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推广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2111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5-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政治论文哪里有?本文立足于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笔者首先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孔子仁学思想的时代内涵和时代局限性。其次分析了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这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支撑。

第一章 绪论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外研究学者一直保持着对孔子思想的关注。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来看,关于孔子仁学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朝鲜等专家学者的丰富研究成果中。

第一,美国关于仁学思想的研究。美国哲学家赫伯特·芬格莱特认为,“仁”是个体对社会世俗规范的认同和遵循,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仁”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并指出“仁”与个人的道德、意志、思想无关;他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但认为个人的责任与思想应屈服于现存的神圣秩序。②本杰明·史华慈则认为,“仁”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它不仅是指称个人的内在道德生活,这种生活包含了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更专注于个体品质、身份地位以及内在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基础上的、促进个人教化的能力。③安乐哲倡导“本体诠释”,他认为“仁”是人性的一种应然状态,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实现“仁”,也就是说只有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认同,最终才能成为“仁人”。

第二,日本关于仁学思想的研究。伊藤仁斋在《仁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仁学”的内容和实践“仁”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仁”的来源是天;“仁”的本质是“爱”;“仁”的四端是“仁义礼智”;将对“仁”的诠释最终落脚于人伦纲常及社会安定之中。吉川幸次郎将“仁”世俗化,认为“仁”是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属于普通的、具体的人的爱,而不是所谓的对“神”的信仰,此外他主张爱的行使通过政治是最有效的,个人要有广泛的学识以正确行使“仁”的权利。

政治论文参考

第三章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1 以和为贵的包容理念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提供必需的动力,是不竭源泉。我们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着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以兼收并蓄的理念推动大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际化发展,充分发掘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的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结合新时代的现实物质条件和具体的实践要求对中国优秀美德进行继承和创新,使之贯穿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全过程。

3.1.1 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着力推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其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传统和形成的价值观的一种肯定态度,也表达了对本民族文化在当前和未来能够持续保持活力,产生影响力的期望。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华文明以其广阔的胸怀容纳各种文明,不断取长补短,自我革新,形成了统一而多彩的思想文化体系,为中国历史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对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养成和保持起了巨大的维系作用。大学生作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者与发展者,应当成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先行者与实践者,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着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章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4.1 以“立己达人”的网络环境塑造优秀道德品格

立己达人是孔子主张的行“仁”的基本原则,也是在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它要求知识分子修德精业,完善自我,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和谐,体现了“崇和尚中”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立己达人要求在了解个人欲望和需求的同时,强调我们要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对他人友善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前提之一。大学生是社会交往关系中重要的实践主体之一,积极健康的交往观对其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只有培养大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1.1 依托网络媒体宣传培育以和为贵的时代认同

网络媒体作为宣传媒介之一,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及时性强等优势。在孔子仁学思想的传播和学习的过程中,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做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孔子仁学思想的时代性发展。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网络的宣传优势,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的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形成崇尚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增强以和为贵的网络道德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培养网络道德行为,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只有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才能有正确的网络实践行为。孔子主张“见贤思齐焉”①,即当你见到贤能之人,就要敬佩他并为之努力,然“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①,当面对缺乏贤德的人时,你可以比对自身行为,并进行自我反省,及时改正。在网络空间,网络主体的各种行为有得当与不当之分,涉及到是否合乎法律道德,更涉及到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只有把个人行为放置于道德规范之内,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行使权力的同时,依法履行义务,才是合乎仁德之举。

政治论文怎么写

4.2 以“仁者爱人”的理念营造崇尚仁德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强调教学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环境的影响。一个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培养,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养成,呈现了学校的独特魅力和办学特色,也体现了一种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建设崇尚仁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4.2.1 构建以人文要素为主的物质文化环境

对校园环境的合理规划、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科学优化是发挥物质文化育人的基础。校园环境是大学校园文化呈递给外界的名片,它始终在向外界宣传大学的文化形象。物质环境是大学生生存的最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可以是客观而冷酷的物体,也可以是充满机巧的象征性物体,但是要在物质教育中获得育人成功,环境的精心设计必不可少。因此,把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构建独特的物质文化环境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第一,利用人文设计对学校的形象、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按照校园建筑规划合理进行绿化布局设置,如:教学区绿化,运动区绿化,居住区绿化等等,并将绿化区进行功能划分,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功能区快乐生活。可以将该区合并为一个花园式的人文化学校,并辅以游戏和散步的道路。学校的外观体现了美的魅力,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我们必须教学生保护校园,并培养照顾校园周围草木的主人翁精神。从照顾周围的草木,激发学生们的明德之心,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和对真、善、美的独特情感,使得学生在文采和质朴两方面得到恰当配合,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结论

孔子仁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弥足珍贵的精神结晶和历史积淀,同时是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思想养料,并不断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价值行为选择。孔子仁学思想虽经历岁月的打磨,仍然散发出无尽的生命力,并以它巨大的包容性流传至今。通过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和解读,其所蕴含的立己达人、仁者爱人、先义后利、为仁由己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国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加速变革,外来文化传入和发展,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建设,保障大学生的顺利成长,高校要把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概括孔子仁学思想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和方法,探寻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能够为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立足于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笔者首先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孔子仁学思想的时代内涵和时代局限性。其次分析了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这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支撑。最后提出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期通过这些路径对借鉴孔子仁学思想培育大学生道德教育起到推动作用。由于笔者在理论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对孔子仁学思想中丰富德育资源的挖掘不够,使得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能够就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该研究内容得以补充、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