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融媒体时代在让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负面因素也在影响着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网络调动起人们的热情,也同样让人们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让公民和网民的身份出现混淆;“数字鸿沟”、“群体极化”、“社会性死亡”现象更突出,影响着网络空间的正常运行。
第1章绪论
1.2.2国外研究现状
融媒体在国外通常称为“媒介融合”,因此在融媒体和政治参与领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针对其研究论述在有着十分丰富的成果。
(一)关于融媒体的相关研究
在国外融媒体通常称为“媒体融合”或“媒介融合”,学者研究集中在概念理论、新闻传播的实践。关于融媒体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出现了一种称为“媒资库”的产业模式,通过构建图片、文字等数据库来整合媒介资源以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对于融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开始进行研究。1978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开始用三个圆表示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之间的技术之间的边界,并提出这三个圆交叉的区域将是未来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①,虽然没有“融合”的提法,但是交叉部分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依梯尔·索勒·普尔看到媒介有多功能一体化趋势,提出“融合”这一概念;美国学者李奇·高登(Rich Gordon)从结构角度归纳了在不同的传播语境下细化媒体融合的类型:媒体科技、所有权、策略性融合、信息采集技能及新闻叙事表达融合等②;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一书中从文化角度指出媒体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最终反作用于文化,新旧媒介的融合和消费者作用后产生新的领域—融合文化③;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提出当下人们认识对媒介融合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误解,但同时最终认为广播、印刷、动画这三大领域最终都将通过信息技术趋向融合④。这些都为我国融媒体理论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第3章融媒体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现状
3.1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历程
在信息数字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利用网络化媒体来轻松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方便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快速聚合,网络政治参与引起人们更多关注。因而根据学者彭兰对中国网络空间媒体发展历程研究,再结合公民网络互动情况可以将网络政治参与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传统媒体网站的网络政治参与(1995-2003年)、网络媒体多元化的网络政治参与(2004-2013年)、融媒体时代的网络政治参与(2014年至今)。
3.1.1传统媒体网站的网络政治参与(1995-2003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主要是在国防、科研方面实行信息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从专业走向大众,进入商业化应用时期,网络媒体开始出现,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新方式。1994年中国连上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进入起步阶段,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网络的报纸,1997年《人民日报》出现网络刊物,拉开网络媒体发展的序幕,促使新闻媒体发展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进行政治参与主要是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来了解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受到很大限制,每个区域的信息不能快速流通,往往具有滞后性。随着网络这一新媒介的出现,传统媒体开始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媒体网站,方便民众查询相关信息,来扩大自己的受众范围,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网络发展的初期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介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如四川新闻网(1988)、千龙新闻网(2000)、东方网(2000)等,而公民此时获取信息仍然以传统媒体网站为主,能够浏览到不同地区的实时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公民接受信息提供极大的便利,一部分公民开始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
第5章融媒体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现路径
5.1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网络的快速便捷让更多的公民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融媒体时代的来临让信息处于爆炸状态,超过个人处理信息的范围,因此这对新时期的公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素质。
5.1.1强化公民网络参与意识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融媒体时代有了全新的体验,“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使更多的人有条件主动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①,网络信息技术增强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公民的利益诉求能够得以表达,政府决策中公民角色更突出,这需要公民加强参与的意识,让更多的个人实现政治社会化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超大型社会,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民众动员起来,促进政府体系的优化。提高政治生活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为政治发展注入新活力。全面培养参与意识一方面提升经济发展程度,缩小地区间的不平衡,尤其是欠发达贫困地区,通过精准扶贫、产业转移和对口援助等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满足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教育改革中重视公民教育,积极宣传具有主旋律的公民政治参与观念,是提升政治参与意识的精神条件。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保持积极健康的政治心态,塑造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与新时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相匹配的政治参与理念,不断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为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5.2改善融媒体时代网络参与环境
融媒体是在新维度下推动不同媒介融合在一起的发展理念,实现各类信息的汇聚融合,人们在虚拟网络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信息符号,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结构发展。融媒体时期信息处于轰炸状态,而且信息有被流量娱乐绑架的趋势,误导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判断,因此要想减少网络中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必须治理好融媒体时代的网络参与环境,建设一个相对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空间。
5.2.1推进网络伦理道德建设
融媒体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在网络社会人人都拥有麦克风,人们在如此快速的网络虚拟世界会可能出现迷失,因此网络治理需要加强对网络中伦理道德建设的关注,公民在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责任有赖于网络道德的建设培养。第一,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网络为个人发出声音提供平台,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推动网络行业的自律,如《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为网民的行为设定标准;第二,网络伦理道德如传统一样,需要习俗、舆论和社会的政治文化来维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依靠全社会的每个人来推进,需要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加入网络伦理相关课程学习,尤其是随着网络逐渐低龄化,更要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伦理课程对未成年人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从根本入手,持续深入的教育增强人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感;第三,在社会上公共场所举办公益讲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坚定信念,组建起相应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使爱国、公正、诚信、友善等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培养人们在网络世界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网络伦理成为软约束,做合格网民,真正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整体水平的提升。
结语
融媒体的发展是媒介融合动态演进过程中的外在表现,给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在2014年以后融媒体的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融媒体成为处理媒体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观念。本文以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为切入点研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当下公民在社会事务中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公共事务决策中不可忽视公民的政治参与。
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将更多的公民加入这一系统中,融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通超越以往的单向度和互动性传播,呈现为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泛众传播时代,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新的体验,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状况和时代潮流密切相关。本文尽努力解释融媒体发展一些相关内容,对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怎样的作用,结合当下我国实际分析融媒体的发展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所带来的机遇:它的的出现让信息回归于广大人民群众,打破了信息垄断的控制,助力公民精神的成长,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倒逼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
融媒体时代在让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负面因素也在影响着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网络调动起人们的热情,也同样让人们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让公民和网民的身份出现混淆;“数字鸿沟”、“群体极化”、“社会性死亡”现象更突出,影响着网络空间的正常运行。同时看到快速发展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供应存在不足,参与过程出现无理性、无序状态。因此要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首先公民要通过公民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公民个人的素质;其次改善融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坚持新闻传播的专业主义,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基础,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最后推动数字回应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建立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做到人民有需求,政府有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