天水市规划区基础条件和城乡关系存在问题,运用城乡关系的有关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天水市城乡统筹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策略。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通过对天水市规划区的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城乡体系、公共服务业、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发掘得出天水市在城乡统筹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城乡发展受生态条件限制; (2)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但未合理利用; (3)第二产业占比较小,产业布局结构亟待优化; (4)乡镇产业链亟需拓展,规模化经营尚处起步阶段; (5)主城区首位度较大,城乡体系等级不连续,职能分布不均衡; (6)部分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明显的增长极; (7)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配置布局有待均等化。

2.本文通过计算分析天水市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指标、与不同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城市对比及现状判读,最终得出:天水市各区域城乡关系已达到城乡分离前期。部分区域,如秦州、麦积两区以及三阳川新区到达城乡分离后期,秦安、甘谷两县处于城乡分离前期,规划区整体城乡关系由城乡分离前期至后期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