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西藏茶产业发展中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探讨[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8
  • 论文字数:28566
  • 论文编号:el2021082014221422806
  • 日期:2021-08-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对藏东南林芝市的主要茶叶产地进行实地调研,使用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分别对墨脱、波密、察隅、巴宜区三县一区的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种植农户及茶企的产出与收入情况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两种方式进行,针对西藏农牧民汉语水平较低的情况在线上问卷中特别采用了藏、汉双语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构建 DEA-BCC 模型对于不同种植规模与不同经营模式的茶园效率进行分析,探索最优的经营规模与最佳发展模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关于西藏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为西藏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2 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适度经营规模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黄宗智提出的“过密化”理论将这种仅追求规模的扩大而难以带来有效增长的发展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同时过密化理论的提出也给适度规模经济提出了新的思路。王培先(2003)认为适度规模经营在个体层面上是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营国情是生产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依旧不高,在发展应该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经济产出量的扩大作为基础目标,我国土地的适度规模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逐步推进,应该兼顾地域特点与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稳步推进。[16]薛凤蕊(2010)认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发掘并分配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生产关系,达到最大产出效益。[14]何一鸣(2010)认为农地产权制度的放宽会极大地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带来规模化效益。[13]贺雪峰(2011)认为在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不断消减,越来越多的“脱农”农民产生的闲置土地数量上升而带来的自发性的土地流转,将会造就一批新型的“中农阶级”同时这种新生的“阶级”所进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极具市场竞争力及韧性,也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11]仇童伟(2018)在分析了1978-2010年中国省级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后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并非是由农地产权带来的边际效应递减,规模效益递减而是农户自身自主地进行的要素配置调整,出自农户自身理性的决策,所以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初期做好产业规模经营规划尤为重要,适度的经营规模才能给产业发展带来最大化的长效收益。同时也认为在农业要素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分配各要素的配置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3]罗必良(2017)分析了我国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约束,同时证明了在农业市场中,根据农业分工的不同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将传统小农纳入农业规模经营的体系中,用闲置土地的流转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5]袁思言(2018)利用C-D模型对江西丰城与遂川两地水稻种植的适度经营规模测算,计算出在经营区间范围内水稻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超出该区间后呈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同时土地流转信息等要素也是产业适度经营规模达成的重要指标。[4]黄清哲(2019)经过对西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现阶段西藏自主土地流转现象多发生在中心城镇周边村落,而后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地区也在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行有序流转,以察隅县下察隅镇为例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00余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7.57%。[2] 

目录
目录
目录
..........................

第三章  西藏茶产业现状及问题

3.1  林芝市茶产业发展现状
西藏自治区适宜进行规模化茶叶打造的地区大多数集中于藏东南地区林芝市,林芝市下辖巴宜区、波密、墨脱、察隅一区三县气候、降雨、海拔等自然条件上均符合茶树生长所需的条件。林芝市属于自治区内最早进行茶叶规模化种植的地区,同时据民间流传西藏最早的茶园就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的拉月行政村,拉月行政村由拉月村与茶场村两个自然村组成,其中的茶场自然村既最初的茶园所在地,该自然村也因此而命名。目前我国大多数茶叶产区的降水一般为 1000mm~2000mm;大于 10 摄氏度积温普遍在 4000~6500 摄氏度,西自治区平均年降雨量为 600~900mm,大于 10 摄氏度积温在 1000~3500 摄氏度,在林芝市年降雨量为 900~2000mm,大于 10 摄氏度积温为 3000~5500 摄氏度,符合茶叶生长所需要的降雨量与积温,察隅、墨脱、波密三县在平均海拔上也符合海拔 2500 米以下这一生产条件详见高程分布图(图 2)。
图 2 林芝市茶产区高程分布图
图 2 林芝市茶产区高程分布图
..........................

第四章   林芝市农户家庭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分析

4.1 调查设计
4.1.1 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所针对的主要是西藏茶产业发展中的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率,从效益分析中寻找出茶产业生产中农户的最佳规模经营面积,林芝市是西藏的茶叶主产区所以本次调查的主要地区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调查地点为林芝市巴宜区、波密县、墨脱县、察隅县这一区三县。调查地点囊括了西藏茶叶生产地的绝大部分,具有代表性能够直接反应出西藏茶产业发展的情况,在分析中拉月村茶园尚处于建设中故只与拉月村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收集相关宏观产业规划数据。
4.1.2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在问卷设计上采取了创新,针对区内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汉语掌握度低这一问题,在问卷的设计上就采用藏汉双语的模式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网络问卷在地方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向各乡镇发放,同时经过前期对西藏农牧民的调查,问卷在设计中主要以选择为主,以便于被调查者作答将问卷的调查时长控制在 5 分钟以内。本问卷包括受调查者的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茶叶种植规模、年产出量、种植投入、种植收入共计回收 15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36 份。在数据分析中,由于易贡茶场经营的性质有别于区内其他经营主体茶场内茶农都属于茶场员工,茶叶种植土地由茶场所有,农民根据劳动时间及采集茶青获取报酬,不需要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资本投入,所以将波密县易贡乡易贡茶场这一经营主体归纳为一个决策单元进行单独分析,其他分析中所涉及的波密县茶叶种植农户分别来自于波密县扎木镇、倾多镇、古乡等地,其生产模式为农户经营茶园,茶青采摘后由易贡茶场统一收购。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2 对策建议
西藏茶产业现阶任然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但是其产业发展的初衷是出于以产稳收阶段,中心点在于农民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保障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民返贫困。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牵头领导下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由地方政府给农民提供种植所需的种苗与技术手段,农民只需要参与劳动就能获得相应报劳动酬和相关种植收入,这种做法在保障农民的生计的同时促进也使得当地让农民深入了解并认识茶产业最后达到认可茶产业的目的,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的以往固定认知,用实际的收入告诉农户茶叶这片金叶子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实现致富增收,从而打消农民的顾虑,从生存理性的层面上得到农民的认同。现根据西藏茶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5.2.1 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政策资金扶持的主要目的是旨在保障茶叶种植户的有效收入同时激发产业活力从而带动全产业的发展,而不应该占主要收入的绝大部分,所以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将是产业发展初期最为直观的影响变量。
由回归分析可知区域性的政策制度以及政府的直接种植补贴是影响茶农收入的最为显著的变量,同时经过对于各个茶叶产出地的走访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政策性补贴资金在茶农的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现如今各县所出台的补贴政策都是以种植面积为标准从而激励农户扩大茶园规模经营面积,没有针对产出的相关补贴政策缺乏对于产出方面的激励。对于规模性促进的产业政策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升产业体量,扩大产业范围,但容易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现象,所以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应该根据本地区的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分阶段提供补贴。墨脱县如今将茶园划分为新开辟与已经投产茶园进行补贴就是一种对阶段性补贴政策的探索,但是其目的还是旨在鼓励农户扩大产业规模。将产出与补贴二者相挂钩是西藏茶产业发展下一步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林芝市适宜建设茶园的地区均处于自然保护区内,茶园建设用地有限,难以像四川、贵州等其他茶叶产区一样进行大规模的茶叶集群发展,同时“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在兼顾生态与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扩大产业体量。不能将发展效率片面的归纳为产业面积而是应该健全系统的投入产出扶持政策体系,在产业发展达到中期时更多地以亩均产出及劳动力数量等相应指标作为依据对农户进行分层补助,激励农户自发地区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与市场运作规则相衔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和政策落实,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茶叶质量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扶贫攻坚,促进现代化茶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