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方法规范化的意义探索
摘 要:本文从若干方面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旨在优化会计数据处理流程,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会计核算方法规范化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会计核算方法 数据处理流程
手工会计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落后的核算手段不能完全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核算工作量的大小就成为选择核算方法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方法。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使用的主要数据处理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能够按照人们设计和编写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快速的分类、汇总、传递、储存,整个工作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有可能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一些优化设计,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意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计算方法和核算方法,计算机对这些十分繁难的工作快速地进行运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更细、更深入、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尽管当前的会计软件中仍提供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但这些方法带有明显的手工会计的痕迹,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而是为了适应会计人员的习惯。实际上,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工作量的问题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只需要考虑其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在存货计价中,实际成本法将完全取代计划成本法成为规范化的核算方法存货会计的核心是计价,有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和以非实际成本为基础(主要是计划成本法)的两类存货计价方法。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存货计价方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规格不多的小型企业。而以非实际成本为基础的计划成本法则广泛适用于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大、中型企业,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并且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成本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要原因是:
(1)计划成本法并没有偏离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会计人员运用它主要出于简化会计处理手续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广泛深入的应用,使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会计核算的质量。从数据处理流程上看,计划成本法不及实际成本法优化,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同时,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处理的特点,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提供了实时处理的工作方式,计划成本计价简化会计核算工作量的优势不复存在,而按实际成本计价则可以广泛应用。比如,原来在实际工作中极少使用的移动加权平均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实现。尽管商品化会计软件中仍有计划成本法供用户选择,但这不是数据处理的必然选择,而是软件开发商“削足适履”,以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已。#p#分页标题#e#
(2)价格体制改革的影响。计划成本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在一定期限内,实际成本相对比较稳定,存货外购价格不发生大幅度升降,否则,会削弱计划成本法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存货的价格一般由国家制定,价格波动不大,总体比较平稳,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的矛盾不太突出。而伴随着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价格体制改革,商品的价格已普遍放开,企业存货的采购价格随行就市,价格波动较大,很难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成本,不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同时,由于存货计划成本的修订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企业不可能经常调整存货计划成本,致使成本差异率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的成本差异率甚至达到30%—50%。计划成本计价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势已经失去,甚至会产生一些错误信息。
总之,计划成本计价的两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其缺点却相对更加突出。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水平,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作适当调整,使成本计算更加客观可信,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具体来说,对已经实行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不论存货收发业务是否频繁,宜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然,从会计的审慎原则角度出发,亦可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规范化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一般应按辅助车间(如机修、供电、供水等车间)及产品和劳务的种类设立明细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表示归集数,贷方发生额表示完工产品和提供劳务成本的分配转出数,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通常采用的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因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不同而不同。一般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较为简单,但它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所耗用,否则这种方法就不宜采用;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计算一次,但由于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要求计划单位成本应比较准确,如果实际与计划的差额过大,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也使会计核算资料的合理性受到影响(因为其超支或节约差异最终是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的)。采用代数分配法,其分配结果最为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因为核算较繁,企业往往不大采用。总之,在手工会计核算中,只有次优会计核算方法,没有最优会计核算方法。但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无论车间多少、未知数多少,都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在会计软件程序中,代数分配法比其它任何一种分配方法更为简洁,而且结果最为精确。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代数分配法应成为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规范化方法。#p#分页标题#e#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规范化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使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成本计算方法也有差别。因此必须结合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在会计理论、方法、制度上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规范化作进一步的研究。具体来说,必须设计新的适应计算机处理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及相应的数据流程,需要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其出发点是减少数据流转的环节,不把数据处理的时间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在手工会计核算中,为了适应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应当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诸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或几种方法同时并用。由于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在于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必须计算出各种产成品或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因此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是对成本计算工作的共同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要求。由此可见,品种法是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四、帐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手工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帐帐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具体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各种帐务处理程序的区别在于登记总帐的依据不同,由此而产生登记总帐的工作量不同。手工处理不得不考虑工作量的大小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些处理形式先天带有手工处理的局限性。主要缺陷是数据大量重复,信息提供不及时,准确性差,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在信息化环境下,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
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所有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处理的结果又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在程序的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因此,上述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已失去意义,而应改为采用凭证文件核算形式或日记帐文件核算形式等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帐务处理程序。
五、记帐凭证分类的规范化选择什么类型的记帐凭证,一般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类型和规模确定。在手工会计核算 中,大、中型企业一般将记帐凭证分为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五种类型,小型企业一般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三种或通用记帐凭证一种类型。正确科学地选择会计记帐凭证类型,有利于凭证的汇总和记帐,从而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记帐凭证的分类已经意义不大,相反,凭证类型选择得越细,计算机的自动判断内容就越丰富,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凭证合法性判断的内容,提高了编制记帐凭证的自动化程度和正确性,实质上是多此一举,反而降低了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效率。尽管目前的会计软件都具有选择记帐凭证类型的功能,但那仅仅是为了适应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而已。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记帐凭证的类型最好应采用规范的通用记帐凭证。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对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简化会计核算程序,提高计算机会计工作时效。二是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三是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有助于加强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五是可以提升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水平,缩小我国会计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的差距。#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刘志涛.计算机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励景源.会计电算化[M].北京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3]树友林.应加快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J].财会通讯,2000,11
[4]树友林.质疑存货计价中的计划成本法[J].河北财会,2001,11
[5]张福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6]王盛祥.成本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