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政治毕业论文]

  • 论文价格:200
  • 用途: 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4
  • 论文字数:86969
  • 论文编号:el2021082013133122796
  • 日期:2021-08-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政治毕业论文哪里有?文章紧扣“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1949-1978)”这一主题,分三个阶段考察 1949-1978 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并从事实出发,提炼和概括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每一个阶段所呈现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状况。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坚持以史料为依据,以史实为原则,以时间为线,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以论为主,力图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来尽可能还原 1949-1978 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真实原貌。

第一章 绪论

三、文献综述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消化得知,目前学界还没有人公开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为题的系统研究成果,不过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研究成果可以略见一二,这主要集中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专著中。当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实实践问题的研究是相当多的,这些研究既涉及了背景性问题、目的性问题、意义性问题,又涉及了环境性问题、方法性问题和载体性问题,还涉及了制度性问题、机制性问题和科学性问题等等,场面非常热闹,成果相当丰富。姑且不谈成果质量好坏优劣,而这么热闹场面的出现不可能是偶然的,而一定有其内在原因和现实依据。当然,这也正好为本研究价值性和可行性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问题的研究
虽然目前极少学者以历史为核心关键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但以制度为核心的研究还是有的。由于高校辅导员制度问题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问题比较相似。因此,在开展本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学界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把握。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学界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研究主要是从 2004 年中央 16号文发布以后开始的,打开“中国知网”就可见,最早以制度为核心关键词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研究的是张端鸿①,他以比较法对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逻辑起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辅导员的分类、辅导员制度的运行机制、辅导员的工作方式、辅导员的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挖掘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形成了制度和工作的有效借鉴,为我国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2006 年起,每年公开发表的成果越来越多,显示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逐渐兴起了高潮。分析这些成果可知,学者们主要是从制度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三个维度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研究的。
从制度学视角研究高校辅导员制度问题的主要代表学者成果有:欧洪湛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德育,2006),刘刚的《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杜向民、黎开宜的《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范建华的《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考察》(教育学术月刊,2010),朱璐的《中国特色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思路》(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孟雪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探析》,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陈正芬的《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赵海丰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从管理学视角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成果有:曹克浩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周浩的《高校辅导员的激励制度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李鸿娟的《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等等。从社会学视角对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成果有:曾令令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等等。
目录.
目录
目录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1956-196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艰辛探索的历史背景
1956-1966 年的十年中,党在思想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战线上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全面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大跃进”。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艰辛探索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行。
(一)思想政治革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1956 年,随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在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机关逐渐出现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①扭转这一局面,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国范围逐步开展。1957 年 5 月,高校根据指示精神,按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开展整风运动,号召党内外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其内容直接指向教学科研、党群关系、知识分子政策、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等问题。如有的学生批评政治教员讲课内容贫乏、枯燥,要求改变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教条主义;有的学生指责高校毕业分配照顾学生党员和干部,对一般学生不公,等等。如北京大学整风运动是 1957 年 5 月 17日正式开展的,分为两批进行,“第一批主要是校一级党团专职干部与行政党员干部,现在立即开始。第二批是教师党员与系一组的行政党员干部,初步准备在暑假中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②从本质上说,整风运动是一场思想政治革命。从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的发布到高校整风运动的具体实践,我们都可以看到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就像此前党的历次整风一样,党处在发展转型关键时期都有必要通过整风运动来改进作风,凝聚人心,克服困难,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历史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所以能成功开端,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最基本的经验有四条:一是在发展方向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在思想路线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三是在实践认识上始终坚持制度设计的存在价值;四是在价值定位上始终坚持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动态发展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真理。而发展首先要有方向。当然,方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将引领事物沿着正确道路走向正确目标,错误的方向将无法引领事物走向正确目标。改革开放前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所以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政治辅导员队伍的性质决定的。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性质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而建立起来的一支红色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在高校的生力军、基层忠实代表、得力宣传手和鼓动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历史重任。一言蔽之,它是党的队伍,必然忠于党,有着听党话、跟党走和为党事的存在本命。所以,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正确,体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先进性。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
............................

结论

一、清晰梳理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脉络,确证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源头和历史开端。
本文坚持以时间为线,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以论为主的基本研究理念,力图克服当前学界对“现实感强而历史味淡”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和避免“先有观念框架再填充材料”的以论带史的研究观念,进而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推进以史带论的研究范式。文章以比较大篇幅和较多的史料阐述革命斗争时期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传承,且不谈其是不是本研究的一个独特之处或创新之点,而通过这一点则有效确证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萌芽于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而后由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中,毛泽东同志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再印证了这一制度的发展传承,他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①新中国成立后,军队接管高校,军队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思想传承到新中国高校。1951 年发布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提出在工学院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端。随后,全国高校逐步开始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具体实践中,1953 年清华大学建立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无疑是最有特色的、最成功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清华大学不是最早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校。史料显示,河南大学(1952 年 3 月)、湖北大学(1952 年 11 月)、北京师范大学(1952 年 12 月)和河海大学(1953 年 2月)都较清华大学早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这些值得注意的历史确证,有效实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内容创新。而以这些创新内容为佐证材料,又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孕育萌芽和历史开端的纷争问题,这又实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观点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1965 年 8 月 20 日,在依托华南师范学院等高校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草案)》,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制度化形成。1966 年到 1978 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被中断。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20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