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工商管理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11122342618384
  • 日期:2019-01-1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工商管理专业已基本形成课堂教学、实验室模拟和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特色,建有专门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分室。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学科性、专业性、实践性。在学期间可考取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工程师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工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股权分配是完善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健全分配制度、改善企业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设计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本章主要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比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权分配的差异,提出研究问题,指出研究目的及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成果最终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后一公里‖[1],而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团队成为国有企业稀缺的、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本。从科技成果的科研立项到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等整个创新价值链角度,单个的科技人员无法完成,需要由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努力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技术调整与验证等科技工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综合程度高;从科技成果产业化角度,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转化风险等因素,不断细化、完善每个创新步骤,使―科研过程‖转化为―生产制程‖,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提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引导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其科技创新活动是以资源投入换取知识产出、以知识产出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即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具有商业价值,除了依靠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外,更主要是依靠企业的核心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机制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驱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的激励存在两方面的难点:一是由于科技成果创新的研发和转化周期较长,如何长期的、持续的激发科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由于科研团队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等创新周期从事的工作具有难以考核、难以控制等特点,如何准确评价科研团队的创造价值。在 2016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上,有 80%的企业对做出贡献的核心人员实施股权分配计划;在美国 500 强企业中,有 90%的企业指出实施股权分配后,企业生产率提高了 1/3,利润提高了 50%。因此,建立科学、全面并且长期有效的股权分配机制的重要性也逐渐得以体现。2017 年 8 月 2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那么,国有企业如何对科研团队实施股权分配计划?在实施股权分配计划时,国有企业如何准确评价科研团队的创造价值?国有企业如何激发科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拉开团队成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分配差距?这些问题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科研团队作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如何调动其持续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是关键。由于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的激励方式单一、长短期激励失衡、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团队成员的薪酬差距显著等问题,使得现有国有企业针对科研团队的激励制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反而造成国有企业科研团队成员流失率的增加,影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以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团队对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为依据,遵循收益与贡献对等原则,研究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问题,将科研团队的收入与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的持续激励和约束,对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实力,为使中国制造实现从―制‖到―创‖、由大到强的质变,国有企业需要努力培育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双优势,而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团队作为该双优势的主体,构建适合科研团队的股权分配机制是形成企业有效治理结构的关键。本文从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视角,分析影响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因素,使科研团队对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考核结果与其股权分配比例紧密挂钩,有助于丰富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从按贡献分配视角,分析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契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核心科技人才,为国有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契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增加知识价值视角,设计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契约制度,有利于消除科研团队对流通性风险的担忧,提高其参与激励计划的积极性,健全国有企业按贡献分配的长效激励与约束制度;在理论上补充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的激励和约束理论,促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完善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治理结构,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影响国有企业剩余利润的关键人力资本由高层管理者向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转变[8],使科研团队的薪酬理论由传统的激励理论研究上升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的研究领域,成为具有前瞻性的契约理论和博弈理论的主要研究课题。国有企业对科研团队实施股权分配的目的是采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代替其高额现金奖励或补助,节约经营成本,分散企业股权,降低企业被恶性收购的风险[9]。因此,本文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研究缺口,找出本研究的切入点,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章对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汇总和分析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一是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二是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模式的相关研究;三是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效应的相关研究;四是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制度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述评,指出现有研究结果,发现现有研究不足。
 
2.1 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从微观角度分析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影响因素,现有学者主要从科技人员自身角度和企业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从科技人员自身角度分析股权分配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 Warren 等(2003)认为实施股权分配时要考虑科技人员对企业所有权归属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间的平衡[10]。国内学者李锡元等(2012)认为企业科技人员的收入和股权价值的变动会影响股权分配的实施,而企业股权价值的变动又受到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11]。从企业角度分析股权分配的影响因素。部分学者认为考虑该因素后对企业员工实施股权分配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如国外学者 Marco 等(2007)认为不同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表现出不同的积极程度[12]。国内学者郭鹰(2000)认为对企业的科技人员实施股权分配应综合考虑企业竞争能力、产品生命周期、企业资产规模等因素[13]。李红斐等(2002)和杜丙山(2008)认为企业设计股权分配方案时应选择企业的业绩指标、支付水平、股票的行权价格和授予数量等作为衡量指标[14-15]。李月梅等(2010)指出企业的财务状况、高管特点和企业的治理结构会影响股权分配的实施[16]。但还有部分学者如国外学者 Paul 等(2005)认为对企业员工实施股权分配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17]。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学者从企业的自身特点、财务状况、股权结构状况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表 2-1 所示。
........
 
2.2 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模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模式的相关研究,现有学者主要从股权分配模式的类型和股权分配模型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由图 2-1 可知,现代企业对员工实施的激励方式类型较多,但最为直接的激励方式包含基本薪酬和短期、中期、长期激励。基本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者所具备的技能而支付的较为稳定的货币收入;短期与中期的激励表现形式多为现金型激励,包括绩效奖金、福利、津贴、补助以及中期性质的浮动奖金,是企业根据员工、团队以及企业自身的绩效而支付的具有变动性质的货币收入或物品待遇等;而长期激励则是企业和员工通过达成协议把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或奖励以现金或股权等形式推迟到将来的某个日期给付,是一种延期支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股权分配被证实是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股权分配模式的有效选择直接影响其激励效果。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股权分配模式,如表 2-2 所示。#p#分页标题#e#
........
 
3 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 23
3.1 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23
3.2 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 29
3.3 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提出.......... 37
3.4 本章小结.......... 39
4 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与预调研分析 ............41
4.1 问卷设计.......... 41
4.2 变量测量.......... 42
4.3 预调研的数据收集与信效度检验.......... 49
4.4 正式问卷的形成........ 58
4.5 本章小结.......... 58
5 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59
5.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59
5.2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分析........ 64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66
5.4 变量间的自相关性检验...... 68
5.5 多元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69
5.6 结果分析与讨论........ 75
5.7 本章小结.......... 78
 
6 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契约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全链条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在考虑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时,需要将研究视角向前延伸,将知识与技术等科技成果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契约关系问题纳入研究范畴,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创新链条,提升研究的可行性与应用性,保障各利益主体在科技成果创新周期的有效对接。如上海微系统所、中芯国际、艾派克公司的联合,打通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产业转化‖链条上的各项关键环节,为科技成果加速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提供参考范本。本章首先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多利益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契约;其次根据科技成果在不同创新周期的成果形态,分析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契约,为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方案设计提供支持。
 
6.1 多主体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契约研究
科技成果创新是价值创造过程和增值循环过程,需要供需双方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本节通过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博弈理论,构建多利益主体合作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博弈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科技成果创新的过程实际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过程,也是价值创造的过程。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在不同周期、不同环节对资源投入和制度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其价值创造也需要基于科研团队、国有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资源投入与风险承担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使相关利益主体的创新活动和资源投入得到有效激励、持续衔接和深入推进。科研团队参与国有企业股权的分配,是科研团队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国有企业应理性安排所有参与科技成果价值创造的要素或利益相关者(包括科研团队)的权益,使得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够创造出最高价值的模式,提高资金使用率。通过现有相关研究分析可知,目前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包括一次性现金交易、收益分红或利润提成、股权激励、复合模式等。针对科研团队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问题,我国从顶层政策法规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大幅提高科研团队或人员的奖励比例,并提出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三元工资制体系,使科研团队的收入与实际的贡献联系起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在科技成果创新的全链条中,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成果研发与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在承接科研产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院所是―资源池‖,大批科技成果等待勘探开采;中介服务机构是―架桥人‖,维护各方利益,同时提高转化效率。国有企业具备将技术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并通过市场使之效益最大化的运行机制。
........
 
结论
 
本文研究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影响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因素,并进行作用机理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借助 SPSS22.0 统计分析软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科技成果创新周期科研团队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对股权分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理论分析多主体合作时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契约,根据科研团队在科技成果创新周期对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程度,分别确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指标、权重及量表,构建股权分配契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设计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契约制度。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科研团队科技成果创新的投入-产出贡献视角,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中归纳提取影响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因素,并进行假设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国有企业科研团队股权分配的因素包含科技成果投入、科技成果效率、科技成果特性、科技成果效果、科技成果效益 5 个维度,具体包括创意贡献度、技术贡献度、人均 R&D 全时当量、研发费用强度、实验设施、团队合作水平、任务重要程度、任务难易程度、任务完成程度、创新技术标准、创新类型、专利类型、获奖等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6 个具体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各指标对国有企业科研团队的股权分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将科技成果创新周期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在国有企业科研团队的股权分配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2)从按贡献分配视角,运用博弈理论和分配理论,分析多主体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契约理论,构建多主体合作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的利益主体的增加不会引起成果转化收益的减少,当国有企业、科研团队与其他利益主体遵守契约协议选择联盟合作时,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收益和各利益主体分配的收益才能实现最大化,并且通过实际投入贡献系数的修正后使各利益主体分配的收益更具有公平性。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