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探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中级会计师职称论文发表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8090754222051
  • 日期:2011-08-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探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

【摘要】本文结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演变和世界未来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中级会计职称论文谈谈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的确定。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会计学专业素质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对涉及到的各个专业而言, 它会形成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杨式毅, 1998) : 一是培养方向, 即培养人才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 如工程师、教师、律师、医生、研究人员、文艺工作者等; 二是使用规格, 即同门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如工科门类专业培养三种规格的人才: 工程技术人才、技术科学人才、管理工程人才; 三是规范和要求, 即对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往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有共性要求和职业要求, 未突出素质要求。未来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以素质为主体, 突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演变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其演变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 一) 共性要求型培养目标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部门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突出了三点: 一是突出从事的工作———干会计、教会计、研究会计; 二是突出德才兼备; 三是突出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对每一所设计会计学专业大学的共性要求。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个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笼统, 不具体, 从业范围窄, 没有质量要求。
( 二) 具体职业型培养目标职业型培养目标是在培养目标中规定具体的职业。例如, 培养政治思想社会活动家, 培养艺术大师, 培养大法官, 培养企业家等等( 许敖敖, 吕洗雪, 邵进,1998) 。
1 .我国名校职业型培养目标个例( 1 ) 香港大学确定的培养目标是( 香港大学外务处.2002) :“培养杰出、上进、孜孜不倦、具个人操守及专业精神以及触觉敏锐、能在各界担任领袖和联系者的优秀毕业生。”这个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培养“领袖和联系者”。( 2 ) 南京大学不仅要培养一流的科学帅才, 卓越的政治、思想、社会活动家,艺术大师, 大法官和企业家, 还要培养一大批从事具体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许敖敖, 吕洗雪, 邵进, 1998) 。( 3 ) 清华大学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创新基地、社会服务核心辐射基地和先进文化的孕育基地,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英才。#p#分页标题#e#
2 .西方职业型培养目标个例( 1 ) 德国理工大学培养目标主要是“工程师”( 叶取源, 1998) 。( 2 ) 美国1989 年成立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将会计教育的新目标重新表述为:“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作准备”。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美国的会计职业与过去相比,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会计职业的不断扩展上。首先, 对于会计公司来说, 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 但所占比重日渐缩小, 而其他业务, 如管理咨询、信息系统设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则不断扩大。公众希望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 而且是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又具有总经理的远见, 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总体目标的专家。其次, 在公司内部, 虽然会计人员仍然需要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 但公司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再次, 在政府内部, 会计人员除了继续参与财务管理之外, 在政府组织的计划、规划、预算和信息揭示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必须理解政府组织的目标和策略, 具有系统分析知识以胜任这些工作。与会计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 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立、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 教学计划的内容多年未变, 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层出不穷,课程内容受教学时间限制, 难以涵盖这些知识;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大部分课堂问题已经设计好了答案, 只有惟一解, 显然脱离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用这样的案例教育学生, 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以通过职业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会计教育与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衔接不当, 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继续教育对会计职业至关重要, 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而且开展继续教育的机构之间也缺乏联系等等。一面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面却是落后的会计教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会计教育究竟何去何从, 以迎接跨世纪的挑战? 美国会计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 会计教育要反映会计职业的变化和要求。美国商学院联盟是美国高等教育鉴定认可委员会所认可的、惟一对工商管理和会计教学有鉴定权的机构。该机构在它所制订的《会计专业鉴定标准》中指出, 会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有广泛的适应性, 包括公共会计职业, 私人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工作。以上职业型培养目标虽然很贴近现实, 但立足点不高, 前瞻性不足, 没有很好地体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会计学专业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p#分页标题#e#
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得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 年在北京召开的“ 面向21 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的报告中提出, 未来人才应掌握“ 三张教育通行证”: 第一张是学术性的, 第二张是职业性的, 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精神( 陈祖福, 1998) 。在这三张教育通行证中, 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点( 朱学义, 2000) 。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未来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以下内容:
( 一) 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 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早在1957 年,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即教育方针是培养“劳动者”。到了1978 年,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方针。他指出:“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提出, 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四有”新人, 即培养“四有”新人。1995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1999 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也规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1999 年6 月15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决定》又指出,“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 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可见, 我国的教育方针至今对培养人才的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在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就是培养素质强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制定培养目标不仅要反映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适应。所谓办学定位, 是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对本学校一定时期内功能、学科、层次、水平的确定。例如,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办学定位是要办成“ 世界一流大学”。1998 年5 月4 日,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 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段话突出了“摇篮”、“前沿”、“重要力量”、“桥梁”十个大字( 陈祖福, 1998) 。中国矿业大学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突出了三点: 一是突出“先进水平”, 即矿业工程“世界先进”,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 二是突出“多科型”, 即以理工为主, 理工文管法经等学科协调发展; 三是将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我们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和学校定位相适应。#p#分页标题#e#
( 二) 要增加应变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社会, 劳动的变化、职业的变化、人才的流动会更为普遍、更为频繁、更为复杂。从昔日发展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一(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 为主, 到今天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三( 服务) 、第四产业( 信息)为重心的产业结构, 由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 社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必然发生多样性和多变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生存。笔者认为, 在未来多变的社会里, 只有具备应变能力的人才能生存。
( 三) 要增加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他又提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杨振宁教授说过:“ 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 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早在20 世纪70 年代, 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现实告诉人们,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 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未来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 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效率的竞争。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回顾传统教育向当代教育发展的历程, 学校教育的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注重知识教育到注重智能教育,再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强调创新教育。这三个阶段关联着三个时代:
1 .农业经济时代是面向过去的时代, 传统教育的重心主要在于传承过去。学校教育实行的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延续数千年, 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 应试教育实际上就是这种教育的产物。
2 .工业经济时代是面向现在的时代, 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定位于适应现在。学校教育的重心也由传授知识转移到开发智能。智能教育较知识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学校教育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使学生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然而智能的高度发展往往是以牺牲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 智能教育并未真正解决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问题。#p#分页标题#e#
3 .知识经济时代是面向未来的时代, 当代教育的价值必须从传承过去,适应现在, 转换到开辟未来的本质功能上。只有创新才有未来。因此, 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创新教育这个核心, 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 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
( 四) 要增加学习能力的培养美国大学会计教育传统目标是把将来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目标导向下, 会计教师忙于将新增的会计知识编入教科书, 并增加课时。然而这种纯知识性的教育目标既使会计教师和学生陷于知识的无底洞而不能自拔, 又使学生毕业后,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知识而束手无策。鉴于此,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 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已不适应会计职业发展的需要, 它不应是让会计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而应是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终生能从事学习。美国总统克林顿说:“ 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当今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代。据统计, 人类知识在19 世纪50 年增长1 倍, 20 世纪初30 年增长1 倍, 20世纪50 年代10 年增长1 倍, 20 世纪70年代5 年增长1 倍, 20 世纪80 年代3 年增长1 倍。知识经济社会的这种状况要求劳动者不断更新知识, 高等学校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以便未来终身学习, 终身受益。三、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所谓素质型人才培养, 就是把教育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通俗地说, 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创新思维。素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以往人才的培养。它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 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整体( 朱学义, 黄国良, 张亚杰, 2002) 。知识和能力的结合, 产生智能。素质教育不能代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但它是知识、能力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是一种潜在的和隐形的文化心理基础。如果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 素质教育辐射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是知识面的扩大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 素质教育同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一起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素质型人才培养还强调将知识“ 内化” 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它不只是着眼于学习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从而追求“ 学了就用, 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 使学生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
因此, 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 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同素质的融合; 三是要突出学生“ 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 特殊本领”的培养。综上所述, 会计学专业未来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 具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付复杂变化环境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能从事会计实务、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的创造性人才。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未来的培养目标是在本科生定位的基础上将最后一句话改为: 能从事会计事业及其他相关事业的创造性研究人才或创造性高级研究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中,“素质”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朱学义,2001) :#p#分页标题#e#
( 一) 政治思想素质包括: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特别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观念, 树立远大的思想和信念,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艰苦创业的传统, 掌握处理经济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 二) 职业道德素质具体分为六个层次: 1. 职业道德的基准。它是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社会主义公共道德, 包括: 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集体主义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思想, 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作风,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一般社会公德等。2.会计职业的情操。包括:热爱会计本职工作、安心会计本职工作和乐于会计本职工作等。3. 会计职业的态度。包括认真、仔细、诚实、守信、公正( 道) 、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4. 会计职业的责任。包括: 对待会计工作的责任心( 感) , 会计职责的履行( 尤其是讲原则,讲方法) , 奉献社会的精神, 正确的荣誉观等。5.会计职业的作风。包括: 循规蹈矩、实事求是、当“ 家”节俭、服务耐心、讲求效率和效益等。6.会计职业的纪律。包括遵纪守法、保守机密、清正廉洁和自警自律等。
( 三) 文化素质它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 包括较广的人文社会通识, 较高的文化修养等。2.品质, 即做人的基本品质, 包括诚实、正直、心胸坦荡、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3.态度,即做人的基本态度, 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人的基本关系( 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等。
( 四) 业务素质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会计技能操作和会计技术创新等方面。
( 五) 身体心理素质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有的体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各学校应以这个培养目标为指导, 结合各校发展战略、办学定位等要求,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更具先导性的培养目标。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