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自拟滋肾增膜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153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1-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中医论文哪里有?笔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自拟滋肾增膜方和芬吗通均能增加TE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自拟滋肾增膜方和芬吗通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仅使用自拟滋肾增膜方或芬吗通的疗效。

文献综述

1中医对TE的研究概述

1.1对病名的认识

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无TE这一概念,但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可将TE归于中医病“月经过少”的范畴。月经过少首先出现于《脉经》中“经水少”,患者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与既往相比大幅下降,或经期不到2日,甚或仅为涓滴。此病病位在胞宫,“胞宫贫瘠”则经血无以化生,精气乏源无法孕育胚胎,“血足”子宫才易容纳胚胎,月经量的多少是胞宫精血是否充沛的重要体现。从古至今,医家对于月经过少的讨论从未停滞,对其病因病机及诊疗的研究也各有见地。

1.2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导致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有很多,究其根本主要分为全身和局部两方面。女子的月经离不开肾、肝、脾三脏的共同调节,肾为“血之源头”,“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肾虚是全身因素中的首要部分。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当皆可导致肾虚,肾“主藏精而化血”,精血同源,精亏则血少。素体阳虚或寒湿伤肾,胞宫失去温煦和气化,胞宫虚寒,血液凝滞;经血由“肾水施化”,肾阴即为肾水,肾阴枯竭则胞宫失养,经血生化乏源;“男女生育”,皆需依赖“肾气作强”,气行则血行,肾气匮乏则血行受阻,日久成瘀。肝肾同源,肝郁不舒则气机难以流通,肝血不足则无以下注冲脉。女子本属易于脱血之人,气常有余而血常不足,若平素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胞宫无气血供养则露“贫瘠”之态。月经过少的局部因素有血瘀、血虚和痰湿,但主要为血瘀,患者忧思多虑、气机受阻,或屡次堕胎、金刃损伤,亦或产后失养、气虚血瘀,最终导致瘀滞胞宫,而血瘀更加阻碍了肾气的运行。此病在临床上出现最频繁的证型为肾虚血瘀证[7、9~1 3],肾虚和血瘀互相影响,冲任不盛,血海不充,胞宫失于润养,若不加干预,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虚血瘀会逐渐严重。

中医论文参考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系2020年10月0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妇科一科门诊就诊的TE患者,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共60例。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1.2疾病诊断标准

1.2.1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制定的《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3]、2019年加拿大生殖与男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编写的临床实践指南[4]及相关研究[5、6]制定诊断:黄体中期腔内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7 mm。

1.2.2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妇科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制定:

主症:月经量素少或渐少。

次症:①腰骶酸痛;②头晕耳鸣;③小便频数;④月经色暗;⑤经血夹有血块; ⑥经行腹痛,痛处不移,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

舌脉: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细弦。

主症必备,次症具备①~③至少1项,④~⑥至少1项,同时参考舌、脉即可诊断肾虚血瘀证。

说明: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1/2以上或经量<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讨论

1立题依据

TE因其临床症状多有月经量明显减少而被划分到中医月经过少的范围内,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对其病因病机的阐述,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含肾虚、肝郁、脾虚,局部因素包含血瘀、血虚、痰湿。肾虚血瘀证在TE月经过少患者中最为常见[7、9~1 3]。本病初期多为先天禀赋不足,随着年龄增长或房事不节、久病误治等损耗过多而补充过少,“肾乃精血之海”,若先天肾虚或后天失养,冲任不充,此类患者经量平素便少或“日以干涸”;“腰者,肾之府”,肾气不足则腰骶酸痛;“脑为髓海”、“肾气通于耳”,髓海不充、肾气缺损则头晕耳鸣;肾虚开合不利,膀胱失约则小便频数;肾气不足、冲任阻滞、气血不畅,故月经色暗;瘀阻冲任,则经血夹有血块;血瘀阻络、胞脉闭塞,经行腹痛,因其“血涩也”。肾虚日久生瘀,瘀滞血脉,精血不能下行濡养胞宫,因瘀致虚,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肾虚血瘀彼此影响,随着病程增加,病情愈发严重。对于TE的发病机制西医尚不明确,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TE患者与正常女性相比,子宫内膜的ER减少或基因表达异常、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腺上皮生长不良,这些变化可能是患者受到医源性损伤、药物性损伤、炎症影响甚至是年龄增长或不明因素导致的。

中医论文怎么写

2方药分析

自拟滋肾增膜方的方药组成为菟丝子 10g、熟地黄 15g、女贞子 10g、覆盆子 10g、丹参 10g、鸡血藤3 0g、锁阳 10g、补骨脂 1 0g、赤芍 10g、当归 10g、川芎 10g、香附 10g、黄芪 15g、党参 10g、炙甘草 10g。本方菟丝子补肝益肾、温阳填精,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两者共为君药;女贞子滋补肝肾、生津润燥,覆盆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丹参养血调经、祛瘀生新,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活络为臣药;锁阳补肾壮阳、益精填血,补骨脂补肾助阳、通利心肾,赤芍活血养血、散瘀止痛,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瘀止痛,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黄芪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党参养血补虚、益气健脾为佐药,炙甘草益气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滋阴温阳并重,配以养血活血之药,再合补气行气之品,以补肾活血之法,达滋肾增膜之效。

2.1组方单味药物功效分析

菟丝子味辛、甘,归肝、肾、脾三经,补肾填精、“不峻,不燥”是为佳品。菟丝子可“添精益髓”,与补骨脂合用,治疗因肾虚所致“腰疼膝冷”效果甚佳,还可治疗脾虚便溏;与覆盆子合用,可治腰痛阳痿;与当归合用,可“明目精”。临床常用菟丝子治疗月经后期、经后腰痛、胎动不安、妊娠小便频数、不孕等病。在茯菟丸中,其强心健脾、补益肝肾,辅助茯苓镇益心神,补虚养血;在菟丝子丸中,其补肾壮阳,与附子同用,“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虽为治“虚冷”的温阳填精之药,但仍可于阳中求阴,“助阳之旺,又不损阴之衰”,本方与熟地黄同用,二者共为君药,可达补肾养血,养阴填精之效。

结论

(1)自拟滋肾增膜方和芬吗通均能增加TE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自拟滋肾增膜方和芬吗通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仅使用自拟滋肾增膜方或芬吗通的疗效。

(2)在研究过程中,各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且安全性指标均为正常,而自拟滋肾增膜方和芬吗通联合应用疗效最佳,说明此种治疗方案最为安全有效,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