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博士论文提纲模板「英语论文参考模板」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695
  • 论文编号:el202111302055460
  • 日期:2023-10-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博士论文提纲模板哪里找?本文以英语论文为例,为大家列举了3篇论文提纲范文,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博士论文提纲模板哪里找

论文提纲范文样本一:英语学术论文中元话语动词型式的变异研究 ——学科内与学科间视角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s of metadiscourse

2.2 Taxonomies of metadiscursive markers

2.3 Exploration of resources with metadiscourse function

2.3.1 Investigation on level of typical word class

2.3.2 Investigation on pattern level

2.3.3 Investigation on clause level

2.4 Disciplinary investigation of metadiscourse

2.5 Research gap

Chapter 3 The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VPs

3.1 Specific instance of MVPs

3.2 Grammatical form of MVPs

3.3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MVPs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

4.1 The corpora

4.2 Research tools

4.2.1 BFSU PowerConc for corpus concordance

4.2.2 R-Studio for data processing

4.3 Retrieving method and functional labelling of MVPs

4.4 Data analysis

4.4.1 Log-Likelihood test for examining data difference

4.4.2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or examining association of variables

Chapter 5 Intradisciplinary Variation of MVPs

5.1 Major function of MVPs in MedDEAP

5.1.1 MVPs as frame markers

5.1.2 MVPs as endophoric markers

5.1.3 MVPs as evidentials

5.1.4 MVPs as attitude markers

5.1.5 MVPs as engagement markers

5.2 Intradisciplinary variation of MVPs

5.2.1 Overall variation of MVPs

5.2.2 Variation of MVPs as frame markers

5.2.3 Variation of MVPs as endophoric markers

5.2.4 Variation of MVPs as evidentials

5.2.5 Variation of MVPs as attitude markers

5.2.6 Variation of MVPs as engagement markers

5.3 Associations between MVPs and the sub-disciplines

5.3.1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MVPs and sub-disciplines

5.3.2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ub-categories of MVPs and sub-disciplines

5.4 Evaluation on intradisciplinary investigation

5.5 Summary

Chapter 6 Interdisciplinary Variation of MVPs

6.1 Grammatic forms of MVPs across disciplines

6.1.1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transitions

6.1.2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frame markers

6.1.3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endophoric markers

6.1.4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evidentials

6.1.5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code glosses

6.1.6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attitude markers

6.1.7 Grammatical forms of MVPs as engagement markers

6.2 Distribution of MVPs in LitDEAP

6.2.1 Interactive MVPs in LitDEAP

6.2.2 Interactional MVPs in LitDEAP

6.2.3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MVPs in LitDEAP

6.3 Distribution of MVPs in EduDEAP

6.3.1 Interactive MVPs in EduDEAP

6.3.2 Interactional MVPs in EduDEAP

6.3.3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MVPs in EduDEAP

6.4 Distribution of MVPs in BioDEAP

6.4.1 Interactive MVPs in BioDEAP

6.4.2 Interactional MVPs in BioDEAP

6.4.3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MVPs in BioDEAP

6.5 Distribution of MVPs in InfoDEAP

6.5.1 Interactive MVPs in InfoDEAP

6.5.2 Interactional MVPs in InfoDEAP

6.5.3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MVPs in InfoDEAP

6.6 Interdisciplinary variation of MVPs

6.6.1 Variation of MVPs in general

6.6.2 Variation of MVPs as transitions

6.6.3 Variation of MVPs as frame markers

6.6.4 Variation of MVPs as endophoric markers

6.6.5 Variation of MVPs as evidentials

6.6.6 Variation of MVPs as code glosses

6.6.7 Variation of MVPs as attitude markers

6.6.8 Variation of MVPs as engagement markers

6.7 Interdisciplinary associations of MVPs

6.7.1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MVPs and disciplines

6.7.2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ub-categories of MVPs and disciplines

6.8 Remarkable feature of interdisciplinary employment of MVPs

6.9 Summary

Chapter 7 Discussions on MVPs and Disciplinary Boundary

7.1 Evaluation of MVPs

7.2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employing MVPs

7.2.1 Knowledge base

7.2.2 Research method

7.2.3 Mode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7.3 Disciplinary boundary

7.4 Summary

Chapter 8 Conclusion

8.1 Major findings

8.2 Implications

8.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8.2.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8.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1 MVPs in MedDEAP

Appendix 2 MVPs in LitDEAP

Appendix 3 MVPs in EdUDEAP

Appendix 4 MVPs in BioDEAP

Appendix 5 MVPs in InfoDEA

论文提纲范文样本二: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

致谢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学英语教师的典型文学素养

2.1.1 文学素养

2.1.2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界定及其内涵

2.1.3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2.2 文学素养测试

2.2.1 文学科目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2.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3 综合型测试任务研究

2.4 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

2.5 效度及效度验证框架

2.5.1 效度及其内涵的演变

2.5.2 效度验证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

3.1.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评分标准

3.2 研究设计

3.2.1 混合研究法

3.2.2 探究性次序式设计

3.3 研究参与者

3.3.1 受访专家

3.3.2 试测对象

3.3.3 评分员

3.4 研究工具

3.4.1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3.4.2 评分记录表

3.4.3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1 专家意见和建议

3.5.2 试测对象测试表现

3.5.3 评分结果和评分员反馈信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质性分析

4.1.1 测试任务的代表性

4.1.2 试测对象对拟测文学素养的运用

4.1.3 评分标准的可靠性

4.2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量化分析

4.2.1 多面Rasch模型分析

4.2.2 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2.3 评分结果与试测对象测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测试任务效度论证

5.1.1 测试任务测量拟测能力的充分性

5.1.2 测试任务的区分性

5.2 评分标准效度论证

5.2.1 评分标准对测量目标的体现

5.2.2 评分标准的区分性

5.2.3 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发现

6.2 研究贡献

6.3 研究启示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引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外文学素养测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附录2 测试样题

附录3 各等级试测对象作答文本示例

附录4 样题(初稿)试测调查问卷

附录5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附录6 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7 评分标准

附录8 评分员培训材料

附录9 评分记录表

附录10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附录11 FACETS软件数据分析

论文提纲范文样本

论文提纲范文样本三: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语言传播研究中英语的凸显

1.1.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语言传播的理论研究

1.2.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英语传播研究

1.2.3 本节小结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语言传播研究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语言传播

2.1.2 英语传播

2.1.3 海湾阿拉伯国家

2.1.4 地租经济

2.1.5 知识经济

2.1.6 文化互化

2.2 语言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

2.2.1 传播背景

2.2.2 传播主体

2.2.3 传播内容

2.2.4 传播模式

2.2.5 传播成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现状

3.1 海湾阿拉伯地区复杂的语言环境

3.1.1 多元文化汇集下的多语共存

3.1.2 阿拉伯语的双言及式微现象

3.2 英语的多面角色

3.2.1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2.2 外籍人口的沟通桥梁

3.2.3 国民就业的制约筹码

3.2.4 教育改革的焦点

3.2.5 外宣和外交的工具

3.2.6 西方文化的象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传播历程

4.1 英语传播的铺垫期(1820s~1910s)

4.1.1 奥斯曼帝国时期英语传播的萌芽

4.1.2 英国保护国体制下英语的缺席

4.1.3 阿英双语者的出现

4.2 英语传播的兴盛期(1920s~1990s)

4.2.1 促发英语传播的石油经济

4.2.2 现代化建设中兴起的英语传播

4.2.3 西方文化助推英语传播

4.3 英语传播的矛盾期(2000s~现在)

4.3.1 “9.11”事件后英语的强势传播

4.3.2 经济转型对英语传播的影响

4.3.3 本土语言民族主义的觉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湾阿拉伯各国的英语传播

5.1 阿联酋

5.1.1 语言社区概述

5.1.2 缺乏语言接触的英保护体制

5.1.3 经济驱动的英语传播

5.1.4 助推英语传播的四次教育改革

5.1.5 本土文化回归与英语传播的制衡

5.2 阿曼

5.2.1 语言社区概述

5.2.2 契约关系下有限的英语输入

5.2.3 石油催生的英语传播

5.2.4 强调英语交际的教育改革

5.2.5 英语传播带来的社会与文化冲击

5.3 巴林

5.3.1 语言社区概述

5.3.2 保护体制对巴林行政英语的影响

5.3.3 石油和外籍劳工共助英语传播

5.3.4 通过教育改革提升英语能力

5.3.5 国家发展战略中英语的淡化

5.4 卡塔尔

5.4.1 语言社区概述

5.4.2 保护国时期英语外来词的传播

5.4.3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对英语的矛盾需求

5.4.4 以英语为中心的教育转向

5.4.5 阿拉伯语回归中的语言平衡

5.5 科威特

5.5.1 语言社区概述

5.5.2 保护国时期的行政和外交语言

5.5.3 随着石油经济兴起的英语

5.5.4 助推英语传播的教育体制

5.5.5 亲美文化下英语的流行

5.6 沙特

5.6.1 语言社区概述

5.6.2 英国与英语的到来

5.6.3 石油业带动的英语传播

5.6.4 从自发到被迫的英语教育

5.6.5 西方文化与瓦哈比思想的悖逆

5.7 伊拉克

5.7.1 语言社区概述

5.7.2 委任统治下英语教育的推广

5.7.3 英语从二语到外语的变迁

5.7.4 伊拉克战争后英语的流行

5.7.5 牵制英语传播的多方因素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传播模式

6.1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构成

6.1.1 五大传播要素的特征

6.1.2 传播机制的多维双重结构

6.2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在语言传播中的互动

6.2.1 经济驱动是语言传播的源动力

6.2.2 文化互化是语言传播的博弈场

6.2.3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的辩证统一

6.3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意义

6.3.1 对语言传播理论研究的推进

6.3.2 对中文国际传播实践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

参引文献

以上是英语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