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哪里有?本试验临床研究表明,基于斡旋三焦法拟定的益气温阳降浊汤在治疗阳虚血瘀湿浊型慢性肾脏病 3-5 期时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同时在改善低蛋白血症、调节血脂代谢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且临床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引言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控制不佳发展至代谢紊乱、全身各器官受累时即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这将会对公众的身心健康、生活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CKD 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多半发现时就已进入发展期,现在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原发疾病,虽可缓解症状,但预后较差,后期不得不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所以如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已成为当今肾病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进步,中医学在 CKD的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并发症带来的痛苦、延缓疾病的进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独有的优势特色。
中医学认为 CKD 属于“水肿”、“关格”、“癃闭”、“虚劳”、“溺毒”等疾病范畴。查阅文献总结现代医家的观点,多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肾亏虚,标实多与水湿、浊毒、血瘀相关;而三焦气化是生命活动之本[1],其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运行气血津液及水谷精微到达人体各部,若三焦气化受损,则水液代谢失调,气血津液输布不利,无法到达全身,导致水湿内生,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阻滞气机运行,气滞则又易形成血瘀,致病因素相互搏结,损伤肾络,以此致病。此外,三焦运行水液及气化功能的实现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张景岳曾指出:凡是表现为水肿的疾病,多是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且发病以肾脏为本,以肺脏为标,制水在脾脏[2]。可见三脏虚损会出现三焦气化不利,两者相互影响,导致本病发生;《类经·藏象类》中也曾讲到:三焦水不治则脏腑症状百出,三焦气化正常,则三焦脉络水道通畅,水液可运行得当[3]。故而治疗慢性肾脏病应当重视对三焦的疏调作用,从而使气机得顺,水液得行,血行脉中,湿浊痰瘀随之而解。斡旋三焦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最早由陈以平教授团队提出,其采用专方专药治疗且临床效果显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筛选符合慢性肾脏病3-5期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阳虚血瘀湿浊型的患者70例,填写《慢性肾脏病 3-5 期临床观察表》,采集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尿酸 UA、肾小球滤过率 GFR、血清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GB、总胆固醇 TCHO、甘油三酯 TG)等资料。
1.2 病例来源
本次试验所收集的所有病例均来自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2019年10月~2020 年 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1.1 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参照 2012 年 KDIGO 推荐的《慢性肾脏病评价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有下面一项即可诊断:(1)对健康产生影响的肾脏的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持续≥3 个月):肾脏损伤的指标(一项或多项):①ACR≥30mg/24h;PCR≥3mg/mmol②检查尿沉渣异常③肾小管损伤④病理学检查异常⑤影像学显示肾脏结构异常⑥既往有肾脏移植病史。(2)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持续时间≥3 个月,有或没有肾脏损伤相关证据。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 CKD 的研究概况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CKD 的原因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病变等,如肾结石、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肿瘤、高血压、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等;CKD 持续发展到失代偿期即为 CRF。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是 CRF 的主要病因;在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仍然是 CRF 的首位病因。近年来患病者也渐趋于年轻化,有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已进入晚期,此时双肾已经萎缩,往往很难确定其病因。
CRF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4]。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肾单位高滤过和高代谢、健存肾单位、矫枉失衡、脂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等学说。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等、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症介质或化学趋化因子、细胞凋亡等在 CRF进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
CKD 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腰酸乏力、夜尿增多等不适。当疾病进展至肾衰竭,会出现多个系统功能失调和并发症[4],比如:贫血、恶心呕吐、骨折、甲旁亢、心功能不全、皮肤瘙痒等。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保守治疗是指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诱因,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如控制血糖、防治血容量不足、预防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少熬夜、适当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防治各种并发症,如控制血压(ACEI/ARB 类药物)、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等;多个国家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的 CKD 相关指南,如合并高血压的 CKD、肾性贫血、血液透析、CKD 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CKD-MBD)等多个临床指南,为本病的系统治疗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
2 祖国医学对 CKD 的研究
2.1 病名探讨
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慢性肾脏病”的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的差异,其与中医学的“水肿”“关格”“肾风”“虚劳”“癃闭”等范畴相近,水肿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出现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水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病症。《内经》中陈其为“水”“风水”等。对其症状,《灵枢·水胀》中记载:水肿一开始先是上下眼睑微肿,似晨起状态;然后足胫肿,腹部膨隆……CKD 常见临床表现即为水肿。关格是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危重病证。《内经》以后,张仲景首次将“关格”作为病名提出,认为“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CKD 晚期的恶心呕吐、尿闭等症状与关格吻合。肾风是指风邪侵犯肾脏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篇中就提出了肾风病名的诊断依据,“……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王冰注:“冬壬癸水,肾主之。”虚劳是指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肾乃先天之本,是全身脏腑阴阳之本,五脏损伤久病不愈,后期必然导致肾脏衰败,这与 CKD 发病病机不谋而合。癃闭是以小便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癃闭》篇认为肝气不舒、气机壅塞不畅,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尿道不通而造成癃闭。《诸病源候论》曰:“肾与膀胱既热,……令小便不通。”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湿浊之邪侵犯人体,湿邪性趋下,易袭人体下部,其性黏腻,易入里化热,故湿热侵犯肾与膀胱,阻滞气机,损伤阴液,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推动无力,则小便滞涩不畅,进而点滴不出[5],后期肾衰竭患者便会出现小便不通的情况。
结语
1.本试验临床研究表明,基于斡旋三焦法拟定的益气温阳降浊汤在治疗阳虚血瘀湿浊型慢性肾脏病 3-5 期时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同时在改善低蛋白血症、调节血脂代谢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且临床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2.受多种条件限制,本次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样本含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缺乏长时间随访以及具体实验室研究等。本试验对导致 CKD 的原发病没有分类分析,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不断加强和改进,以期更好的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来发挥中医学优势特色。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