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95988
  • 论文编号:el202203010945530
  • 日期:2022-04-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政治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根植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谋求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让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免遭三座大山的压迫,活得有尊严,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努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一切恢宏的历史实践,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


绪论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理论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还未发现直接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进行研究的内容。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

第一,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作为新时代的国家领导人,他极具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的治国理政方略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习近平作为中国的新任领导人,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指出习近平正是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从而不断推进实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②学者高登·奇针对中国几代领导人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特点,重点分析了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反腐败斗争,明确指出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经验和智慧,其独具鲜明特色的治国方略将引领中国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征程。

第二,对人民群众主体论述的研究。国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人民在革命、改革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论述。美共主席萨姆·韦伯,针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认为阶级概念不应僵化,而应开放并富有弹性。共产党人只有与人民站在一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意识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重要内容,通过用物化、阶级意识和主客体的关系等范畴来研究这一理论,可以明确得出无产阶级意识具有总体性的特征。同时,他还强调,要想实现人民主体的自觉,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实践性是最正确的方式选择。④历史唯物主义代表者康士坦丁诺夫以历史为依据,充分结合共产党的具体实践,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蕴藏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人民积极地拥护和支持成就了革命事业的演进与成功。

政治论文参考


第三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①这段话是 2014 年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述的,在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只聚焦一个中心,那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从价值取向、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生态保障、改善民生和世界共享等方面出发,紧紧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组成逻辑理论框架展开其的主要内容。

一、价值取向——围绕人民的奋斗目标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012 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2017 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③。

在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时,习近平就无时无刻不在心中挂念着人民,竭尽全力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在成为党中央总书记后,直接把奋斗目标定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什么把这个定位为党和自己的奋斗目标?

首先是对人民利益至上的最好体现。全党的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最希望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把全党的奋斗目标定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利益至上的最好体现,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中心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完美体现。

其次是对党和国家性质的最好体现。《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应该享有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把对于过去美好的生活期盼变成真正的现实,才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为资本利益服务的西方政党的最大区别。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最后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党和人民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表明,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水情深,人民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近代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让人民过上他们所向往得幸福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全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群众路线的题中之意。


第五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一、落实新发展理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思想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必须把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创新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处处都有创新源泉,时时都有创新迸发,不断推进理论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一切创新领域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作用,领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从中国当前及未来的发展出发,正确把握和理性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不平衡性,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率先发展与滞后发展的关系,突出发展的均衡性和整体性。首先,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受历史、政策、地域条件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沿海沿江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因地制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证它们能跟上发达地区的发展节奏和速度。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进一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发展节能高效的产业取代高排放低效能产业,建立环保、高效、集约的产业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施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的综合治理和防护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节 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建设是最基本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首先,加强党性教育。作一个中共党员,自觉接受党性教育是修身、立德、立志的基础。每一个党员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和思想品格。支部要定期组织“三会一课”,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党章党规精神,时刻铭记入党的初心和使命。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在思想行为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个党支部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接受革命理想熏陶和教育,定期开展党风廉政讲座等,始终做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增强“三个自觉”。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通过理论学习净化心灵、端正思想、历练党性,培养中共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克服困难阻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增强行动自觉,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最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建党精神等,让广大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信息系统自学接受思想教育,主动与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作斗争。另一方面,通知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让全体党员干部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自觉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

政治论文怎么写



结论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充分反映了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渴望和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牢固的经济基础,来保障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所坚持的执政价值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性,其含义为需要对实践的事实进行认识,并且必须符合、尊重、顺应客观规律。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开放、融合、包容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视为当前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根植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谋求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让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免遭三座大山的压迫,活得有尊严,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努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一切恢宏的历史实践,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中国人民的生存尊严和生存发展权利不断进步的历程,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核心和主旋律。“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其执政基础才能坚若磐石。从这个层面来说,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实践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以及其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