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劳动本体论为我们提供了重估劳动价值的新视角,并为彰显劳动者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意识观念的本质。意识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在传统本体论的视阈下却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莫测的光环,以往的哲学家或是形而上学的,或是自然主义的,或是抽象的来理解人,而始终未能发现意识的本质,因此意识的本质成为传统哲学的难题。马克思劳动本体论认为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的产生最初与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交织在一起,因此意识不是纯粹的客体的直观,而是通过人的劳动而产生的人对外部世界的能动的反应,马克思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①,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将意识、精神等看作是脱离人和客观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在马克思看来意识无非是劳动的产物,它不能脱离现实的人的生活而存在。因此,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将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的本体论是错误的、虚妄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构成了对其的超越。
.....
引论
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对马克思劳动概念进行研究和阐释,可以更加深入和全方位地去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多年以来,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更多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规定的,从而劳动被狭隘地视为是资本实现自我增殖的抽象材料。然而,劳动不仅具有经济学的内涵,更有深刻的哲学本体论意蕴。马尔库塞认为,只有进入本体的领域,劳动概念才能获得其真实的意义。哲学意义上的劳动与人的存在相联系,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是物质财富的生产。一切经济理论,只要它们以“需求”念和在财物世界满足需求的概念出发,就不能完全认识劳动的真实状况。这样的理论至多只能把劳动解释为“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并不是由于物质产品缺乏而进行的活动,而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相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人存在的超越性构成了劳动的本质。①因此对劳动本体论的研究能够打破狭隘的经济学劳动规定,发掘劳动的哲学本体论意蕴,重塑劳动作为人之本质的重要维度,进而凸显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劳动本体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从而更深入地去揭示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
第 1 章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主要理论来源
1.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观
当李嘉图把斯密的原则贯彻到底时,也就出现了为了生产而生产的思想,在这样的原则之下,由于人性的贪婪,资本家必然会无止境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大规模,压榨工人的劳动时间,但是工人获得的报酬却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工人没有消费能力,这样就会导致资本家生产出来的过剩商品而发生经济危机。因此,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而且发现这种危机最终是毁灭性的是西斯蒙第(Sismondi)的重要贡献。在梳理上述历史后可以看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开辟的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创立劳动本体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经济学家只看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一方面,却忽略了创造劳动价值的劳动者,因此马克思在立场上是与政治经济学家不同的。马克思发现了经济学的自相矛盾,劳动价值论承认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但是工资规律体现的是对劳动赤裸裸的否定,在此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替代的真理。
1.2 空想社会主义的劳动观
欧文认为既然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那么劳动者应该享有由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但事实上,财富大部分都被资本家窃取了,劳动者只获得了财富的一小部分,劳动分配的不公导致了工人的贫苦和痛苦,工人失去了劳动的兴趣甚至十分厌恶劳动。欧文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私有制所导致的,因此他主张把企业所有者的利润用于发展生产力和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生产资料不应该垄断而是作为共同财产服务于所有人,这样才能造福于人类。总之,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家指出劳动被认为是财富的来源,但是创造富裕的工人却遭受苦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们对受苦受难的工人们充满同情。他们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的根源——私有制,同时设计了一个劳动者能够自由发展的未来社会制度,这些思想得到了马克思的充分肯定,因此,他们的劳动观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形成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
第 2 章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发展历程..................18
2.1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萌发..........................18
2.2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形成.........................21
2.3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发展.........................23
第 3 章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基本内容..................25
3.1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存在方式.............25
3.2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构成.............27
3.3 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诞生地和驱动力.........28
3.4 劳动是人类意识观念的源发地.................33
第 4 章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意义和价值............35
4.1 实现了本体论上的一次深刻变革.............35
4.2 有助于深化马克思哲学研究.....................36
4.3 提供了重估劳动价值的新视阈.................39
4.4 为彰显劳动者地位提供理论支持.............40
.......
第 3 章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3.1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存在方式
正是为此,马克思把需要称之为将个人同社会相连接的纽带,需要是人的本性使然。在此过程中,人的意识也对需要的动机和目的起着引导作用。进一步的,劳动也提升了人的需要,随着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人的意识的改变也随着劳动而变化,也可以说,需要是人的目的的现实化要求,而劳动则是为这种现实化要求提供对象性活动,随着需要的不断扩展,劳动也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进而刺激产生新的需要。虽然看起来劳动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但劳动作为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不容置疑的,劳动成为人类生存需要的根本保障,也是产生基本需要和进一步需要的必然性根据。劳动和社会生产发展是需要的必然条件,需要也随其发展而发展,对劳动作出历史的规定,才能将其作为历史发展着的人的本质的必然要素。
3.2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构成
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有精神、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关系,人类社会就体现在这诸多的现实关系中。除此之外,劳动使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纯粹的自然存在区别开来。自然界所包含的各种运动是各种无目的的机械运动,只收到自然规律的支配,但与此不同的是,人类的劳动是有自觉意图的将目的现实化的对象性活动,而人们则在这种劳动的对象性活动中自觉形成社会团体,因此,劳动并不是孤立的人和抽象的物的结合,而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姜国敏.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角度看[J],哲学研究,2015(03):11-12.
[2] 宫敬才.“两大发现”还是“七大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思想史考察[J],学术月刊,2011(11).
[3] 高惠珠,徐文越.论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基于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 毛勒堂.论作为劳动哲学的马克思哲学[J].江汉论坛.2017(4):76.
[5] 肖恩·塞耶斯.现代工业社会的劳动——围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考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科).2007(01):33-41.
[6]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观革命[J]. 江海学刊. 2014(02)
[7] 杨耕. 哲学的本性与位置[J]. 哲学动态. 2012(11)
[8] 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J]. 哲学研究. 2012(08)
[9] 吴向东.存在论的变革与价值概念的解释[J]. 学术研究. 2011(03)
[10] 干成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 30 年的回顾与反思[J]. 哲学动态. www.zhonghualw.com20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