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新时期我国低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难题和策略探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41822104820006
  • 日期:2020-03-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政治论文,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农村协商民主面临困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本文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商民主主体性建设,主体性建设不仅仅是传统农村治理中的基层党员干部,同时还包括农村基层事务参与的关键主体普通村民,将普通村民纳入基层治理当中从本质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要求;二是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制度体系的建构不致使得基层治理创新经验的流失,在国家和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摸着石头过河”所积累经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实现理性建构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的统一;三是引导农村基层宗族观念与培养公民文化,观念文化是经济基础的表现,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念文化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第一章 导论

 

从现实意义来看,任何的民主程序及其制度化的研究都意在实现公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利,这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笔者的研究亦然。笔者在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研究,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农村治理的客观需要,更是为了实现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向着纵深方向推进的重要保证。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处理村庄事务中主要是采取协商和沟通的方式,这为村庄中的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解决问题和矛盾的一种新渠道,从而使得村庄中的事务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形式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体系化、结构化程度依然较低,为此,侧重于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有助于中国特色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增强,从而实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也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

 

第二章 协商民主及其制度化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的民主理论
从社会主义民主自身的性质和内容来看,首先,民主作为社会结构当中的上层建筑的内容,是由其所处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起着积极地巩固和发展作用;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是社会成员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 2011);最后,社会主义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且具有法律上的保障,是真实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人身、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自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些民主权利不仅在宪法上明确规定,而且国家还提供实现这些权利的政治上的保障和物质上的帮助,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最广泛和最高类型的民主。
农村协商民主

 

2.2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鼓励利益的相关者通过积极地对话实现共识,明确彼此之间的责任,进而做出相关参与者普遍认同的决策。其代表人物有博曼、雷吉、阿米古特曼和丹尼斯汤姆逊等。在综合上述不同的观点的基础之上,笔者将协商民主的内涵概述为: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通过平等、自由的参与和决策,就涉及公民的公共议题和决策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客观、审慎地讨论,集中各方面的建议,实现个人偏好的转换或修正,最终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形成具有政治合法性的共识的民主方式。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现状分析..................19
3.1 R 镇 L 村的背景 ...................... 19
3.2 R 镇 L 村的“四议两公开”制度模式............ 19
3.3 L 村“四议两公开”制度模式的实施及价值呈现 .............. 21
3.4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困境分析 ................. 22
第四章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策探析...........28
4.1 加强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主体性建设 ............... 28
4.2 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 ........................... 30
4.3 强化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权威性和法理性 ................... 31
结论......................33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现状分析

 

3.1 R 镇 L 村的背景
L 村目前共有五个村民小组,共有 706 户 3000 多人。伴随着城镇化的脚步,L 村与全国其他地区面临城镇化农村,有着相似的处境,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因为征地问题,村子里被征地 1647 亩,剩余 600 多亩,在扣掉其他用地后实际真正的土地只有三百多亩,其中一部分流转地被用于建成大棚蔬菜和甜瓜,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农村土地用地向着城镇用地的转化,当然可耕地面积也面临着减少的危机;二是宗族观念比较严重。在实地调研走访中,当地的宗族观念仍然严重,在坚持党的政策和原则的情况下,宗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会影响到村干部对村庄事务的处理当中;三是乡镇企业的衰落。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地的乡镇企业曾在一段时间辉煌过,缘于前任村支书的带头作用。后来村支书离任,乡镇企业开始衰落;四是村干部的素质和待遇是否可以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实施,防止异化为村干部自治;五是村民的流动性导致村民对村庄事务的参与度不足。村民的流动性不仅指的是普通村民的流动,同时也包括村民党员的流动性,影响了农村多元主体在民主协商中的参与,也严重弱化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是否公平和公正,是否能够体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是当前村庄自治面对的现实问题。

 

3.2 R 镇 L 村的“四议两公开”制度模式
“四议两公开”最开始是作为一种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处理村级重大事项的工作方法,最早是由河南省南阳邓州市率先提出,不仅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还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得到广泛的推行。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杨陵区在结合陕西省相关文件精神同杨陵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印发了《示范区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实施意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R 镇开始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该制度成为农村治理的新模式,用于处理村庄事务和事关村民个人利益的相关事件。“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村庄事务中,包含着七个环节,即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组织实施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中共中央 2019)。(见图 3-1)
协商民主
...........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主体性建设,主体性建设不仅仅是传统农村治理中的基层党员干部,同时还包括农村基层事务参与的关键主体普通村民,将普通村民纳入基层治理当中从本质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要求;二是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制度体系的建构不致使得基层治理创新经验的流失,在国家和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摸着石头过河”所积累经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实现理性建构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的统一;三是引导农村基层宗族观念与培养公民文化,观念文化是经济基础的表现,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念文化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相反则会阻碍当前经济的发展,处于转型期中的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张力之中,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张力是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表现尤其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在积极地引导农村基层宗族观念同时,要不断培养村民们作为现代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真正意义上实现村民当家作主;四是强化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权威性和法理性,制度的权威性和法理性是实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法治化道路,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法律的保障;五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共同利益,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实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的同时,也将新的治理技术嵌入基层治理当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