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润色:《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产生的要求分析
摘 要:文章指出,《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职业判断, 中级会计职称论文 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而切实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职业判断 提高能力
一、《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体现了会计职业判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经济调节主要靠行政手段,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单一,且变化不大,《制度》能够对具体会计处理作详细的规定,而会计人员遇到具体问题也都可以从有关制度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几乎是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结构和国营经济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趋向多样化,使企业不再身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里了,它所面对的环境是复杂的、多变的,经济业务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不确定性,这时制度不可能再对某项交易或事项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而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或增大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由此可见,在当今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制度对会计实务规范越来越简约,越来越体现会计职业判断,正是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新的会计业务不断涌现,这时制度更不可能事先对未来要发生的业务进行预测并作出规定,即在制度上就会出现无法或暂时没有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二、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在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综合行业会计核算制度而制定的,它与原行业会计制度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企业会计制度》不再只是包括“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传统结构,而是将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完整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又突出体现了《企业会计制度》强调会计职业判断这样一个特点,具体表现在:比如《制度》第11条(十三)中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究竟怎样的交易或事项是重要的,《制度》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又如第18条(五)规定:“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但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制度》中并未再明确规定,只是在第53条中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计提的方法也由企业自行确定。又比如第23条(一)、(二)规定:“以现金购入的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权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债券溢、折价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由于金额大小没有固定标准,长期债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是否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溢、折价摊销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还有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何“合理地预计损失”,根据对各项资产具体规定的第42条、49条、52条和56条看,需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不论是核算方式的选择,坏账准备、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还是长期债权投资相关费用是否计入成本等相关规定,《制度》都未给出一个具体准确的判断标准。像类似的情况在制度中还有许多,这其中不论是会计核算原则,还是会计的估计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都强调了会计职业判断。当遇到相关问题时,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他们的职业判断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p#分页标题#e#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制度》给会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进行职业判断的平台,会计人员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职业判断,就要看其职业判断能力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特别是遇到不确定情况时,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会计事项所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它是会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会计人员对每个会计事项的判断过程,实际上都是他一次能力展示过程。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的透彻了解,也需要足够的职业敏感。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对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原则、程序进行恰当地选择与运用,以客观、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外会计职业判断是贯穿于会计工作过程始终的,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思想上,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会计人员长期训练、培养的结果;其次,过去那种按图索骥的会计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的需要。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则更已成为历史,不要说职业判断,就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现在也已不可能靠这种方式取得。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前所述,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了衡量判断能力强弱的标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表现为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知识是指会计人员思维、分析、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知识(包括逻辑、哲学、语文、数学等)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金融、管理、贸易、公共关系等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对外交往的扩大,计算机和外语也是基础知识里重要的内容。专业知识则是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等会计理论和实务以及与会计职业有关的知识,如敬业、诚实、客观等职业道德和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也就是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核算型”会计人才,而是“知识创新型”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人员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次,综合素质表现为会计人员再学习的能力。现在教育界提出为素质而教的口号,会计教育也如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这里的独立自学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过程加快,加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各行业,新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就连基本的会计处理恐怕也掌握不了。再次,综合素质表现在能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计划经济时期,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应付会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恐怕才能应付;而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会计电算化渐渐取代手工做账;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虚拟公司、无纸化贸易的出现,又给会计人员以新的挑战,因此会计人员如果不能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p#分页标题#e#
第三,要善于总结经验。进行职业判断,很多时候靠的是会计人员的经验,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经验需要积累,而经验的积累需靠平时在工作中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勤于动脑、动笔,多作分析和比较,有目的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多了,才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也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形成较高层次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