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主要依据“天圆地方”的处方原则,通过壮医针刺疗法,观察壮医“8”环针法与壮医常规针法治疗麻邦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相关数据得出:1.本研究中的两种壮医针刺方法对改善麻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且壮医“8”环针法组为优。在临床疗效方面,壮医“8”环针法组亦优于壮医常规针法组,且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可为麻邦的壮医针刺治疗提供参考。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壮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1.1 壮医对本病的认识
1.1.1 麻邦的概述
西医的“脑卒中后遗症”,属于壮医“麻邦”(壮名 Mazmbiengj)范畴。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反映疾病动态,龙路的中枢在“咪心头”(心脏),火路的中枢在“巧坞”(大脑),两路均有干线、网络,遍布全身,联通人体内外器官、四肢百骸,也可迅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1]。因患者饮食不当,嗜酒过度,火热湿毒邪杂合而至,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三道两路不通,气血逆乱上冲巧坞(大脑),人体巧坞功能失调而突然发生昏仆,神志不清,出现偏瘫、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2]。
1.1.2 病因病机
(1) 毒虚致病
《岭外代答》载:“广西妖淫之地,多产恶草。”广西壮乡自古被称为“瘴乡”、“蛊毒之乡”。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毒和虚是发病的两大因素,两者相因为病。多毒的环境会损伤人体正气,使气血偏衰。此外,由于湿郁热蒸,肌表出汗较多,阳气外泄,亦会导致壮族居民正气虚损。体虚即机体防御减弱,蛊、毒、风、痧、瘴、湿等外部邪毒乘人体虚弱侵袭而入,人体内生瘀滞邪毒,阻滞了人体的通路(三道两路),使天、地、人(壮医称“巧”、“廊”、“胴”)三部之气不能畅通协调运行。以上终致气血失衡而发病。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本课题 60 例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康复科、脑病科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的患者,就诊时间为 2020 年 1 月-2020年 10 月。
1.2 诊断标准
1.2.1 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14 年版《壮医针刺学》[61]中“麻邦”诊断标准: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中风病史。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2]的诊断标准执行。
(1) 主症
半身不遂,感觉减退或消失,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次症:面色㿠白,自汗出,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2) 疾病分期
①急性期 发病 2 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达至 1 个月。②恢复期 发病 2 周至 6 个月。③后遗症期 发病 6 个月以后。
第三章 讨论
1 壮医针刺理论内涵
1.1 壮医针刺起源及理论基础
壮医针刺卒中,追溯历史久远。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就载有:“南方者,天地所养,阳之盛处也......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王冰的《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载:“治病之法,各有异同,五方之民,居处衣食,受病治療,各有所宜......细小之针,调脉盛衰也,故九针南人甚崇之”。壮医针刺素以口授身传的方式传承,经壮医学者深入民间整理挖掘和临床实践应用,其疗效确切。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壮族先民岭南人挑治卒中的方法。卒中为壮医内科疾病[67],壮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气聚部位施以调气治疗,可调节通畅人体气血,使得紊乱的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即“气调则道路自通”“路通则气血自畅”[68]。壮医针灸学以毒邪致病,阴阳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气血均衡、三道两路及为核心理论基础,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是人体气血传导系统,以通为顺、以畅为要,与自然天地相应,人体的天、地、人三气同步是阴平阳和、气血调和状态的前提[69]。
1.2 壮医针刺选穴原则及优点
壮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壮医针刺选穴方法简单、便捷、灵活,其选穴有规律可循,具有简单便易、快速而灵活的优点。在“天圆地方”的总则指导下,总结出了壮医针刺取穴的七大原则,分别为以应为穴、以环为穴、以边为穴、以痛为穴、以间为穴、以灶为穴、以验为穴。其中以环为穴源于古人所使用的文字计序符号天干地支,是“天圆地方”配穴总则最主要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围绕人体体表的一些特有标志、组织或器官的部位 1 周,或者环绕身体某些部位的病灶 1 周而确定 1 个圆环,并以时钟时刻位置分别取穴和命名。壮医认为,人体穴位的分布,大部分都可以依据体表标志来确定穴位,如关节凹凸处、皮肤纹路、五官轮廓、肚脐等;可以肌肉边、肌腱边、骨边取穴,即“以边为穴”;可以两骨之间、两肌腱之间、两肌肉之间取穴,即“以间为穴”;也有依照病灶的形状大小,在病灶中点和周边选取穴位,按照穴位形象地称为“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即“以灶为穴”;也有以“摸穴”、“揣穴”方法取穴,即“以痛为穴”、“以应为穴”,基本不需要度量穴位,不仅方法灵活,且定位准确、不易出错。
2 壮医“8”环针法的针刺机理探讨
2.1 壮医“8”环针法简介
壮医的穴位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是以“三道两路”为联络,以“天圆地方”的处方配穴原则为关联。壮医针刺的“8”环针法,是成形的调气方法,是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三气同步”理论,结合生物力学原理,在“天圆地方”配穴原则的基础上所制定的,“8”环针法可以解释穴位之间、环与环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方法:以整个人体或局部为整体,针刺顺序似阿拉伯数字“8”,选取需要针刺的穴位,从左上方进针,依顺时针走向到右下方的穴位进针,再逆时针到左下方的穴位进针,再逆时针方向,与从左而下的环线相交时,在此点的相应穴位上可依病情需要,选择是否进针,再继续往上,至右上方穴位进针。若仍有其他穴位,可重复以上操作。(见图 7)
结论
本研究主要依据“天圆地方”的处方原则,通过壮医针刺疗法,观察壮医“8”环针法与壮医常规针法治疗麻邦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相关数据得出:
1.本研究中的两种壮医针刺方法对改善麻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且壮医“8”环针法组为优。在临床疗效方面,壮医“8”环针法组亦优于壮医常规针法组,且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可为麻邦的壮医针刺治疗提供参考。
2.壮医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麻邦的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