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在黔发展管理现状和机会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2121273516971
  • 日期:2018-05-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工商管理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工商管理学术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工商管理学术论文是以社会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工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自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低成本要素、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巨大的国内市场及不断涌入的外国投资支持了 GDP 的持续高速增长。虽然自 2012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是 GDP 增长率还是维持在“7%-8%”的中高速发展区间。2016 年世界银行预测的全球经济增速为 2.4%,同期中国经济总量超过 11 万亿美元(744127 亿元),增速为 6.7%,远远高于全球增速。回顾过去将近 40 年的发展之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过度依靠低生产成本。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几乎成为中国产业和企业的标签,这种先天的优势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中国的低制造成本对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众多国外大型企业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纷纷来华投资,将生产基地放在中国。二是环境和资源代价巨大。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并没有挣脱发达国家工业发展之路的桎梏,尽管近几年来中国单位 GDP 能耗不断下降,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自身创新力不足。中国制造业能够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国外大企业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带来了国外成熟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国内产业技术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如家电产业、汽车产业,从国外引进现成或相对过时的技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2008 年次贷危机是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某种程度在此次危机中扮演了世界经济“拯救者”的角色,受创程度也远低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但是危机进一步暴露了中国经济“产业发展失衡、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一直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要的国家政策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需要从原有的“高耗低效”发展模式中跳出,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转向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Porter, Michael E.,1990)中国经历了初级生产要素驱动(1978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和以高储蓄率为主的投资驱动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形成了比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中国的产业需要朝着技术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中国需要往“创新驱动”方向转型。
...........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方面随着大企业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的概念开始在经济研究中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行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不同,同一规模的企业可能在某一工业行业中是小型企业,但是在某一服务行业中却是大型企业。目前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不一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中小企业指非附属性质的独立公司,其雇员人数低于某一数量”,(OECD,2005)各主要经济体出于经济统计、政策覆盖和科学研究的目的,对中小企业都有各自定性和定量的界定。中国 200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仅仅模糊地以“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来定义中小企业。 2003 年 2 月 19 日颁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非常详细地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分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中小企业提出划分标准。其后,国家多次对划分标准进行修订,2011 年 7 月修订公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提出微型企业概念,并将其归类于中小企业。
..........
 
2 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
 
2.1 国外企业国际化理论评述
2.1.1 跨国公司国际化理论回顾
国际上关于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著作繁多,学者们从经济现象、案例分析等不同角度对国际化问题提出过许多理论,早期国际化的研究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国际贸易角度提出经济学理论。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化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Adam Smith,1776)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David Ricardo,1817)。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发展中,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将生产要素加入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或称“H-O 理论”(Eil FHeckscher,1919;Beltil G Ohlin);美籍苏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用美国的行业数据进行验证,却得出了与 H-O 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难题称为“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1953)。二战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力量和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出现了重大改变,跨国公司内部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兴起,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在这种国际条件下,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其中主要包括基于日本战后经济研究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筱原三代平,1955 年)、“雁形模型理论”(赤松要,1935 年)和“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1978 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aymondVernon,1966)和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Michael E. Porter,1990),这些理论开始慢慢将研究对象从国家经济行为转为企业经济行为。随着企业经营开始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际化研究的对象慢慢从国家过渡到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有关企业国际化动因和模式选择等主题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于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学界普遍认同其开端是加拿大学者斯蒂芬·海默 1962 年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Advantage)。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使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和主流。此后的对外投资理论在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又产生了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与以“三优势”为基础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在中国,对国际化的研究虽已开始进行,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国内的理论研究基本是阐述总结国外的经典理论,暂时没有中国学者就“企业国际化”提出创新的概念或者理论。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无论是针对国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还是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相关的研究都非常少。国内系统介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有上海复旦大学赵优珍博士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2005)、王国顺、郑准、杨昆等著的《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演进》(2009)、游怡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研究》(2015),其余都是一些单视角的理论介绍或者零散的案例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研究亦较为广泛与深入,参考的大都是前文提到的关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经典理论,也有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国内对跨国公司研究方向虽然覆盖面很广,但是研究热点集中在:(一)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和影响因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常见的进入口进入、投资进入(包括合资和独资)和许可证模式,还包括合作企业、合作勘探、合作开发等辅助形式(邱立成&于李娜,2003)。许多学者在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外,都将知识产权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邱立成等,2003;严莉,2016)。(二)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本地化经营、投资等等方面,此类大都以案例分析作为基础且多见于硕士研究论文。(三)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和研发集聚在一线城市,生产和销售分布在省会和周边城市;随着城市等级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研发和总部从北京向南偏移,而生产和销售从华南地区向北转移。(王俊松&颜燕,2016)
..............
 
3 欧洲中小企业在黔发展现状分析..........18
3.1 欧洲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现状.....18#p#分页标题#e#
3.1.1 欧洲对华投资现状.......18
3.1.2 欧洲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特征.........20
3.2 欧洲中小企业在黔发展现状.....22
4 案例分析......27
4.1 瑞士 Schaer 医疗集团.......27
4.2 德国 D 环保科技公司.......30
4.3 瑞士 L 汽车零部件研发公司....33
4.3.1 企业背景介绍...... 33
4.3.2 进入中国/贵州市场的动机和方式.........34
4.3.3 失败原因分析...... 34
5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机会研究....36
5.1 案例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关键因素...........36
5.2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机会....... 39
5.2.1 市场机会..... 39
5.2.2 产业机会..... 41
5.2.3 政策机会..... 42
5.3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行为研究........ 43
 
5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机会研究
 
5.1 案例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关键因素
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拥有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且在本地或全球专业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行业影响力,这是企业进军海外的基础。企业国际化的理论从多方面解释了中小企业向外扩张的动机,如本土市场的饱和或衰退、资金不足导致后续发展力缓或企业家的进取心等。根据前文的案例分析,本文列表对比了案例企业进入贵州市场过程中的企业规模、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市场潜力、是否在贵州有产业基础、产业化成本及公司本身的战略和团队等十个指标(表 5-1),认为在核心技术之外,市场、产业、政府及组织是四个影响欧洲高科技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关键因素(图 5-1)。目的地市场环境是否良好对外国企业投资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所指的影响外国企业进入贵州的“市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整体市场发展态势,及宏观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在“5.2.1 市场机会”中将有具体阐述;二是目标行业的市场潜力,国外企业进入之前一定要对本身所处行业,尤其是细分行业在贵州的市场潜力有清醒的认知。以案例企业为例,德国 D 环保科技公司所处的水污染处理行业在贵州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全省的水系都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另一方面是贵州正在治理草海、阿哈湖、红枫湖等重点饮用水源地,中央和政府都会有大量资金投入;瑞士 Schaer 医疗集团所处的医疗器械行业在贵州发展水平低但是未来需求大,这给 Schaer 公司的技术进入贵州提供了市场机会;瑞士 L 汽车零部件研发公司虽然看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并未转化为对柴油发动机的需求,并且由于国家将扶持中心转向新能源汽车,柴油车在国内的发展仍然缓慢。
...........
 
结论
 
本文首先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海外扩展的一般原因和动机。随后,在直接投资数据基础上,对欧洲企业及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国和贵州两级市场层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紧接着,结合收集到的案例资料对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的动机和方式、发展策略及成功或失败原因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影响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的关键因素及贵州为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的机会,并提出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进入路径及与本土企业的关系。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贵州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放程度低,数据显示从欧洲引进的投资额非常小,投资执行情况也不好,欧洲高科技企业来黔投资的数量更是稀少。随着贵州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升,在开放前线可以观察到的现状是有相当数量的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对贵州市场跃跃欲试。本文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为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在核心技术之外,市场、产业、政府及组织是四个影响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贵州市场的关键因素。对未来可能进入贵州市场发展的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本文有以下结论供参考:
(一)贵州省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及高新技术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发展空间,对国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并且通过分析国家政治关系、不同国家企业的特点、贵州目前对外招商引资现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等,在欧洲、美国、日韩及东南亚这些贵州重点发展经贸关系的区域中,本文认为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贵州省的市场机会。
(二)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制造、医药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有所作为,一方面因为这些产业高科技程度不如欧洲,对欧洲高科技有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在贵州有基础,欧洲技术容易实现本地化生产。
(三)贵州省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战略,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及对外资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机会。
(四)欧洲高科技中小企业有掌握的资源少、资金能力有限,一般不会选择单独投资或收购的方式进军贵州市场,他们更倾向于合资、技术入股或者专利转让的方式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