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怎么写?有没有模板范例?论文摘要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不知道论文摘要包括哪几部分,本文将为大家提供5篇幼儿教育论文摘要模板,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一: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 ——广西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与构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全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要求幼儿教育应注意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还必须借助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怎样设计课程?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又怎样科学地实施课程?以便使之既能够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出课程的适宜性,又能够很好地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呢?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探究。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从衔接教育中的课程入手,采用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幼小衔接的两头,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目前广西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剖析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幼小衔接新课程与建构实施建议。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小衔接课程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对衔接教育的认识还存有偏差,课程观念陈旧。2 课程目标过于集中,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3 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强,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改善。4 课程实施手段滞后,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充分。5 课程管理较为单一,不利于课程的发展。建议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幼小衔接课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以及意义的过程,是幼儿现实生活世界的整体图景,不是特定的分科知识。(二)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幼儿适应小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幼儿进行入学意识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基础学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
论文摘要模板二: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 ——以桂林市某幼儿园为例
幼儿正处于身心蓬勃发展的阶段,重视幼儿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幼教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可是,目前对幼儿与环境的研究中,多数集中在不同环境下幼儿的发展会有什么不一样,而很少考虑环境与幼儿的交互方式有什么不同。究竟哪些环境因素在幼儿的发展中起作用,怎么起作用,幼儿对它有什么体验及表现出什么行为等都有待更深入的探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重视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探究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及人与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本研究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探究区域生态环境中幼儿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的活动、人际关系、角色3个视角来对区域活动生态进行分析,探讨这3个视角下区域活动的特点,最后对目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改善区域活动生态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持,最终达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发展的目的。限于目前我国的区域活动研究还多是经验性的总结,因此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研究区域活动,以期对后续的理论研究做好铺垫作用,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论。本研究共分六部分:前言,介绍研究缘起、相关概念、前人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概念、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生态系统模型结构和小系统理论的3个特征3方面介绍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以活动为视角,从活动的种类、活动的心理动量、活动的结构和活动主体感知的心理场等4个方面对区域活动生态进行分析,归纳出活动视角下区域活动的特点:1.从活动的种类看,区域活动的内容丰富;2.从活动的心理动量看,区域活动主要由幼儿发起,在活动中幼儿无明显的注意集中与不集中现象,幼儿对干扰的态度根据干扰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3.从活动的结构看,区域活动是个延续的过程;4.从活动主体感知的心理场看,区域活动主体能够通过想象或对客观环境的重新构建来实现生活空间的扩展。第三部分,以人际关系为视角,从观察性双人关系、联合活动双人关系、基本的双人关系等3方面对区域活动生态进行分析,归纳出人际关系视角下区域活动的特点:1.区域活动中有不同种类的双人关系同时发生,产生联合的效果;2.区域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双方的相互作用是直接的,相互间积极的情感有助于能量向发展的幼儿流动;3.区域活动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观察性双人关系和联合活动双人关系;4.区域活动观察性双人关系容易建立在联合活动双人关系的基础上。第四部分,以角色为视角,从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和游戏情境中的角色两方面对区域活动生态进行分析,归纳出角色视角下区域活动的特点:1.区域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承担的角色呈现多样性;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承担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着区域活动的丰富性;3.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扮演的角色容易表现出与角色期望相一致的活动和人际关系;4.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承担的角色与角色期望行为是否相一致同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承担的角色有关;5.区域活动中,在教师根据情境不断变换角色的同时,幼儿的角色随之改变,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第五部分,对前面的分析进行总结,对区域活动生态进行思考,主要有5点:第一,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体验;第二,区域活动时间的灵活性;第三,区域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第四,区域活动主体的互动共生性;第五,区域活动内容的延续性。
论文摘要模板三: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民间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并付诸手工制作,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同时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的审美与实用结合的造型艺术,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民间工艺不仅以静止的物态化形式参与构建了民众生活的物质空间,同时还以动态形式渗透民众生活,对民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信念、伦理情感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形象符号,是民间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体现于民间工艺中的自然之趣、物我合一的造物理念正好与儿童精神相映照,将民间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融入当前幼儿园课程体系是必要,也是可行的。本研究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在实践上尝试制定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借鉴。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借鉴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民间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体现于民间工艺的自然之趣、物我合一的造物思想与儿童精神的内在联系,并从社会价值、个体价值的角度论述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本研究认为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保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生命活力、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同时民间工艺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审美情趣、民族品格、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特殊意义。民间工艺生活化、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等优势特性都能在幼儿园课程中得以体现。该理论分析部分同时为接下来的实践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二、通过行动研究观察反思幼儿在与民间工艺接触过程中的表现及特点,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的现状并得到来自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了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实施、评价等方面。三、最后笔者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消化与融合是实现民间工艺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当前幼儿园实际活动中易重表面形式,而忽略“民间”的文化内涵,加强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幼儿园教师素养尤其是民间文化素养是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应给予教师成长的环境。
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四: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 ——基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
教师在职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文件都指出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很关键的一个举措,所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包含幼儿教师培训的三年计划。已有研究均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第一年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展开,那么,幼儿教师已有培训的情况如何?相关部门是否调查过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第一年幼儿教师培训的成效又如何呢?本文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背景,运用问卷及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Z县第一年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及成效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呈现了z县幼儿教师已有培训的状况;探讨了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特点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培训的成效。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相比较与Z县幼儿教师已有的培训情况,《Z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培训的安排,使幼儿教师的培训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训的频率较之以前增多;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培训内容丰富,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训者由教育主管部门专门组织幼儿教育的专家进行培训;培训费用由上级部门全额拨款,免费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时间放在假期,以大型的集中式培训为主。其次,Z县幼儿教师对培训具有强烈的在职培训需求:希望参加培训的频率为每学期一次或者每学期几次;喜欢观摩教学、研讨、专家名师具体指导的培训模式;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儿童发展知识、教育活动设计、基本功的需求相对较高;非常希望高校的专家教授、园长和优秀的幼儿教师担任培训教师;最希望的培训时间是寒暑假;最希望的培训费用是教育主管部门全额拨款;更倾向于综合测评以及希望参与性、互动性高的考核方式。最后,《Z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幼儿教师培训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训中市级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费用符合教师的培训需求,县级部分培训教师、培训考核形式评价不是很高。此外,第一年的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教室环境较差、培训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培训质量评估与反馈。针对研究结论,笔者主要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另外,笔者还从幼儿教师、幼儿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期望有助于提高Z县幼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论文摘要模板五: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 ——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师幼互动的现状与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特点。研究被试为上海市41所幼儿园的161名教师,研究采用《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量化观察单进行现场观察,以“情感支持(ES)”、“班级管理(CO)”、“教育支持(IS)”三个维度为切入点,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查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师幼互动的现状及师幼互动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探讨不同类型及组织形式的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合对教育现场的再次观察及访谈收集的资料,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161名教师师幼互动的能力在“情感支持(ES)”方面整体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在“班级管理(CO)”方面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教育支持(IS)”方面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161名教师的师幼互动能力在“情感支持(ES)”、“班级管理(CO)”、“教育支持(IS)”三个维度上都存在强相关。3、不同类型和组织形式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具有不同的特点。4、师幼互动的质量既受到教师和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幼儿园环境、家长、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5、高质量师幼互动具有如下的特点:以积极的行为为主;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互动的主导动因具有双重性;互动的过程呈现出显性互动和隐性互动的统一。
以上是论文摘要怎么写的幼儿教育论文模板范文,如果有更多论文写作问题,可以在本网查阅,如果有需要论文指导写作需要,可以在线咨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