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政治论文,自高新区创建以来,理论界和实践者就对其倾入了些许关注。作为国家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高新区管理体制兼具了行政区管理体制的成分,又吸收了企业管理体制的优点,体现出灵活、高效的特点。但在运转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一些困境,影响和制约了高新区的下一步发展。目前,学界对高新区管理体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人将之看成是碰不得、摸不得的体制藩篱,殊不知,高新区管理体制正是国家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机制创新的桥头堡。由小看大,“以管窥豹”,将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置于国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用宏观的视野俯瞰、中观的视角审视、微观的视镜剖析,更能为高新区发展带来奋进的声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思想是时代的先声。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迈入了新时代,十九大的顺利举行,我们又有了指导新时代的理论和思想武器。时间步入2018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高新区建立30周年,我国的发展到了攻坚期、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样的时代,是名符其实、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因此,本文试图从新时代背景切入,框定高新区特殊对象,研析高新区管理体制,聚焦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动态过程,以弥补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中的缺憾。全文沿着“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脉络,紧扣高新区管理体制这一特殊对象,确定研究的分析框架和整体脉络设计,梳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背景及沿革,研判高新区发展阶段,总结高新区特点。
......
导论
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新区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并存,全面推进国家高新区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点,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有学者以杭州滨江高新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重点聚焦产业国际化发展短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在产业和创新领域“融入发展、跨越发展、升级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国际化路径,提出国际化发展对策思路⑤。个别学者总结了国家高新区30年建设的历史过程和发展成就,评价和揭示了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国家作用和历史意义,剖析了国家高新区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转型发展规律,提出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创新经济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并结合高新区的现实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的重点推进方向与举措⑥。还有学者立足当前共享经济迅猛发展时代背景,研究高新区发展理念转变,建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共享设施建设,构建高新区与城乡共享发展模式①。本研究将主要从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概念、结构、特点、内涵、理论支撑、历史及现状、个案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进行论述,全文主要章节如下:导论部分提出问题,指出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况,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论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明确研究方法,厘清主要内容,总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本研究基本分析框架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构筑起本研究的整体脉络。分析框架的基点是对相关基本概念的解读,界定研究的场域,包括新时代、高新区与管理体制转型,并总结归纳国内外高新区及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为本研究的展开搭建基础;分析框架的支点是对本文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工具进行说明,包括整体性政府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治理理论,还分析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框架的重点是本研究脉络或思路的搭建即逻辑建构,包括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动因、目标、策略和重点。
....
第一章本研究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概念解读
新时代与旧时代是相对应的概念,突出了“新”、“旧”时代在历史方位、指导思想、发展阶段、内涵特点、社会矛盾,以及使命、目标、任务等方面的不同。革新是新时代的主要手段,守旧是旧时代的基本特点。因此,新时代一般意味着社会向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蕴含着积极意义和进取精神。旧时代相对于新时代而言,一般指因循守旧或陈旧落后,蕴含着消极意义和守旧形态。二者也有关联性。新时代是在旧时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旧时代是相对于新时代发展变化而不能适应并且落后的时代,通过变革,旧时代也能向新时代迈进。从历史和社会学角度看,科技是区别人类社会处于新旧时代的重要标志,科技革命带来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从经济学来看,近代史肇始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替代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就向前迈进了一个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科技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等,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共享经济时代。因此,建议高新区所在地行政区赋予高新区充分的经济、财政、规划、土地、人事等权限,助推其切实消除不利的制度障碍因素,保障创新创业资源能够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配置的需求科学合理流动。
国外高新区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第二节理论工具研究
新时代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不仅需要从当前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现状中去观察和体悟,从高新区实践历程中去总结和提炼,还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工具去分析和推演。因此,整体性政府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治理理论既为本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指导,又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还为研究的推进提供了分析路径,更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理论研究离不开时代背景,离不开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理论是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理论前提。关于发展阶段的理论种类繁多。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在古典经济学家对发展阶段划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消长,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①,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以社会中的主导部门为标准,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②六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主导部门和典型特征。马克思以生产工具为标准,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大机器时代四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特殊的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社会发展就是以一种较进步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政治论文格式
第三章个案研究: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101
第一节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及现行管理体制....................................................101
第二节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异同分析....................................108
第三节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探索及其价值.........................................114
第四章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分析...........................................................136
第一节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136
第二节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152
第三节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效、困境及原因分析............................................161
第五章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目标及内容.......................................177
第一节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177
第二节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目标确立............................................................190
.......
第六章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转型目标
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转什么”?从宏观层面上看,要和党和国家的目标和宗旨相一致,是为了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中观层面看,要和十九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微观层面看,要和高新区新时代承载的使命相一致,顺应高新区未来发展趋势,实现高新区持续健康发展。新时期,高新区管委会需要顺应发展趋势,明确“搭平台、定规则、做统筹、促创业”的功能定位,突出“全局统筹、开放合作、勇于试点、专业管理”的新特征。一方面树立开发经营园区的理念,通过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等,提升组织运作效率,增强发展经济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与园区相关行为主体共同建立联合治理模式,不断加强园区资源整合和调动能力;三是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在深度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制订创新型政策的步伐,形成响应时代要求、解决园区发展痛点的政策体系,切实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及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并勇于率先出台引领中国创新改革的试点举措。为实现以上目标,国家高新区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二节转型策略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是紧跟新时代要求,主动适应高新区新的发展阶段、体现高新区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全方位转型过程。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策略是为了顺利实现转型目标,处理好区政之间、政社之间和政民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府际关系上进行上下结合的“渐进式”转型,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上实现政社合作的“包容性”放权,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实行社会治理的“开放型”共建。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规定性和地方自主性相结合的选择。通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相一致。作为科技特区,高新区既是承载了国家战略的重要形式,又是地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现有管理体制的形成更多的是地方政府根据其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我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高新区之间也存在着发展状况、发展阶段的差异,因此,30年来,我国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发展演进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特点。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既需要国家的统筹谋划,也要尊重地方愿望的迫切性,在策略上注重坚持自上而下与回应地方自主呼声相契合。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一方面,要贯彻中央的决定,维护中央的权威;另一方面,对于地方差异巨大的我国来说,“地方政府直接面对当地的制度资源和微观主体,更便于及时把握新制度的预期收益,并在不断解决具体问题中推进制度变迁”③。因此,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在策略上应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听取地方的呼声,尽力满足地方的需求,切实发挥地方的作用,才能让转型更加适应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也才能够更大程度确保转型成功。
.......
结论
30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和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新时代,国家高新区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培育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贯彻新理念,找到新方位,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开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①。所有的目标和期盼,都需要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运作才能实现,否则只能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政策调整到体制创新的发展阶段②。我国高新区也已进入由“政策驱动”向“体制驱动”的转型期。新时代,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已然在此背景下悄然发生。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角度研究高新区管理体制,更加契合改革的各个阶段,也才能抓住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必须加强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管理体制转型,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实践探索让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更加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也产生倒逼力量,引发我们的思索。而这种思索之逻辑起点是“为什么转”?就目前学术研究上的回应而言,要么聚焦于高新区的宏大叙事,要么沉迷于管理体制的细枝末节,却不能给我们系统而清晰的答案。回答“为什么转?”的问题后,逻辑演绎的进程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转什么?”。通过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个案——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概括分析和价值判断,发现可行性经验;通过对高新区和行政区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成效以及二者运行机制的深入对比、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为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提供指导;通过总结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就,分析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得到了“转什么?”的答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