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延安《讲话》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组织形态及理论推进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3
  • 论文字数:124609
  • 论文编号:el2021031817485521981
  • 日期:2021-03-1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政治论文,以文学社团为依托的持续近两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促使论争各方积极译介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不仅译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论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为“左联”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共识。文学社团作力组织形态在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局限性。本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的关注越来越多,经历了一个从有限的关注、参与到积极引导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党在下一个阶段对文艺领域的领导,积累了宝贵的组织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论争本身是文艺繁荣的表现之一,但是应该承认,这时候马克思主义文艺还刚进入中国,又深受苏联与日本的影响。参与其中的文学社团虽然尽力去理解、阐释、传播文艺理论,但此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毕竟还是初步的,理论的本土发展显然还需要时间。

....

 

绪论

 

通过对本时期文献资料的梳理可以看到,汇编性的基础性资料以及对文学社团、刊物在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用的论述较多,将组织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成果却并不多。周晓明认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就是将现代文学纳入组织化的过程,他将这一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组织转向期、组织预演期以及组织全面确立时期。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时间分别为“五四”文学到“革命文学”、“左联”时期以及《讲话》的发表。他认为现代文学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实际运作上,都有一个显著的转变趋势,即“从个体、群体走向组织,并具有愈来愈浓重的受制于政党和国家组织的特点。”而这种变化是与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组织化程度趋强、进程加速相对应的。作者以“左联”的理论纲领、文艺活动、组织结构以及《讲话》的内容为主体来具体论述这一组织化进程。作者认为,现代文学社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正是由文学社团以及社团中的理论家完成的。而这种以文学社团为主的传播途径深刻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形态及理论品格。

....

 

第一章社团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与理论推进

 

第一节社团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背景
从外部来看,诸多条件制约了中国共产党发展文艺战线,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1922年底,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工人以及无党派工人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并认为可以根据各国的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共产国际在实施该决议时,虽然强调中国共产党应保持政治独立,不能与国民党合并,却未提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甚至非常看重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的郑重的民族革命集团”。此后,在国民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上,又坚持采取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国共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人的很多活动都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在进行宣传时,共产党人“既不敢公开亮出党的名称,又不敢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处于寄生和秘密状态。”他们在国民军中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宣传的同时,只能“秘密宣传马列主义,创建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为了维护统一战线,两者就谈不上要进行公开的意识形态斗争,也就更无所谓运用文艺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他们即便关注到了文艺对宣传所具有的推动作用,也不便于公开进行宣传。

 

第二节社团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及特点
通过梳理“革命文学”论争的具体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在各个文学社团的参与下,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有学者曾对语丝社与文学研究会是否参与了“革命文学”论争,有过质疑,认为创造社、太阳社主要是跟鲁迅、茅盾个人之间的论争。笔者并不同意这一看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当时语丝社内部已经分化,但是《语丝》还在。《语丝》上参与论争的其他文论家所发表文章的观点也许与鲁迅并不相同,也不能代表鲁迅乃至语丝社的观点,但是他们对“革命文学”或肯定或否定的回应,都表明他们以《语丝》为重要阵地参与到了这一论争过程。创造社元老郑伯奇的一段话颇能说明问题,他说:“我们其(起)初没是算到我们的敌人乃是鲁迅周作人等语丝派,第二,文学研究会是以商务印书馆为依托来出版刊物与丛书的。与创造社、太阳社所采取的激进的文学编辑策略不同,商务印书馆所出刊物奉行的是一种稳健的编辑策略

 

第二章“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与理论推进...............56
第一节“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背景..........56
第二节“左联”的组织形态与特点.........62
第三章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与理论推进..........99
第一节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背景.................99
第二节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及特点..............104
第三节延安文艺前期文艺组织与传播方式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影响............114
结语...............129

.....

 

第三章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与理论推进

 

第一节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背景
苏区文艺之所以能够成为延安文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于两者之间在社会政治环境、文艺活动的目的以及文艺服务对象上的同质性。无论是苏维埃政府还是陕甘宁边区,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治政权或者说自治区域而存在,他们文艺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动员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革命,同时丰富士兵的娱乐生活、鼓舞士气。苏区文艺的以下几个特点或者说是几个传统,对延安文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从文艺创作目的以及所服务的对象上来看,苏区文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最广泛地发动当地农民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同时激发军民的革命士气,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巩固革命政权。因此苏区文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民以及广大士兵。“全国第六次大会决定:目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征(争)取千百万群众,准备于新的革命高潮到来时胜利的武装暴动。因此,深入群众,说服群众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第二,从文艺的创作主体以及所采取的主要文艺方式上来看,创作主体离不开一些从国外或从上海进入苏区的高级干部文化人,他们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这些人包含从“左联”进入苏区的吴黎平、李一氓、潘汉年、冯雪峰、瞿秋白以及曾在苏联留学的李伯钊、危拱之等。但是从数量上来看,还是以广大具有某项文艺技能的工农兵为主体
政治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及特点
与“左联”时期相比,延安文艺前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与传播的组织形态有了较大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外在环境的改变,即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这种环境的变化使组织形态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中共高层领导开始比较多地介入文艺活动。延安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所在地,又是大批文艺工作者的聚集地,加之党对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视,中共高层领导与文艺工作者互动频繁,并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来;第二,形式多样的文艺组织。“左联”时期的文艺组织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以理论性的文艺组织为主体,而延安文艺前期文艺组织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演出性的文艺团体大量存在;第三,风格多样的文艺刊物,“左联”时期的文艺刊物以理论性的刊物为主,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青年学生,而延安文艺前期的刊物还出现了很多面向工农兵的刊物。结语本文系统梳理了《讲话》前马克思主义文论进入中国后历经的组织形态与不同组织形态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推进。至此,可以作一总结。
政治论文范文

....
 

结语
将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总结三个阶段的组织形态与理论推进;第二层面,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所包含的重要子命题来梳理三种组织形态下的理论成果,使我们能够从另一视角来呼应本论文的主题;第三层面,论述《讲话》形成的背景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所作出的理论推进。正是因为有了前两个层面的成果,延安文艺座谈会才会召开,此前的大部分文艺问题才得以解决,此前的理论成果才得以系统化,理论最终上升到政策层面,《讲话》得以形成。因此,在这里要对延安《讲话》的背景及理论推进作出总结。但论文主要侧重于论述现代文学组织化的进程,而未具体展开这一进程对文论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本阶段的研究要么关注于参与的主体,即什么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如对单个社团的研究,要么关注于“革命文学”论争的相关内容,鲜有文章关注组织、传播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影响。学者泓峻的文章《社团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影响》为本论文提供了研究思路,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