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的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需求的路径,以期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尽微薄之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国际的风云变幻、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1 绪论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虽然不是由具体名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完成的,但也有“公民教育”课程,其课程的作用与我国的思政课类似,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责任感等。国外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针对性研究少之又少,其关注的重点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一些观点。当前西方学界对责任的研究涉及范围十分宽广,既包括探讨自由意志与责任能力、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责任著作(代表作如 Joel Feinberg 所著《责任理论》),也包括企业责任(代表作如 Howard R.Bowen所著《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政府责任(代表作如 Terry Copper 所著《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学术责任(代表作如 Donald Kennedy 所著《学术责任》)等方面的研究。
“新时代”概念的提出在近几年,对其的研究起步更晚,研究还未形成热度和完整的体系。基于此,我们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研究,主要参考的还是国内文献资料,从国内大学生群体出发,也会借鉴国外学者关于青年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本篇论文。
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设计及实施
3.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论文观点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一方面,基于河北工业大学的魏进平教授的研究结果,魏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同性别、年级等因素紧密相关①,本调查也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了解大学生认知、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与其个人身份角色是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本调查问卷最重要的还是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考察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和履行情况。本次调查共设 25 个题目,通过数据反馈的结果研究。为了增强数据的可靠性,还辅以个别访谈法进行深入调查。
3.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本次问卷设计,选择的调查对象较为广泛,选取的问题也较为有代表性。首先,通过学校图书馆提供的纸质书籍、数字资源库以及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再结合本篇文章所探讨的方向,确定调查问卷主题;其次,确定问卷的内容和具体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打磨,确定调查问卷的具体题目。问卷共发放 500份,全部为网络问卷,最终的有效问卷是 484 份,有效率为 96.8%。
3.1.3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是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其中还包括部分学校的研究生。其中,专科和本科在校大学生共 326 人,研究生 158 人;男生 219 人,女生 265 人。总体来看,本次问卷抽样选择出的调查对象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的,并且调查对象的高校分布也比较广泛。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5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原则及实现路径
5.1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原则
原则就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要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必须首先明确其原则,根据原则制定具体的路径。
5.1.1 坚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方向性原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发展的动力保障,教育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这决定了党和国家花费大量金钱和经历建设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出的学生能不能为我国的建设做贡献。习总书记提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的办学必须突出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党的领导,这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唯一方向,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就是要为党负责、为建设国家承担责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性,始终满足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存在很多问题,存在很多内部挑战,要明确的是我们要培育的绝对不是国家的颠覆者和社会主义掘墓人,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最终要坚持的人才培养方向一定是社会主义方向。
5.1.2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参与。培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都要参与进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能够借助的技术手段、能够调配的资源更加多样,可以满足从多个角度出发,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培育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必须重视各环节各渠道间的联系和沟通,使社会责任感培育与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立体化育人格局。二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不仅仅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育,更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要发挥积极作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5.2.1 优化社会环境,凝聚培育合力
社会治理效果的效果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因此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凝聚教育合力。
(1)加大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社会性质并得到全国大对数人认可的观念,也是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定义为“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大学生能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认同,关系到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未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小处入手,把核心价值观具象为日常生活的准则,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其进入头脑,更要指导行动。第一,努力营造对核心价值观积极认同的社会氛围。利用现代媒体来宣传社会责任感,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认同。通过“道德模范”评选、个人先进事迹宣传等活动,给大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加大政府对网络媒体的规范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大学生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传播介质就是网络媒体,网络环境的好坏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效果,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目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网络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政府要加强对网络媒体行为的规范,制定违规内容清单,完善相关法律,推进网络治理法治化;网络平台着重发力,依据法律、清单对上架视频严格审核,及时下架不合格内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承担使命和责任,并希望青年能够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奉献者,勇立潮头、努力开拓。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有希望、最多变的一个群体,对这一群体的责任感进行培育,事关青年一代的发展,也事关祖国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更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本文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为直观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的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需求的路径,以期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尽微薄之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国际的风云变幻、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当前,在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际地位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迎来了新挑战,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解决、应对国际上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担子就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肩上。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率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这也得益于无数青年医护人员、青年外卖员、青年快递小哥等等青年群体的责任承担。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承担其责任、履行其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不断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祖国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紧要任务就是意识到自身对各方面的责任,并去积极践行,满足自身需要和心灵充实的同时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