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工商管理涉猎知识面很广,囊括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等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工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人才缺口由此显现。在这一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到我国人才培育的事业当中[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首次将民办高等教育这一形式确立,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其办学规模、设施建设、师资引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2]。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队伍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目前我国共有民办高校 447 所,占我国所有高等教育院校的15.53%。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逐步树立并践行由规模化发展向质量化发展的目标转变。而在此转变过程中,国家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工作重视度不断提高,而相对稳定优质的师资队伍无疑是这项工作的基础。然而,民办高校的现实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民办高校师资的无序性流动[3]。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招生规模迅猛扩大,其发展趋势与师资数量质量下降的问题形成尖锐矛盾,成为制约着民办高校发展,甚至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因此,此研究立足于民办高校师资流动问题,选取 XS 学院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XS 学院背景信息与目前师资队伍状况介绍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的组合,对其目前师资流动的现状与师资流动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 XS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为 XS 学院以及同类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1.2 研究意义
以 XS 学院为具体研究案例,研究我国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管理具有以下意义:目前关于民办高校相关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围绕其师资建设,尤其是从师资流动性切入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目前存在的关于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管理的研究又大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部分选取了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但研究方法的定量化方面也仍有发展的空间。本文基于 XS 学院案例,分析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管理的问题,尤其重视对 XS 学院内师资引入、内部流动、流失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因此,在理论上有利于丰富人力资源理论和人员流动相关理论的内容范畴。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基于调查数据的 IPA(重要性-绩效矩阵分析)法,从而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发展。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框架
本章主要对我国民办高校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依照“概念-经典理论-动机分析-规律-影响效应”的逻辑,系统化论述了我国民办高校师资流动,为此研究的内容维度夯实基础;而通过对 Price & Mueller(2000)模型发展过程、要素构成以及在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方面的融合应用的阐述,为此研究的开展搭建了扎实的框架模型。
2.1 民办高校的概念及特点
事实上,民办高校的概念是伴随着其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实践而形成的。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学者对于民办高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具体化,对于其概念定义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基本将民办高校定义为:我国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以外的各种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遵照我国民办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面向社会所设立的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机构[28]。基于民办高校的概念定义,进一步分析其所具备的特点:(1)对办学主体而言:“民办”一词体现其办学主体属于非公有成分,具体又包含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以外的各种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形式;(2)对治理制度而言:为规范实施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高校举办者、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我国于 1998 年、2007 年、2016 年先后颁行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计[1993]129 号)[29]、《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25 号)[30]、《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订)及其实施条例[31]以及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地区颁行的实施办法[32]。在遵守国家与地方对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民办高校又存有一定的自治空间,即有权对其办学特色、招生模式、录取标准、教师待遇等问题进行决策[33]。
.........
2.2 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的相关理论
基于员工管理与员工流动的相关研究,师资流动指的是学校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整,具体包含工作岗位的变动(任免与调整)、工作地点的变动、工作性质的变动、岗位层级的变动等具体方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机制的有效运用,能够显著调整组织人员的流动形态。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同样要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趋势。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密集型的组织,其师资人才需要与其他教育机构乃至社会中各类组织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从客观环境上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事制度的深化,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便利,这也使得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因此,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是基于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变动所不可避免形成的。
........
第 3 章 XS 学院师资流动的现实状况 ......17
3.1 XS 学院介绍 ...... 17
3.2 XS 学院师资队伍 ........ 17
3.2.1 XS 学院的师资分布状况.......... 17
3.2.2 XS 学院师资的管理制度.......... 20
3.3 XS 学院师资流动现况调查 ............ 20
3.4 本章小结............ 23
第 4 章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关键因素分析...........25
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25
4.1.1 问卷设计..... 25
4.1.2 问卷发放..... 26
4.2 问卷回收与可靠性分析........ 27
4.2.1 问卷回收..... 27
4.2.2 问卷可靠性分析............. 27
4.3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关键因素的提取 ............ 27
4.4 本章小结............ 32
第 5 章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策略与保障措施.....33
5.1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策略 .......... 33
5.2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39
5.3 本章小结............ 41
第 5 章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策略与保障措施
本章主要基于第三章对 XS 学院师资流动的现实状况调查以及第四章对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关键因素的分析结果中最为紧迫的两个维度:(1)重点改善型象限: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中的“机会诱惑”、“工作参与度”、“分配公平性”、“薪酬”、“晋升机会”“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7 项要素,说明 XS 学院师资流动“机会诱惑”、“工作参与度”、“分配公平性”、“薪酬”、“晋升机会”“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较高且目前问题紧迫性高,因此亟待重点加强与改进。(2)适度发展型象限: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中的“培训活动”要素,说明 XS 学院师资流动的“培训活动”重要性相对低一些但目前问题紧迫性高,因此发展的优先次序较低但仍需适度改进。
5.1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策略
事实上,对于人才的吸引与稳固,薪酬福利一直以来都是较为基础性的对策。通过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性回报,向员工传达“奖惩分明”与“多劳多得”的核心理念。对于 XS 学院而言,薪酬水平的提升应当首先以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一方面致力于了解并适当超出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则要更加集中地将资金投入引向主要资金向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实现资金都花在“刀刃”上。从师资“引入”而言,XS 学院应该明确新引进人才对补充学院师资力量、增强学院的教学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 XS 学院的薪资待遇完全参照公办高校标准,那在新兴人才的争取过程中则相对占有劣势。因此,XS 学院必须要寻求适应该学院自身师资引入和发展的体系标准。首先对 XS 学院新引进人才进行等级划分,根据其学历学位、科研成果、课程教授经验划分新引进人才等级,并根据等级在人才引入过程中一次性贴补并在后续实行年薪制度。#p#分页标题#e#
........
结论
经济迅猛发展推动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增长。因此,用于培育实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受到重视。民办高校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育了一批人才,逐渐变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局限,尤其在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师资力量的流动管理工作方面,师资向外流失以及内部无序流动等问题严重。因此,本文聚焦于民办高校师资管理问题,首先对相关概念和基础性理论进行阐述,尤其夯实了此研究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 XS 学院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 XS 学院基本背景信息、师资队伍现况的介绍,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XS 学院教师对于师资流动影响因子的感知状况,基于 IPA 模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获取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要素体系中的关键因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 XS 学院师资流动管理的优化对策,旨在为 XS 学院乃至其同类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基于访谈的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 XS 学院师资流动的现况主要表现为:(1)师资流动中辞职现象居多;(2)师资流动随意且潜存诚信风险;(3)紧缺类专业背景师资流动更频繁;(4)师资流动呈现结构不均衡态势;(5)师资流动动机渐趋多样化;(6)师资流动局部存在逆淘汰现象。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