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本文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运用综合学科理论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研究探寻,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很多方面都还显得十分“粗糙”和“稚嫩”,加之实践性较少,还需在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做好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的工作。
1.前言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虽然没有直接的研究成果,但关于教学语言艺术的探讨取得的成就颇丰。
首先对语言艺术重要性研究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这种研究在西方具有优良的传统,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从理论方面对“说话方式”、“演讲艺术”、“接受者特征”等问题做过较为详尽的阐述。德国现代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对“语言交往”问题研究,提出了“普遍语用学”,同时对“话语主体”应具备能力进行了详尽研究。捷克大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从政治与修辞之间的关系展开来研究了语言艺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
其次,对语言艺术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其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多处提到语言艺术的运用对教学的作用,如“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②日本学者佐藤在《学习的快乐一走向快乐》中表明,教师掌握鲜明新颖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教师对课堂有所感悟,对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吸取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最终领会教学语言的终极意义。而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更明确强调语言艺术对教学的重要性,“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促使教师教的准确、教的愉快、教的有效率。”
再有,对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要求进行了研究。如斯波尔丁、所罗门等人提出,教学效果在一定意义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应该是“标准的、先进的、合理的”,即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用形象生动话语把理论知识输送给学生,要善于利用语言来构造出“生活性”画面,减少受教育者由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难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注重语言运用要求的研究,对教学语言艺术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的教学老师,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去。”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独特性”体现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设计、传送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主体,其语言艺术的“独特性”应是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独特”语言来展现,即教师的语言表达瞬间就能让人识别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认同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该有的状态。但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主体的语言艺术“独特性”体现不足。前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应根据自身学科属性遵循“特殊”的原则——政治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感召性原则,从而体现为课程的“独特性”。客观来说,教育主体语言艺术在四个方面呈现均存在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3.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在“坚定的政治性”上表达不足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表达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递的应是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有坚定的信仰,在行动上毫不犹豫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样培养出来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愿景接续奋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运用好教学语言艺术,理直气壮地把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崇高的信仰传播、传导、传递给大学生,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的基本途径
4.1“独特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呈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疑承担着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义务。教学语言艺术的“独特性”标明语言风格不同寻常,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这种“独特性”最本质上是施教者在通过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基础上,兼具吸收特殊语言表达形式的途径来具体实现的。因此,能否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独特优势,上好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独特性”的把握是第一要义,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其教学语言艺术的路径呈现如何体现“独特性”,大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对施教者提供具体借鉴参考。
4.1.1 用坚定的政治性语言引导学生
政治性是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在日常授课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政治性摆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内容上熟练运用语言艺术,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使命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老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 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②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筑牢政治底线,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好“嘴上关”。
4.2“创造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呈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呈现不仅是教师语言艺术素养具备的体现,更是一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达到目标的“创造性”活动体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创造性”体现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偏向过多使用抽象性语言、教材语言、传统语言,因此,语言艺术的“创造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呈现应主要从教师教学语言“转化”来探究。
4.2.1 教师教学语言从抽象语言向形象语言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然要求课程语言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以及深邃的思想性,由于一些大学生在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下,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性,也容易滋生“敬而远之”的念头。教师教学中倘若直接以严肃的政治话语和抽象的理论语言来教学,就会影响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同程度,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减弱。教师语言需要从抽象转向形象表达,增强课程的生机和吸引力。创设形象具体生活实践“图面”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途径。具体实施要求就是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实践,用社会现实生活素材构造生活图景来阐释抽象的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政治”“思想”内容都是来源于社会实际,但又是高于社会实践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也一直主张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形成后又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社会劳动实践来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就是要求教师教学语言应从社会实践中收集素材,让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碎片”汇聚成活生生、有温度、接地气的“图画”“故事”充实到教师教学中实际中来,大学生虽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但可以通过讲大学生身边的现实故事、列举事实案例辅助大学生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把抽象理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加工勾勒出形象化、直观化的图景来展现原理内涵,使抽象理论成为一种带有“人间烟火气”的形象画面,从而引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想共鸣。
结语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呈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保证,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础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和抽象的理论化为生动和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让大学生容易接受并产生积极反应的教育方式。同时,只有通过语言艺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激励和调节等功能更好地发挥相应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运用综合学科理论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研究探寻,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很多方面都还显得十分“粗糙”和“稚嫩”,加之实践性较少,还需在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做好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的工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