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哪里有?本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容,着眼于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家长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理念、激发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自身在劳动观念方面我反省等行之有效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信念。
第一章 绪论
(二)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文本文献,发现国外也有一些学者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并对其继承。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热潮的引路人——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基础上,对劳动范畴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认为,劳动是存在本体论的核心和基础,这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并提出了关于劳动观的新观点,“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就是指韦伯意义上的工具理性行为。”①法国思想家安德烈·高兹也提出了自己的劳动观,认为劳动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的生活应实现劳动与休闲相统一,人们在劳动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创造地劳动。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尚且缺失直接探究,但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颇有研究。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②并认为使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热爱劳动是重要的人格品质。20 世纪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最大的益处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劳动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较早的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认为“就要从小学习农业,在学校里学习关于农业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到农场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综上所述,劳动观教育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都至关重要。高校更好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不仅要总结本国经验,更应借鉴国际上劳动观教育的成功经验。但由于国情和现实情况存在差异,在学习借鉴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蕴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概念
“劳动”“劳动观”“劳动教育”“劳动观教育”是近来学界延展至整个社会当中频频提及的热点词。但有不少人包括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经常把其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视为人的本质活动,这就为劳动和劳动观教育奠定了人本学基础。
(一)劳动和劳动观
劳动和劳动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属于两种范畴。所谓劳动,是人类利用生产工具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改造物质世界,进而创造人类物质、精神财富的人特有的社会活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也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根基。劳动的形式一般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体力劳动是劳动者运用自身身体器官进行简单劳动的劳动形式。脑力劳动是劳动者利用大脑神经系统在精神层面进行劳动创造的劳动形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存在于人类劳动的任何时刻,没有纯粹的脑力劳动者也没有纯粹的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对象范围巨大,“人的身体、行为、思想、情绪、能力、知识、交往、写作等各个方面或因素都成为劳动作用的对象。”①劳动的成果包括物质世界的有形产品,也包括精神世界的无形产品。所谓劳动观,是人类对劳动的根本观点和具体看法,包括对劳动本身、劳动意识、劳动形式、劳动价值、劳动习惯等的看法。如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动机、如何认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劳动成果等问题。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和阶级的劳动者对于劳动的观点和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群众角度,在探索人类社会及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中发现、总结的对劳动的基本观点,也包括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如前所述,劳动本质观、劳动伦理观、劳动价值观、劳动主体观、劳动尊严观构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关联结构。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当政,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的劳动观。
.............................
第四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通过学校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
学校教育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当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主导者,在学校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培育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必要路径选择。
一、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对于自制力薄弱、观念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知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认同与价值认同、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主渠道。
思政课教师要在扎实的专业素养基础上,集中讨论研究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思政课当中,从而讲好劳动本质观、劳动主体观、劳动伦理观、劳动价值观、劳动尊严观等理论内容,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素养。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面对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更生动、更接地气、更具趣味性,学生也能较为轻松的接受,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自身的劳动信仰和劳动准则。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创新劳动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把劳动观教育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大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正是因为思政课具有严格的课堂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其教学开展实际情况才基本良好,学生重视程度才基本合格。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本身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评价机制,而且教育方法笼统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所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情况不理想、效果差。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要把劳动观教育实效当做大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制定一套系统、合理的劳动评价体系,如把参与劳动时长、劳动结果量化并纳入学分认定之中,设置劳动水平等级测评等。这样,教师会明显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计划详尽的解决方案。学生会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劳动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反思自己以便补充缺乏的劳动理论知识、更正错误的劳动观念、克服不科学的劳动习惯,树立创新劳动的思维,提高自身劳动素质。
...................................
第二节 通过家庭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
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重要场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机构成。培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必须发挥好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家长不同于教师,教师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受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养育子女的目的在重视学习之外,大体以身心健康成长为主。家长普遍认为正在读书的学生,学习就是唯一任务,不需要劳动只专心学习就好。这样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大学生的劳动情感,首先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理念,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是维持人类生存、实现幸人类福的唯一方式。大部分家长能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劳动的价值,但当他们的孩子面对劳动、接受劳动观教育的时候,他们却对认为劳动的价值对于不同主体来说具有差异性,产生了如知识性学习的重要性大于劳动性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唯一任务等想法。“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更不应该将劳动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①,大学生是成年人,生理心理已发展成熟,劳动实践对他们来说是锻炼而不是磨难。劳动实践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家长要转变错误的劳动观教育理念,革除传统的劳动等级观念。要客观评价不同的劳动形式,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放到同等地位看待,正确的认识劳动伦理,明确一切有价值的劳动都是体面劳动,不能向子女灌输脑力劳动优越于体力劳动的错误观念,要纠正子女对劳动形式的认知偏差,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子女脑力劳动的培养。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
...................................
结语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经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其内涵愈加丰富和深刻。当前,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容,着眼于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家长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理念、激发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自身在劳动观念方面我反省等行之有效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信念。
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刻不容缓。全社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群体充分认识劳动的本质、劳动的价值、劳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等,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从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奠定思想基础,为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教育保障。
本文虽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提出些许拙见,但由于本人能力和学识有限,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路径的可行性方面,还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探讨。相信随着更多有识之士研究的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问题将更加系统和规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