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大纲出不来怎么办?本文以艺术设计论文为例,为大家列举了3篇论文大纲范文,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论文大纲范文样本一:民国时期上海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一些概念的说明
一、研究的意义
二、与艺术设计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专业艺术院校中设计教育的研究
二、对于业余设计教育机构的研究
三、设计教育家的研究
四、相关的研究方法
五、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海近代设计教育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上海近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一、上海城市经济的近代化
二、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
三、资产阶级教育的兴起
第二节 中西美术教育之间的激烈碰撞
一、西式美术教育的传入及设计教育的滥觞
二、美术留(游)学生与上海近代设计教育
第三节 美术教育的全面蜕变
一、教学功能: 从单一技能传授到艺术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 从师徒制到学校教育
三、教学方法: 从程式化到“写生便化”
小结
第三章 普通教育阶段的设计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图画手工课程标准的演进
一、清末癸卯学制余绪下的早期课程标准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的图画手工课程标准
第二节 中小学图画手工课程中有关设计教学的探索
一、图案教育方法的探索
二、手工教学方法的探索
第三节 中小学美术设计教师的培养
一、师范教育标准的确立
二、上海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设计教育
小结
第四章 培养全面型设计人才的艺术院校
第一节 艺术院校中图案学科的建立与调整
一、图案教育的兴起
二、图案学科的初步建立
三、图案学科的调整与完善
第二节 图案学科的教学宗旨与课程设置
一、以实用为导向的教学宗旨
二、日趋完善的课程设置与不断优化的课程结构
第三节 教师队伍与有关图案教学的研究
一、上海艺术院校中设计教师的构成
二、图案教学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业余设计培训
第一节 美术社团及企业中的设计教育
一、上海最早的职工业余补习学校——白鹅绘画补习学校
二、商务印书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遍地开花的业余设计教育
一、大众化的职业补习学校
二、形式多样的业余培训机构
小结
结语民国时期上海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反思
一、民国时期上海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贡献
二、民国时期上海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民国时期上海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参考文献
论文大纲范文样本二: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发展源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1. 古代对陶器的相关著录
2. 考古学及相关史学研究现状
3. 陶器的分类专题研究
4. 民族学角度对的陶器工艺的研究
5. 侧重于美术学及设计学角度的研究
三、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角度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的研究范围
第一章 多元的原始陶器(距今约20000~4000年)
第一节 陶器的萌起(距今约20000~11000年)
一、华南及附近地区的原始陶器
1. 华南山地洞穴遗址和陶器的起源
2. 陶器因炊食生活的出现而产生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定居生活的陶器(距今约11000~7000年)
一、以夹碳陶为主的浙江地区早期陶器
1. 上山文化
2. 跨湖桥文化
二、以红陶为主的黄河中上游地区早期陶器
1. 裴李岗文化
2. 大地湾文化一期
三、以夹砂陶为主的华北地区早期陶器
1. 河北阳原于家沟遗址
2.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
3. 磁山文化
四、以夹砂陶为主的东北地区早期陶器
1. 兴隆洼文化
五、以夹砂褐陶为主的泰山周边的山前地带早期陶器
1. 山东沂源扁扁洞遗址与黄崖遗址
2. 西河遗址
3. 后李文化
4. 北辛文化
六、以夹碳红褐陶为主的长江中游地区早期陶器
七、小结
1. 不同的土质产生了不同的制陶工艺
2. 陶器的造型和功能由单一逐渐丰富
3. 不同成型方法对陶器造型的影响
4. 装饰由辅助到独立
5. 陶器的烧造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距今约7000~5000年)
一、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陶器
1. 陶器制作工艺的进步
2. 器形的多样化
3. 丰富多彩的彩陶装饰
4. 小结
二、鲁南苏北地区多姿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陶器
1. 多样的陶器种类
2. 富于变化的陶器造型
3. 陶器的配套组合
4. 绚丽的彩陶装饰
5. 制作技术的提高与黑陶和白陶的产生
6.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象形符号
7. 小结
三、钱塘江下游和环太湖地区向轮制灰黑陶发展的陶器
1. 河姆渡文化
2. 马家浜文化
3. 崧泽文化
4. 良渚文化
5. 小结
四、以几何形装饰纹样为主的燕山南北地区的陶器
1. 以筒形罐为代表的日用陶器
2. 以压划“之”字纹为特色的陶器装饰
3. 以几何纹为主的彩陶
4. 祭祀陶器
5. 小结
五、以竹节造型为元素的长江中游地区的陶器
1. 长江中游地区早期的陶器
2. 大溪文化
3. 屈家岭文化
4. 小结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艺术的繁盛(距今约5000~4000年)
一、马家窑文化把彩陶艺术推向高峰
1. 以饮食器为主到以盛储器为主的品种变化
2. 制作大型陶器改变了陶器成型方法
3. 由对称器形发展出不对称器形
4. 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5. 小结
二、作为礼器的陶寺文化的彩绘陶
三、轮制技术高度发展的龙山文化黑陶
1. 高度发展的制陶技术
2. 多样的陶器造型
3. 小结
四、以印纹软陶为特色的山背文化陶器
五、以素陶为主的齐家文化
1. 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陶器造型设计
2. 富有地域特色的陶器装饰
3. 小结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形简意赅的陶塑
一、立体的人物陶塑
二、人头形陶塑
三、动物陶塑
四、陶塑面具
五、小结
章节结语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夏商周陶器(前2070~前221)
第一节 日用陶器与礼仪陶器的分化
一、二里头文化的陶器
1. 二里头文化陶器概述
2. 以酒器为主的礼仪用陶器
二、脱胎于成系列礼仪陶器的青铜礼器的产生
第二节 摹仿青铜器的高温印纹硬陶
一、商周陶器概述
1. 陶器的种类
2. 商周陶器的制作与装饰手法
二、商周摹仿青铜器的陶器
1. 青铜原料的缺乏与仿铜陶器的出现
2. 陶器对青铜器的摹仿和对陶器工艺的改进
3. 陶窑的改进和硬陶的产生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彩绘陶、磨光压纹黑陶
一、彩绘陶
二、磨光压纹黑陶
第四节 周边地区各具特色的陶器
一、半农半牧文化特色的西北地区陶器
1. 四坝文化
2. 辛店文化
3. 寺洼文化
4. 沙井文化
5. 卡约文化
6. 新疆东部地区的陶器
二、以彩绘陶为特色的东北地区陶器
章节结语
第三章 大一统格局下的秦汉陶器(前221~220)
第一节 实用陶器的增多和美化
一、构思巧妙的器具设计
1. 熏炉类的陶器
2. 多功能的灯具
3. 种类丰富的日用陶器
第二节 厚葬风气下的陶器设计艺术
一、陶俑的兴起和繁盛
1. 帝王陵墓的大规模陶俑
2. 折射人间生活的豪门贵族墓的陶俑
二、以宅院为主体的陶建筑明器
三、体现日常生活的彩绘陶器皿
第三节 汉代釉陶的产生
一、单色釉彩的装饰
二、复色釉彩的装饰
三、釉彩与釉下刻划的结合
四、立体装饰与釉彩的结合
章节结语
第四章 彩釉兴盛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陶器(220~960)
第一节 釉陶的全面发展
一、北朝釉陶的复兴
1. 单色铅釉陶
2. 釉陶技术的转变与复彩釉陶的发展
二、隋邢窑三彩的产生
三、唐三彩的繁荣
1. 河北地区以生活器皿为主的三彩器
2. 洛阳地区以明器为主的三彩器
3. 长安地区集大成的三彩器
第二节 釉陶器皿设计中的外来元素
一、陶器造型设计中的外来影响
1. 异域风情的壶瓶类陶器
2. 受外来造型影响的各类饮食器
二、陶器装饰设计的外来影响
1. 立体雕塑的器物附件
2. 凹凸效果的器表装饰
3. 连珠纹等外来纹饰的影响
第三节 陶俑的继续发展
一、南北朝彩绘陶俑的发展
1. 北朝规模宏大的仪仗俑
2. 北朝陶俑的艺术特点
3. 东晋南朝的陶俑
二、高度写实的隋唐陶俑
1. 规模宏大的彩色陶俑
2. 陶俑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式的多样性
三、五代的陶俑的转折
第四节 陶建筑模型的发展
章节结语
第五章 互动中整合的辽金宋元陶器(960~1368)
第一节 釉陶的延续
一、具有草原气息的辽三彩
1. 丰富的品种和器形
2. 辽三彩的烧制与装饰工艺
二、宋金三彩
三、元代琉璃釉陶
第二节 富有生活气息的宋辽金元陶俑
一、陶俑的品类和造型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宋金陶俑
三、宋金陶俑朴素典雅的艺术风格
四、民族特色鲜明的元代陶俑
第三节 赏用和赏玩风气下的陶器设计
一、赏用结合的陶砚
二、赏玩结合的陶玩具
1. 立体式玩具
2. 浮雕式玩具
章节结语
第六章 衰落中有新创的明清陶器(1368~1911)
第一节 质美韵雅的紫砂陶
一、紫砂陶器的历史沿革
二、紫砂陶的原料及制作工艺
三、紫砂陶器的品类
四、紫砂陶的设计艺术特点
第二节 流光溢彩的观赏陶
一、琉璃釉陶器
二、珐华釉陶
三、别开生面的石湾陶塑
1. 石湾陶塑的历史沿革
2. 石湾陶塑摆件
3. 石湾陶塑的制作工艺
4. 石湾陶塑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明清陶俑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
章节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大纲范文样本三: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与研究现状述评
一、设计史研究类
(一)对史实的叙述
(二)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
二、对“机制”概念的研究
三、设计类学科中运用“机制”概念的研究
四、材料文献类
(一)专史
(二)回忆录、口述史
(三)档案文献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Design在中国含义的演变
一、图案
二、工艺美术
三、艺术设计
第六节 本文对“艺术设计”概念的运用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与轻工业艺术设计的转型期
第一节 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转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市场经济在上海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的新形态
第三节 转型期的轻工业艺术设计体制
第二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构成
第一节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规模与分布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的总体分布状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规模变化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收入
一、私营艺术设计人员
(一)公私合营前
(二)公私合营后
二、国营单位“体制内”艺术设计人员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的多面手特色与跨领域构成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形成背景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的利弊
第三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第一节 高等美术教育的空白
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尾声
二、专业院校断层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三、轻工业系统艺术设计教育的兴办
第二节 专业美术院校的短暂复兴
一、“两校”成立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两校”轻工业艺术设计教学特色
第三节 “文革”时期“非常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一、“工、农、兵”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停滞中发展的传统工艺教育
第四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服务的对象
一、群众性活动与政治宣传艺术设计
二、商业贸易领域艺术设计
(一)对内贸易
(二)对外贸易
三、轻工业及日用品艺术设计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领导与管理体制
一、轻工业系统所属单位
(一)行业间分门别类的艺术设计领导体制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管理体制变革
二、个人参与
三、专业艺术设计机构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标准与体系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标准
(一)民族风格探索
(二)“适用、经济、美观”
(三)“多快好省”
(四)文艺革命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体系
第五章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成型与延续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工作机制运转的基本形态
(一)任务分配
(二)队伍建设
(三)人员管理
(四)工作评价
二、工作机制运转的特点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现代性”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内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基本特征
(一)技术化
(二)规模化
(三)国家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附录: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大事记(1949-1978)
致谢
以上是艺术设计论文大纲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