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自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日愈浓烈,我国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新时代对幸福之路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今天,我们立足在“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展望着未来的宏伟蓝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医务人员幸福观研究涉及方面甚广,培育机制也尚未成熟,其体系研究需要足够宽广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学术功底,更需要积极深入到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中进一步开展实践调研。
1.绪论
1.2.1 西方幸福观的理论研究
幸福话题的探讨历久弥新。自古以来,西方不同派别的思想家们立足各自时代背景和阶级特征,对幸福问题进行着不同视角的诠释。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主流幸福观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快乐主义幸福观。顾名思义,快乐主义幸福观是指把幸福等同于快乐。主要代表人物有伊壁鸠鲁、洛克、莱布尼茨、费尔巴哈等。伊壁鸠鲁声称,“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1]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是外界事物引起了人们的各种情欲和感受,使人们产生了苦乐感,而苦乐感则是相对应的。费尔巴哈系统阐释了快乐主义幸福观。他认为幸福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快感和情欲的满足是获得幸福的标志。
第二,德性幸福观。德性幸福观认为幸福与德性挂钩。该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心灵的德性,拥有正义的人生活得好,因而必定快乐、幸福。[3]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最高的善”。[4]“我们已经把幸福规定为‘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而其他的善或者是德性本身不可或缺的条件,或者是按其本性是获得幸福的有用工具。”[1]这里的活动是指现实的活动,即理性的思辨,而至善的幸福是源于自身并通过自身而实现的,不依赖于外物,也不会为外物所剥夺。另一代表人物康德以实践理性和道德形而上学为基础,主张德性配享幸福、德性和幸福的统一。
第三,基督教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认为,是上帝给予了人类以生命,它作为唯一的真神主宰着个体的生命,包括人类的得失与祸福。只有信仰上帝,人们才能获得幸福。该派别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坚决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却认为德性幸福观在目标上和基督教具有一致性,但他强调德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幸福,“只有真正的宗教才能开辟达致美好、幸福生活的道路。”[3]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现世的幸福只是不完满的幸福,只有洞见了神的本质才是完满的幸福。
3.新时代医务人员幸福观的丰富内涵
3.1 新时代医务人员的职业特征
3.1.1 教育培训时间长
国内大学本科的普通专业一般仅需要四年的时间攻读,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则至少五年。特别是新时代,人民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他们对身心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医疗行业新知识、新技术也更新发展的更快。若一个医学生想要长期从事医疗救护工作,并获得长足的职业发展,通常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学术深造,甚至要在就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培训。因此,医务人员在青年阶段一旦作出这一职业选择,就意味着要在从业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其沉没成本相对一般职业要更高,而且短期时间内很难收获价值等量的回报。
3.1.2 沟通水平要求高
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医患关系的不对等性,患者往往难以理解较为复杂的医学专业术语以及医疗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者对于医嘱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医生在进行疾病诊疗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去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对患者病情真实准确的掌握,以及疾病预后的判断,更好地发挥诊疗效果。良好的沟通不仅让医务人员更加便捷地开展医疗服务,也能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加客观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医疗工作的进行,增加医患互信,从而改善医患关系,营造尊医重卫的和谐社会风气。护理人员也需要在提供医疗照护时,与患者充分沟通,使病患更加理解、配合护理服务,以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过失的目标。
4.新时代医务人员幸福观的培育
4.1 新时代医务人员幸福观的培育内容
4.1.1 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个人和国家进步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1]本文所指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精神指南,是人们奋斗目标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个体的理想和信念会随着自身社会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变化,因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医务人员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敬业奉献的医务工作者队伍。
理论一旦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就能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立足“十四五”,我国已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应当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医务人员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他们的艰苦奋斗,个体幸福的实现无法同社会幸福割裂开来。要鼓励他们将自我人生理想、职业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同时,要注意理想信念教育很容易陷入“假、大、空”的理论空谈之中,医疗卫生部门和医院要注意平时对其作出正确的方向指引,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医务工作都尽心尽力完成,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样理想信念的基础才会牢固,关键时期才不会有所动摇,才能避免医务人员在当前社会物欲膨胀中迷失自我。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更是引导他们树立起科学幸福观的重要内容。医疗工作者中的党员干部,尤其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身。
4.2 新时代医务人员幸福观的培育价值
4.2.1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中国战略”。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有助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科学的幸福观要求医务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四个统一”,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相统一,将个人价值的升华寓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群体的幸福观培育,将有助于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在积极工作和承担社会责任中领悟工作价值,增强个人成就感。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的工作情绪会给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带来正向的影响,继而影响工作实践,促进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改善人民健康的主力,用科学的幸福感指导实践,最终在积极的工作实践中获得幸福感,并且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4.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是把理论变为物质力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务人员幸福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医务人员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弘扬。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催生了人们对衡量幸福标准的错误理解。在当前社会,有的人盲目追逐金钱,把幸福简单理解为感官上的享受,忽略了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幸福本质的探求,社会弥漫着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这种幸福观乱象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消极影响之一便是极大地冲击了医者仁人之心。培育医务人员合理预期幸福、科学认知幸福、劳动创造幸福,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在医疗领域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关于“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幸福”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幸福观指导着我们看待幸福的角度、追求幸福的实践和享受幸福的方式。古往今来,无论是西方快乐主义幸福观、德性主义幸福观等,还是中国传统道家、儒家、佛教等对幸福问题的解读,都是基于相应时代背景下社会集体意识的表现,也反过来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的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工作也同样面临着多重困难。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持续冲击着我国的社会价值体系,多种错误的幸福观在社会上肆虐横行,干扰着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或难抵物欲诱惑、或难忍社会压力,一部分人渐渐受到错误价值取向的影响,将对幸福的理解与把握停留在最肤浅的、短暂的快感和物欲满足之上,对幸福的认知出现偏差、异化,有悖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无论是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健康中国战略,还是 2020 年初突发并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都让更多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医护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医务人员物质需要,也要加倍关注其心理健康。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社会期待,在纷扰多样的价值选择中进行科学取舍是至关重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定奋斗就是幸福的信念,才能走在获得幸福的正确道路上,探求到幸福的真谛。基于此,培育医务人员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势在必行,这既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群体更好的发展自我、服务社会,也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为此,国家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社会要为医务工作者创造尊医重卫的幸福环境,医疗机构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滋养医务工作者的幸福土壤,医务人员自身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提高自身幸福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