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策略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8566
  • 论文编号:el2022021907190829864
  • 日期:2022-02-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小康社会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继续扶持好贫困人口的脱贫意志力,继续完善扶贫制度衔接实现“智志双扶”,继续走廉洁扶贫的道路。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科学分析难点,精准把握重点,要积极尝试用新手段去解决新问题,确保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进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1 绪论


1.2.2 国外研究现状

贫困是制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主要问题,国外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放在贫困原因分析和消除贫困上,对中国化的精准扶贫则未有深入系统的论述。在 1954 年联合国成立时就把“消灭贫困”写进了《联合国宪章》,对于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各国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贫困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贫困的理论和策略。

在贫困理论研究层面: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世界上首位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他认为人口的不断增长将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总需求减少,妨碍经济的正常增长。因此,贫困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②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发展极”模式,是指在不发达农村地区资源贫乏状况下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能够对周围产生吸进和辐射作用,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锁定重点扶贫目标并给予政府扶持,鼓励扶贫目标积极发展”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缺少。他更倾向于通过做大经济市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来摆脱贫困。美国的劳埃德更是言简意赅的指出:“贫困就是说在美国,仍然有许多家庭缺乏足够的收入去支撑最低的生活水平。”③劳埃德所研究的贫困侧重点放在家庭年收入上,并进一步表示要用年收入来测定贫困与否。

在反贫困模式研究上:巴西的反贫困主要采取“发展极模式”,制定反贫困计划,并制定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开发机构来指导落后地区开发计划,建立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制定并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实行各项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④印度的扶贫模式,以通过引进和推广高产农作物,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同时实施多项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初级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用水供应、电力供应等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来缓解贫困的程度。①总体来说,国外的社会保障模式和各类脱贫举措,对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扶持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贫困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可行性。

小康社会论文怎么写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的逻辑分析


3.1 内在联系

精准扶贫包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中央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必须坚决打赢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全局性、全面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做好其他重点工作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来讲,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已进入决胜阶段。其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贫困问题不解决,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而精准扶贫又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面对三个重中之重,当以小见大,以精致扶贫为突破口,把握精准扶贫与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用全局全面的高度去看待扶贫问题,让精准扶贫在全面小康的统筹安排下去部署。

3.1.1 精准扶贫根植于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扶贫并摆脱贫困的成效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广义上的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上快速发展、政治上民主、文化上繁荣、社会稳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一种社会状态。而本文所论述之小康社会,侧重于狭义角度,即以经济概念来论述小康社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促进民主、自由、社会道德的发展。在这里把经济发展视为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贫穷问题,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才能让小康社会高质量的建成。摆脱贫困,进一步细化为精准扶贫,对于补齐小康社会短板,实现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共同富裕乃其本质。何谓共同富裕?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让有能力有条件发展经济的人能够脱贫致富,也不能忽略那些在条件落后地区尚未脱贫的人民。这就需要对每一位困难人口进行扶贫,这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思想核心所在。从理论上讲,运用公共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让所有贫困人口能在现行标准下如期脱贫,过上好日子,迈入小康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要体现,也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导向下的脱贫对策


5.1 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扶贫工作中

通过上文对“福利依赖”现象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其问题根源在于思想层面。思想层面的问题就可以用思想层面的“武器”去解决。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和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去落实精准扶贫。在工作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的功能融入到扶贫扶志工作中,探索出一种以基层县委党校为依托,市委党校为政策引导的扶志新模式,无疑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立志脱贫是有帮助的,同时对解决贫困地区日益严峻的“福利依赖”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5.1.1 思想层面凝起脱贫意志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对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研究,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认识,实现观点和立场的转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教育人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积极引导个体发展同社会进步相统一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又可以解决社会上复杂的问题矛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人才需求模式,来设计规划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教育的二重性进行了审视,认为思想教育既有工具理性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层目标对国家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力图达到国家安泰;同时又具有主体目标价值,即个体在精神和物质层面上得到发展,达到一种人民安定的状态。而以基层县委党校为依托,上级市委党校为政策引导,通过对贫困人口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培训,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二重性作用在精准扶贫上,是一种可以在国家脱贫总体规划这一社会工具目标和个体脱贫致富这一主体价值上实现双赢的新模式。当前贫困地区针对思想上不愿脱贫的贫困户,常会采用宣传脱贫口号,开展各类脱贫活动等手段,也有部分地区在尝试和探讨一种可以发挥县委党校思想教育功能,下基层去开展“思想扶贫”的模式。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基层县委党校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时间上缺乏持续性,内容上太空洞,讲话语调上居高临下,课程完结后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说教模式往往不能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也难以在思想层面对贫困户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以下表为例,精选四个扶贫地区县委党校扶持措施进行分析:

小康社会论文参考

5.2 让脱贫意识走进学校教育

当前,与教育相关的扶贫措施,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类:物质帮扶类,改善贫困农村地区教学硬件条件;教育培训类,发展职业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师资扶持类,实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人才专项计划,鼓励优秀师资进驻贫困地区。虽然三类措施在教育扶贫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如何把脱贫与贫困学生相连接问题上,还存在着盲点,特别是在校生脱贫意识的树立以及如何让贫困家庭的学子去带动整个家庭的脱贫问题上,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广义的教育扶贫就是通过普及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实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界目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和摆脱贫困问题。而本文作为对策研究的教育扶贫则把研究重心放在义务教育扶贫上来,主要研究对象是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透过科学的分析调查,设计一种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手段,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脱贫意识树立和助力家庭脱贫的制度模式。

5.2.1 教育扶贫“硬件”兜底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一直是教育扶贫领域的最大短板,扶贫攻坚要想取得圆满的结果,就必须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理论体系。在 2015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更把教育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强调要依靠发展教育,实现脱贫致富。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的本质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政策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则是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的扶贫理念,教育扶贫真正抓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七寸”之所在。


结语

人类的发展历史总是与贫困和解决贫困这两个问题相伴的。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尚未有朝代可以做到全民脱贫,更未有朝代可以实现全面小康。前人未能实现的宏大目标,今朝即将实现。虽然打赢精准扶贫战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但是广大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止步不前。时代在变化,国际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在扶贫攻坚最后决战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新难点,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解决旧问题,勇敢面对新问题。

总结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推动下,在党和人民的瞩目下,我国的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到 2017 年底,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 2012 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至 3046 万人,累计脱贫 6853 万人。本文以案例为引导,通过对当下精准扶贫所面临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为今后三年的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特别是以基层县委党校为依托对贫困人口进行扶志帮扶,“以子带亲”式家庭伦理扶持理念,都可以作为突破口进行试点实施。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继续扶持好贫困人口的脱贫意志力,继续完善扶贫制度衔接实现“智志双扶”,继续走廉洁扶贫的道路。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科学分析难点,精准把握重点,要积极尝试用新手段去解决新问题,确保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进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解决精准扶贫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由于受到资源和个人因素的限制,论文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