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针对上述情况,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不懈努力!
1 绪论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三农”理论的整体研究几乎没有,但就农业、农村和农民分别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很多,在以后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对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借鉴。
西多其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有《改造传统农业》和《经济增长与农业》等。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他主张要对传统农业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农业传统的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13在《经济增长与农业》一书中,他表示农业的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还表示农业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盖尔.约翰逊教授也是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他的一部论文集,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国的农业、农村生活在社会发展中的和人口增长问题;二是关于苏联、中欧农业的发展问题;三是讨论政府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14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国家政策在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策不仅重要,而且十分重要。作者强调,“如果政策是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储蓄、投资和有效利用他们的资源来改善自身条件的,那个时候就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
3 解决“三农”问题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3.1 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进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社会面貌呈现新气象,农民收入实现了新突破。
3.1.1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农业现代化就是科技含量高、工业装备先进、服务体系健全、管理现代化、市场体制完善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日,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发展也异军突起,工业反哺农业,对农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农业服务体系也愈来愈健全,在农业集中连片的地方,农业管理水平非常现代化,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市场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根本性提高,每年的粮食生产水平都在稳步提升。近年来,许多发达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整体提速,种养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收方式不断变更。“十二五”时期的五年,粮食生产总量连续 3 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粮食总量提升近 1500 亿斤,各地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①在农业生态趋紧,耕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说明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新跨越,现代化的水平越来越高。
3.1.2 农村社会面貌呈现新气象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对全国各地农村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第一,农村经济普遍提高。由于一些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农民发展农业、种粮的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由于惠农政策的实施,各种经济款项向农村的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提高。城乡公路建设、危房改造、林牧生态建设、小学校舍建设、光伏发电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落实。由于各种基础设施的落实,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发展也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根本保障。第三,农村教育明显改善,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5 决胜全面小康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5.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是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尽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难题,一些难题,诸如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种植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等仍然存在;一些矛盾,譬如小生产与大市场、增加产量和提升品质、国内国外价格倒挂等依然突出。在诸多矛盾和难题中,最为突出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所以,中共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5.1.1 关于农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供需结构失衡。农产品的供应不能很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变化,导致供需结构不匹配,或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供需结构不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农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而且影响到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产品供需关系更加协调。
5.2 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展才是更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作出合理规划,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努力拉长农业这条短腿,努力补齐农村这块短板,努力使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5.2.1 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懈动力,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必然选择。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但“三农”问题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创新。37农业发展方面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的问题,过去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透支资源环境、增加要素投入、依靠体力劳动等发展方式,现在面临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要求,培育更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新动力,出路在于创新。农村依然面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问题,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整体一片萧条,要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出路在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不发达,有的地方环境恶劣,市场信息滞后,这些因素造成农民增收困难,要想使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出路在于创新。
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农民群众,要想走向共同富裕,首先必须观念创新。思想是前进的先导。一些领导干部观念不更新、抵制新思想、看不惯新事物,在实际工作中,统的太死,犯官僚主义、本本主义错误,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一些农民群众甘愿落后、不思进取,埋怨农村条件差、资源困乏、信息闭塞,靠种地永远不可能走向富裕,农民群众文化知识困乏、思想保守,始终裹足不前。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必须解放思想,始终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结语
无论进入任何一个时代,吃饭问题都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民兴则国兴,民衰则国衰。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体恤民情的王朝经久不衰,流芳百世,草菅人命、涂炭生灵的王朝,则恰恰相反。农业的发展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尤其作为人多地少的全球大国,农业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所以,“中央一号文件”就成了党的领导人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在党的领导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都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社会面貌大改观,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焕然一新。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虽然“三农”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片大好,但是“三农”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三农”的发展现状和它的实际发展潜力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表现最为突出。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针对上述情况,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