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论文哪里有?本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类型进行分析。在规范分析部分,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城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其次,运用推拉理论、根植性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基础进行定位,依据产业定位将特色小城镇划分为 3 种类型。在实证分析部分,选取三个典型案例城镇进行发展举措、发展成效的总结分析,并基于典型案例总结出特色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具体分析,结合典型地区的发展经验借鉴,提出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推进对策。
1 绪论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当前,欧美国家、日韩以及以色列等国家具有大量特色鲜明、发展独特的小城镇,这些国家充分利用城镇本身的特色资源进行发展,形成了众多成熟的城镇发展案例,显示出了特色小城镇在支撑区域经济、连接城乡交流上的强大生命力。国外在建设特色小城镇的同时还注重文化底蕴的展示与公共服务的完善,充分显现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特色。因此,国外研究综述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2.1.1 特色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埃比尼泽·霍华德(1902)在其《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为解决城市化发展过快产生的严重社会问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霍华德不断完善他的田园城市理论,在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环境因素,最终形成了在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情况下,引导城市中过度集中的人口向周边乡村地区转移,形成多个既具有城市公共服务也拥有美丽乡村环境的小型田园城市,最终众多田园城市组建成为和谐发展的城市群落。②霍华德在英国伦敦郊区的莱沃斯镇与维恩镇进行了其理念的落地,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随后,伴随着 20 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突进,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后期城市化的发展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Gale Fred 和 Mcgranahan David(2001)认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还要注重人文环境创造,以此作为吸引外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Tzoulas,K.等(2007)指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本质是组建绿色公共服务网络空间以迎合人们生活的需要,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上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尽可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反思了欧洲在高度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对城市绿地及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认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总结考虑生态环境与城镇公共服务之间的复杂关系。
3 特色小城镇建设基础分析
3.1 特色小城镇建设要素构成
依据城镇化动力机制对城镇推进动力的分析,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要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镇自身内部拥有的产业、功能、形态三大驱动要素,二是来自于城镇外部,对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市场与制度要素。在内部与外部要素共同作用下,特色小城镇得以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效。
3.1.1 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内部要素
特色小城镇的内部建设要素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特色小城镇特色得以形成的关键。特色小城镇在内部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进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从而形成根植性的外在表现。
3.1.1.1 产业要素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支柱。小城镇立足于资源禀赋、主导产业、文化底蕴等优势前提下,通过特色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进而发展壮大为特色小城镇,最终成为县域或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县城镇共同推进县域城镇化的发展。①产业作为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支柱,需要将发展方向定位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特色培育,避免原有的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错误发展方向,需要始终保持产业发展的强劲和特色。特色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通常采用“特色小城镇+科技园区”或“特色小城镇+现代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将特色小城镇作为核心区和增长极,将产业园作为示范辐射区,带动本地和外来人口的就业,较好地促进就地城镇化发展,成为大部分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内驱动力。因而,产业在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山东省特色小城镇产业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当前吸引人口、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 山东三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山东三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后,我们通过总结归纳,发现当前山东省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如建设资金、土地指标和人才体系等要素制约,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建设过程中特色性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5.1.1 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少
一方面,特色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缺乏。在城镇建设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改善基础设施配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解决。当前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但是由于上级政府财政留成返还比例少等原因,仅靠这几种资金来源远远不足以支撑特色小城镇长期发展建设。另一方面,特色小城镇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对于乡镇政府的贷款意愿不高并且审批繁琐,特色小城镇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镇政府因行政职级等原因,自己搭建融资平台较为困难,如玉皇庙镇曾尝试建立融资公司进行资金运作,但仅运行数月就不再使用。受到逐利性影响,社会资本普遍对投入高、周期长的项目投资意愿低,因此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只得依靠政府独自投资建设。
5.1.2 土地发展要素不充足
镇区面积的扩大与产业用地的增加使得特色小城镇的城镇化率显著提高,这也导致了土地建设指标的紧缺,最终成为制约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土地指标配给少。在中国城镇化体系中,城市统管区域内的各项生产要素的调配,因此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没有自主决定权,只得依靠上级政府部门批复划拨,这严重影响到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持续性。当前,特色小城镇经过前期创建与发展,所能使用的土地建设指标基本不多。玉皇庙镇因项目开发数目变多,现有土地指标基本用完,导致新的投资项目因土地规模不够而取消。另一方面,受制于规划限制,能开发的后备土地有限。起凤镇因有马踏湖湿地生态开发保护限制而无法进行大范围开发建设;
5.2 山东三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依法治国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法律规范,如生态环境保护、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然而,受滞后性等因素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无法发挥出法律所具有的真正效力,也难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及时有力的保障。另外,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公共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阻碍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如财政返还没有固定比例,具有较大随意性,这给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扰。
5.2.2 行政权能与发展实际不对等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种升级,是对现有管理体制的补充和改善,使得行政管理体制适应当前的建设需要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特色小城镇虽然进行了部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其运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与发展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一是现有下放权力无法满足特色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就玉皇庙镇来说,虽然从权力下放清单来看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数量众多,达到了一百多项,但是其中涉及行政审批许可的权限却不多,基本占整体权力下放清单的 17%,存在放权不彻底的问题,镇政府职权依然十分有限,难以对经济社会运行和城镇建设实施统一协调的管理和服务。二是在我国当先的行政管理环境中,行政权能的释放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许多管理权、执法权的下放存在诸多法律障碍,基层政府无力自行解决;在管理权限下放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县级政府与镇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县级政府往往不愿将过多的权限转交给镇级政府,这对发展的连续性与长期性造成影响。
7 总结与展望
自2016 年特色小城镇开始创建以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实践既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模式,也是以人为本、注重内涵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因此,这一区域性实践在新型城镇化和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类型进行分析。在规范分析部分,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城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其次,运用推拉理论、根植性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基础进行定位,依据产业定位将特色小城镇划分为 3 种类型。在实证分析部分,选取三个典型案例城镇进行发展举措、发展成效的总结分析,并基于典型案例总结出特色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具体分析,结合典型地区的发展经验借鉴,提出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推进对策。通过论文写作,总结如下:
第一,对特色小城镇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依据城市化动力机制,将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素划分内、外两部分,梳理了各要素在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形成机理以及各要素之间综合作用于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形成机理。
第二,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基础支撑,在差异化的发展基础下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特色小城镇,依据自身产业定位,对特色小城镇进行类型划分,分别为传统产业型、绿色产业型和新兴产业型特色小城镇。
第三,在对三种类型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发现当前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生产要素供给存在不足、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特色小城镇的顶层设计与发展意识存在不足、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偏差与失效等。
第四,为实现特色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推进特色小城镇有效发展的对策:健全特色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生产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意识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政策制定过程并增强政策执行有效性,构建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