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对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的详细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这一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始终,为扭转革命战争的被动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三)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创新之处上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领域拓展和观点创新。本文致力于通过对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土改试点村庄进行微观分析研究,通过对工作队工作内容的细致分析,从而形成对抗战结束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真实认识和客观评价。
其次,研究方法创新。本文使用了口头采访的方法,通过对知情人员面对面的实际访问,客观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与不足,最后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的认识上升到对整个党组织建设的宏观把握。通过总结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深化并拓展相关研究内容。
最后则是研究对象的创新。抗战胜利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党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少学者从区域史角度出发。故本篇论文决定以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抛砖引玉,为当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三章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特点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中共中央对土地改革过程深刻反思,认识到在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内战的影响下,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未能系统展开,尤其是基层的党组织建设更为欠缺。刘少奇认为“要由上而下思想打通,组织整顿,纪律制裁。”②针对基层出现的宗派主义盛行,个人主义、山头主义猖獗,党支部组织力弱化,被边缘化等现象,这一讲话的提出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方向,首先要把思想整顿放在重要位置,思想上的统一是基础性的。其次,也要注重纪律的制裁,对党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讲究纪律制裁的方式方法和应用程度,实事求是地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晋冀鲁豫边区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干预,规范和丰富支部生活,为结束边区思想混乱的状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边区基层党员的活动更加充满活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
第四章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启示
一、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作用
纵观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程,既是适应当时战争环境的需要,也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革新的必然要求。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直接推动了边区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从制造有利舆论环境、提供军备物资以及兵力补充等方面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一)增强了基层党员的政治修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大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了基层党员的意志与信念,增强了党员的工作能力,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一方面,晋冀鲁豫边区开办了各种干部训练班、党校,创办《人民日报》,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等,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营造党内学习氛围,提高了基层党员的政治辨别力。绝大多数党员在经历过党内培训教育后,已经能对党的政策路线形成明晰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党内会议文件的能力,部分党员甚至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及时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也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了历练和成长。特别是在晋冀鲁豫边区土地改革期间,大批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分派到边区各地指导土改,如何融入当地农民的生活,发动当地贫雇农阶层,缩小我党政策指向与农民需求之间的张力成为党员干部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不少党员干部在指导基层工作时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也有些党员干部勇于试错,并且及时更正错误,走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发展道路。
晋冀鲁豫边区党组织建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党内组织、思想的统一,提高了基层党员的政治修养和领导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党员干部。
二、对新时代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启示
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新形势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资源的快速调整。“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往往较为复杂。”①例如,刘红凛②就归纳总结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十个问题。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成为当下必须回答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借鉴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的实践经验。这启示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完善和发展,是强化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乡村治理的实践又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不断提升基层“善治”③水平,促进乡村治理合法、透明、有效。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常态化和多样化
1.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就现实情况而言,农村基层党支部依然存在由于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具体而言,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知识的缺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基层党员主要是当代农民中较为活跃的群体,但是相对于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他们更倾向于务实工作的解决,在他们看来,政治理论更像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复杂繁琐的村务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简单来讲,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功底严重不足。
第五章结论
通过对1945——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背景、内容和特点的研究,可知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在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土地改革成为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通过党内整顿,不仅实现了党的自我革新,统一了党内思想,也大大促进了边区民主政治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的详细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这一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始终,为扭转革命战争的被动局面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重建党支部,树立基层党组织威信。晋冀鲁豫边区采取“党内整顿”和“开门整党”并举的方法,教育党员在党小组会议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农民代表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党内整顿”和“开门整党”并举的整顿方式消除了党员自我反省不够深刻,存在侥幸心理的弊端,也使农民在民主政治参与中认识到“党还是好党”,区分了党员个人错误与集体的关系。但是,在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过火”行为。因此,在当下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慎用“突击式”、“扩大式”的整党方法,关注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纠正,小范围解决,科学开展党内整顿。
其二,纯洁党内作风,增强凝聚力。坚持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力求将思想教育深化为个人自觉的心理状态,又要通过积极的行为有所体现。尤其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有针对性,晋冀鲁豫边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突出阶级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认为基层党员应该克服农民思想中的“非组织观念,即无组织无政府的散漫状态。”
其三,坚持人民民主,自觉贴近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支前运动”、“土改整党”、“大生产运动”等都显示出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脱离群众就失去了党组织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